生活不是用来妥协的,你退缩得越多,喘息的空间就越少;日子也不是用来将就的,你表现得越卑微,幸福就会离你越远。——《你的善良必须有点锋芒》
01
高以翔演活了王沥川。他的温柔,儒雅仿佛是王沥川从戏里走出来。
都说人生如戏,戏如人生,这个谦逊,优雅的男人,在宁波录节目时发生意外,因心源性猝死永远地离开了人世,年仅35岁。
之后,高以翔70多岁的父母从台北紧急飞到宁波,下飞机时节目组去接机,高以翔的父亲安慰节目组:“不是你们的问题,你们也不会愿意发生这种事。”
众网友一片惊呼,这该得是多温柔的孩子,才会拥有如此善良,温暖的父母啊?
暂且抛开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痛,媒体抓住高父这句“客气话”,夸赞两位老人冷静,大器,作为旁观者的我,觉得格外刺痛,除了两位70多岁的老人,没人能体会到丧子的锥心刺骨之痛。
人家明明是痛得说不出话来,痛得不想多说一句话,只想带心爱的孩子早点回家,节目组却有意放大这份痛失爱子而不得已的“善良”,将责任推得一干二净。
至今,连一句道歉的话都没有。
海恩法则指出:
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
所以,高父安慰节目组那句话,后半句我深以为然,但前半句实在不敢苟同,一个不敢正视问题,面对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节目组,注定走不长远。
有网友说,正因这家人的善良,才反衬出节目组的卑鄙。可斯人已逝,这份反衬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
我宁可相信高父高母的冷静,克制是因为悲伤太大,他们用坚强和韧性拼命忍住了,而不认为他们是太过善良才选择宽慰。
那样的话,显得太好欺负了。
太好欺负的例子,生活中比比皆是:
曾经,父母用谦让的美德绑架过你的善良,“你是姐姐,你得让着弟弟”;
后来,你离家时父母以不惹事生非的准则叮嘱你,“不可以欺负别人,不可以打架闹事”;
最后,你养成了凡事不争不抢的好性格,好脾气,人人都夸你,夸你多么善良,夸你很好相处,可没人知道,你收获了一个多么憋屈的人生。
回到高以翔事件,我认为对一个生命最起码的尊重便是,抗起自己的首要责任,真心诚意地认个错道个歉,不然,生而为人你的善良又何在?
02
人之初,性本善。
亲戚家的一个哥哥从小被他爸爸这么教育着长大的,他爸爸是教师,对外人很宽和,对学生严格,对他近乎严厉。
高一下学期,发生了一件足以固定他性格的校园欺凌事件。
哥哥在网吧因座位问题与人发生摩擦,别人记住了他的样子,回校后,他在食堂一个角落被对手一拳击倒。
站在他面前的,是一个比他矮,且比他瘦的男生,但他没还手,任凭对手的嘲讽和看客的呼声淹没在眼前。
因为,初二那年惨痛的记忆还深深的印刻在脑海中。
那次,哥哥和同学因打球的问题打架了,他打输了,当时父亲正从教室里走出来,哥哥吓得落荒而逃,但没逃过那场劫。
打赢的孩子主动跟我家亲戚告了状,哥哥被捉住,他的父亲当着全校师生的面,拿着黄色的木板尺子,狠狠抽了他的屁股,当时他连路都走不了,可见父亲下手之重。
回到家,性格温吞软和的母亲照例和父亲站一队:“不要打架,不可以打别人,打坏了可怎么办?咱赔不起呀!”
至始至终,没有人替那个打输了架的孩子说过一句话,全都是站在别人的角度,站在别人的立场考虑问题。
看似心善不惹事,实则心虚怕担责。
从此,哥哥学会了用善良伪装自己,不吵不闹,不争不抢,以为会好过许多呢,没想到陷入更深的憋屈。
工作上,他因没抢到一批势在必得的重要客户,被老板气得骂了“软蛋”。
恋爱时,女友不小心踩到别人的脚,被对方男友嚷了,哥哥没吭一声,女友觉得他怯弱。
结婚后,家里大大小小事情全听老婆的,唯独孩子的教育权,他主动掌握在了自己手中。
那日聚餐,哥哥说了一段发自肺腑的话:
经过这么多年,我总算是明白了“马善被人骑,人善被人欺”是啥滋味。我当然会教孩子要善良,但同时我要让他明白,人不能一味的善良,善良有程度,有界限。
这段话说到了很多人的心坎儿,善良是有程度,有界限的,一味的善良等于纵容别人对自己的恶。
如果你习惯了吃亏,习惯了沉默,习惯了委屈自己,习惯了不拒绝所有人,你便会忘记,其实你可以有态度,可以有观点,可以有能力,可以过你想要的生活。
你习惯了“明哲保身”的善良,却忘了其实你完全可以拥有“锋芒毕露”的善良。
03
从小到大,出门在外,我听得最多的一句叮咛是:不惹事,不多管闲事,不去人多的地方找事。
诚然,“趋利避害”是人的天性,是生存的法则,但正因过于尊崇“明哲保身”的智慧,以致混淆了善良的界限。
还记得今年4月份,河北保定,两名初一女生被4名未成年女生(三名初一,一名六年级)在4分钟内连扇36耳光。
视频看得人揪心,朋友又气又叹:“如果第5耳光还手,或许不会有后面的30耳光。如果第10耳光还手,或许不会有后面的20耳光。”
孩子终究没还手,没用自己的手狠狠拽紧对方的手。
骨子里“与人为善”的基因,把怯懦推出去做了挡箭牌,以致施暴者更加猖狂放纵,更加肆无忌惮。
怯懦注定换不回与人为善,你的善良,没有一丝锋芒。
我想起办公室里任劳任怨,毫无原则的那位同事,她说别人找她帮忙是因为信任她,可她不知道,在她无奈辞职以后,公司没人记得曾有这么一个人。
我想起很多分手信,离婚感言里都喜欢给人发“好人卡”,例如,她是一个非常非常善良的女孩,他是一个很好很好的男人,天知道最后感情没了,不就因为当初她的过于善良,他的过于好吗?
