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3年6月23日,剑桥大学的牛顿研究所。
英国数学家怀尔斯走上讲台,在黑板上经过半个多小时的仔细推演后,他淡定宣布:
我想,我就在这里结束。
在场的数学家沸腾了,这意味着:
困扰着数学世界300多年的「费马大定理」,多少绝顶聪明的大脑,穷其一生都无功而返的证明问题,在这一刻,居然就这么解决了。
但此刻的数学界相当冷静,毕竟这300多年间,多少大牛人都自称证明了这个定理,最后都被查证是错的。
这次,也没有那么顺利。
数学界组织了一个由6人组成的顶级专家委员会,经历了8个月,最后得出结论:
证明过程中有一个非常非常小的错误,这个错误导致证明推倒不下去了,证明不成立。
怀尔斯开始觉得这个就是个小漏洞,稍微改一改就完成了,但万万没想到,这个错误越看越大。
可这期间,虽然大众不知道他在证明什么,就知道他是一位解决了300多年数学问题的奇才,全世界的掌声和赞誉像纸片一样砸在怀尔斯身上,美国的一本杂志甚至已经把他评为当年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的25人之一。
但如果他的所有成果都是错的,那将是天大的笑话,这个压力是巨大的。
但天才就是天才,顶住压力,最后的时刻终于到来:
他想起以前丢下的一个思路,不仅可以解决这个小小的错误,还能让证明过程变得异常简洁而优美。
后来,怀尔斯回忆这一刻,感慨道,那一瞬间,像是上帝用手点了他一下,眼泪刷刷的流下来。
1994年10月25日11点4分11秒,怀尔斯通通过邮件,向数学世界发送了「费马大定理」完整证明过程,此过程推到严密,无懈可击,至此:
费马大定理,得证。
费马何许人也?他为什么要提出这个定理?
费马生于1601年,是法国贵族家庭,是图卢兹议会的大法官。
在当时,数学虽然一不能当饭吃,二不能娶媳妇,但能秀高智商,所以费马在工作之余,就以演算数学题来秀一秀优越感。
这时期英国人和法国人相互不对付,费马每搞出一点数学成就,就写信给英国的同行,说:
哥们这几天在“把玩”这个,你们会吗?
这把当时的英国数学家气的不要不要的。
有一天,费马又想明白一个规律,然后在草稿的一角写下一句话:关于这个规律,我已经有了一种美妙绝伦的证法,可惜这纸太小了,写不下,这就是高智商人的讨厌之处。
这个他说的规律,就是难倒世界300多年的费马大定理。
1665年,64岁的费马扬长而去,很多人在他死后到处翻他的手稿,看他有没有留下一点点证明这个定理的只言片语。
还真有收获,但费马的证明只起了个步,做了个引子,引发后面无数英雄尽折腰。
哪些牛人为费马大定理呕心沥血过?
40年后欧拉
费马撒手人寰后40年后的1706年,另一位数学天才诞生,他就是欧拉(这个人你应该有所耳闻,手握著名的欧拉公式)。
欧拉在费马大定理上耗费心力,但只往前拱了一点点。
80年后的高斯
高斯可了不得,解决了无数数学难题,最得意的是只用一个圆规和一把没有刻度的尺子,画出一个正17边形。
这个题有多难?
古希腊阿基米德没有做出来,连牛顿都没有做出来。
高斯用了多久做出来的?一个晚上。
当天数学老师给高斯布置了三道数学题,前两道很轻松的就做出来了,这道画17边形的题难一点,花了他一个晚上。
但在费马大定理上,高斯没能做出来。
180年后的女数学家热尔曼
1850年前后,自学成才的女数学热尔曼,提出了全新思路及把证明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她是法国第一位以自己本名载入史册的学术界女性,即使是晚她一个世纪的居里夫人,那么大的牺牲和成就,都不是以本名示人,都是谁谁谁的老婆、居里的夫人被人记住,你就想热尔曼的成就大到什么程度了。
这个全新思路让整个法国数学界看到了曙光,觉得费马定理马上就被攻克了,法国科学院还拨出重金,谁证明了奖金就是谁的。
法国数学界再一次把精力投到了费马大定理上,但还是无功而返。
其实,也算有进展,数学家库尔默严格证明了:
相对于费马大定理,现在的数学工具和定理还处在青铜时代,完全无法攻克费马大定理这艘外星飞船。
刚刚亮起的曙光,扑哧一下,连火星子都灭了。
330年后的怀尔斯
1994年10月,生活在美国的英国人,终于为300多年前的英国数学前辈扳回一局,扬眉吐气,写信给全世界:
哥们最近在“把玩”这个定理,你们会吗?
如果你的孩子讨厌数学,把这个故事讲给她听
我们都是被数学摧残过来的,我们只晓得数学考不好,就进不了好大学,当我们离开学校的那天,数学就被我们当做人生中最痛苦的记忆给删除了。
但我们拨开数学作为一种选拔工具的外衣,我们会发现:
数学原来如此有魅力,吸引过那么多智力超群的人为之疯狂。
数学之美,我们有责任让孩子们能看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