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读《写作这回事》的第五天,早起阅读了P203~227页,读完了“论写作”这个章节,主要在描述背景故事方面有些体会。
背景故事对人物定形和解释行为动机有重大影响。应当尽早将背景故事交代清楚,还要讲得优雅而有技巧。
斯蒂芬·金认为,哈利·波特的作者J.K.罗琳是当今小说中把背景故事讲得最好的人了,用三言两语将前面的故事交代的清清楚楚。
我想做到这一点肯定不容易,因为故事里人物庞杂,性格迥异,每个人的过去都各不相同,想要三言两语把故事背景讲得很清楚,这需要极其强大的文字功底。听说J.K.罗琳有一段时间因为没有灵感,把自己关在一家酒店里进行创作,没想到把自己“逼上绝路”这一举动,让她激发很多的创作灵感。我看过《哈利·波特》系列电影,从头到尾的情节都引人入胜,而且人物性格也都生动鲜活。书籍我至今还没有读过,想必文字对未发生的情节描述肯定比影像更能牵动人心,带给人无限的想象,一定要去拜读一番。
背景故事讲得好不好,改稿时需要添加内容还是删繁就简,哪些部分容易让人觉得沉闷,都是值得密切关注的部分。在昨天的阅读里,关于改稿我收获挺多的,尤其是那个修改公式,给了我一个可衡量的删减尺度。删掉不必要的副词,删掉多余的描述,那么需要添加的内容,一定是在文章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关于背景故事要记住以下几点:1、人人都有过去2、其中大半都很无趣。留住有趣的部分,别在其余部分上多费笔墨。
要想把背景故事写好,还必须进行调查研究,除了营造出现实感之外,还要有足够多准确的细节,不能本末倒置,否则文章会缺乏说服力,难以令人信服。
最好的学习方法就是多读多写,通过关起门来自学从中获得最大价值。我的理解是通过多读可以开阔眼界,打开思路,从模仿开始多去仿写,进而建立自己独有的风格。这一切都需要没有外界的干扰,专注地进行。
读《富兰克林自传》得知,富兰克林就有这样的习惯,他开始写作的时候,就是读完一本书,先凭印象把故事情节写出来,再去与原文对照,找出不相符的地方,然后重新再写一遍,久而久之的模仿练习,让他在写作方面突飞猛进。
斯蒂芬·金说写作课虽然睿智而饶有兴趣,但容易偏离主题,对实际写作毫无帮助。
关于作者的这一观点,我不赞同。对于刚入门的写作新手,我认为参加写作课程,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最基本的写作技巧和方法,无疑是一条尽快踏上写作之路的捷径。当然,选择什么样的课程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直接影响学习效果。
我们的读书营,在很短的时间内,很多小伙伴都有了十分明显的进步。之前我一年甚至几年也读不完一本书,即使费力读完了,脑海里也留不下多少印象,更别提学以致用了。可是加入读书营才一个月的时间,我已经累计读了八本书,这是我之前完全不敢想象的事情。
目前每天坚持阅读和读书笔记的输出,渐渐总结出适合自己的高效阅读方法。一些方法类书中讲的方法,我也开始实践,应用在了自己的生活中。像我读过的上一本书《天长地久:给美君的信》,从书里我学到了对父母、对爱人和孩子,应持有的态度和沟通方式,让我对生活的认知发生了改变,改善了与身边人相处的关系,通过读书,使我获得了成长,这就是最有意义的收获。
关于作者多读多写的观点我是非常赞同的。这一点也与我们读书营的老师在策划读书营方案时的初心是完全契合的。我坚信在这样优质的平台里,修炼阅读和写作的本领,收获最大价值那是必然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