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终于读完了《朗读手册》最新版本(第七版)。作者吉姆·崔利斯在书中写道:“当成年人给孩子朗读时,他们也是在一代又一代地传递火炬,阅读的火炬。”
从这一句话中,我们看到朗读的重要性,他是人类一代一代的传承。但是在实施当中应该怎样做呢?
让孩子主动爱上阅读
作者文首有这样一段话:“我们必须保证孩子的早期阅读经历一点都不痛苦,只有这样,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他们才会愉快地回到阅读之中,但如果这段经历反反复复充满痛苦,那么我们最终培养出的只能是学校阅读者,而不是终身阅读者。”
在现实中,我们对于指导孩子朗读都是冲着考试去做,诸如阅读理解丛书,每读一篇作品就有相应练习要完成。上了学的孩子都是为了考试而读书,他们的阅读十分受限,比如说经常读的都必须和学习有关,与教材有关的东西,除此以外都认为是对学习有影响的书。在选择阅读的材料方面,孩子们都是十分的被动,因此在学校里有许多孩子都十分怕阅读,他们宁愿在球场上踢球、玩耍,而不愿意拿起书。
要培养一个终身阅读者,担当者行动公益项目,就是为了倡导孩子们阅读。曾收到担当者赠送的绘本书籍建立了图书角以后,孩子们都爱上了阅读。一进教室就喜欢拿起那些书翻翻看看。在此之前,认为绘本看了没意义,孩子们都惊讶于成人的所谓有意义。
这本书介绍了许多家长和老师运用什么方法让孩子学会阅读,渴望阅读。在学习的过程中,家长和老师采取些什么样的方法阻止阅读的痛苦,让孩子快乐地爱上阅读,并使他们在毕业后继续阅读成为终身的学习者。
一、为孩子朗读,丰富孩子的词汇量。不管是老师和家长都应该为孩子朗读,利用在学校的时间和在家里的时间为孩子们读故事读绘本。
二、朗读开始的越早越好。
书中告诉了我们,实际上孩子在胎儿的时候就可以听到外界的声音,他们在胎儿还没有出世的时候就可以为他朗读了。早慧的孩子,都有一个会读故事的妈妈。
三、朗读的要领与禁忌,书中也有详细的阐述。
每天至少安排一段固定的读故事时间,从文字少的绘本故事书到文字多图画少的童书,再到有章节的故事书,文字较多的故事书读完了故事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一本书可以引发思考,点燃希望,引起恐惧,带来发现。这时就让孩子表达出来,如果孩子沉浸其中,那就帮助他们用口语写作或艺术创作的形式处理这些情绪。千万不要把讨论变成随堂测验,也切不可盘问孩子对故事的理解。
我想,这就是为了让孩子们保持兴趣吧。
倾听是后天培养的,在为孩子朗读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培养孩子们的倾听习惯,明天是不会在一朝一夕形成的,因此朗读要有始有终,除非你认为是一本不好的书可以中断,否则的话应该完整的读好一本书,唉,那可以挑一些内容艰深的书,挑战孩子的头脑。
(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