《奇葩说》选手柏邦妮说,善良是很珍贵的,但善良没有长出牙齿来,那就是软弱。
你过度的好脾气,好性格,好说话,在别人看来只不过是没个性,没立场,没原则。
一心想做一个善良的人,最后却沦为了“烂好人”。
04
我相信,人之初,性本善,一个人的人生不能没有善良打底,没有善良打底的人生是灰暗的,是无望的。
但若一味的善良,丢掉了自己鲜明的态度,没有了鲜活的个性,从来不会发脾气,凡事不懂得拒绝,那么你只是一个毫无原则的“老好人”。
如爱默生所言,你的善良必须有点锋芒,否则等于零。
生活中,痛恨自己“老好人”形象的人不在少数,我一个朋友就深受其害,在人前她笑容亮丽,没人知道人后她活得有多么不开心。
她说:“我也痛恨自己的老好人行为,可我就是狠不下心。”
但其实,与人善良的反面并不是狠心,而是保持正常程度的善良。
那怎样做才算是保持正常程度的善良呢?有两个方面。
一、拒绝别人的要求,坚守自己的底线
合情合理的拒绝别人的要求,清楚自己的底线在哪里。
很多人之所以不好意思拒绝别人,是因为自己承受不了别人的拒绝。
他们理解的“拒绝”是,不喜欢,不接受,不在乎,不重视等专门针对自己的消极情感。
显然这种理解陷入了误区,假若我们能站在对方的立场,认识到自己被人拒绝的真实原因是别人做不到,能力有欠缺,没办法完成。
用一种“对事不对人”的角度思考问题,或许我们就能够真诚,坦然地表达自己的实际情况。
例如,存款不够,借不了朋友很多钱;身体不舒服,陪不了同事吃夜宵;资源有限,解决不了亲戚家的托关系,我们能够实事求是,用诚恳的语气大胆的讲出来。
结果会不会截然相反?
要知道,表达是自己的权利,至于接不接受那是别人的意愿,剩下的我们继续做自己。
一旦你严守自己的规矩行事,别人迟早会明白你是一个有原则的人。
真正人缘好的人,都是懂得合理拒绝别人的要求,懂得适时亮出自己底线的有心人。
二、接纳真实的自己,释放人性的良善
人们常说,世上好人多,好人有好报,但很不幸,很多人的“好”是同情心泛滥的好,是毫无自我的好,是一味妥协的好。
这些“好”都不能定义为正常程度的善良,只能是所谓的善良。
为什么有这么多失误的“好”?这么多所谓的善良呢?问题出在人自身。
生活中,无法表达正常善良的人,他们的价值感和存在感往往来源于别人的肯定和认同,他们缺乏自信,习惯隐藏情绪,总盯着自己的缺憾,总在别人身上找寻自我,寄托安全感。
他们认为别人找自己帮忙是信任自己;别人一味的麻烦自己,他们始终抱以理解;再委屈宁可委屈自己;再难过不让别人难过。
这样的善良,早已变质。
如果你觉得自己价值感低下,存在感不强,那么首要解决的问题便是增强信心,而不是盲目地取悦别人。
让自己变得自信的小方法有很多:
完成设定好的短期小目标,学习一项新的工作技能,开展一个新的业余爱好,管理好自己的身材,学习服装搭配,护理好全身皮肤,学习做菜,学习茶艺等等。
张德芬说,当你把你的内在世界调整得很好的时候,你的外在世界就会自然而然变得很顺利。
人得学会,由内到外发现一个真实的自己,悦纳本就缺憾的人生。
由此才能,摆脱对别人依赖似的期待,戒掉从别人那里寻求认同。
只有做真实的自己,才能施展人性的良善。
生而为人,人本善良,但善良不等于无私,更不等于无知。我们当然要善良,但先得提升完善自身,后才有余力助人为乐。
掌握了分寸感的善良,才是真正的善良。
饱含了智慧心的善良,才是最好的善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