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
(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为醉时写就,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
天生我材必有用,
名扬天下当仁不让
盛唐时期,诗歌达到了极盛的繁荣,无数诗人涌现出来,在众多诗人中,李白绝对属于年少成名。
五岁,开始读书,《上安州裴长史书》云:“五岁诵六甲,十岁诵百家。
可见,我们在孩子启蒙的时候,背诵各种经典的意义该有多大
只是很多家长连自己都需要启蒙,何况孩子乎,小小年纪就开始为了生存而奔波学习“十八般技艺”,拔苗助长啊。
李白十五岁,已有诗赋多首,在年少时期就展现过人的才华,如这首《初月》,创作于唐开元三年(715),彼时的李白刚刚15岁。
初月
——李白
玉蟾离海上,白露湿花时,
云畔风生爪,沙头水浸眉。
乐哉弦管客,愁杀战征儿,
因绝西园赏,临风一咏诗。
去园子里赏景,听着音乐吹着风,就有感而发写出了一首诗,不可不谓才华惊人。
尤其全诗通过对月亮的描写,营造出一种迷离幽静的境界,语言清新,意境清幽,可谓文笔出众。
请问,今天的十五岁孩子,有几个能好好写出文章来的呢?家长又扪心自问,自己有多久没有提起笔了?
公元720年,年仅20岁的李白来到了成都。
入城的目的就是拜谒当时的益州刺史苏颋(tǐng),希望凭借自己的诗文获得赏识。
苏颋看了李白呈上的《明堂赋》、《大猎赋》等作品后给予了非常高的评价:“此子天才英丽,下笔不休,虽风力未成,且见专车之骨。若广之以学,可以相如比肩也。”
换句话说,李白假以时日,可以与号称“赋圣”,“辞宗”的汉朝文学家司马相如比肩。
一个人是否有文采,不是靠一纸证书给封的,真正的才华,也不是证书就能封顶与掩盖的住的。
尽管苏颋最终并没有推荐李白走上仕途,但从他对李白的评价中,不难看出李白之才在年少时期就已经得到了较高的认可。
之后,李白继续通过干谒各地游历,为自己谋求出路,这一路上,虽然仕途之路未见起色,李白的才气却传遍大江南北,从小有名气到越来越受人瞩目,吸引了一大批粉丝,贺知章初见李白,便深深地为李白的才华所倾倒。
李白把刚写的《蜀道难》拿给贺知章指点,贺知章越看越震惊,“读未竟,称赏者数四”,尚未读完便感叹李白非凡人,乃天上下凡的“谪仙”。
蜀道难
——李白
噫吁嚱,危乎高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这是《蜀道难》的全文,大家通常只记住一句“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唐玄宗的妹妹玉真公主同样对李白的才华深为欣赏,贺知章与玉真公主两人向唐玄宗极力推荐李白,这一推荐使李白更是得到了官方加持,一下跻身顶流,更让他名声大噪的是,不久之后,李白受到当朝皇帝召见。
高力士为他脱靴,杨贵妃为他磨墨,不负众望,他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清平调》。
从此,李白凭借他的才华名扬天下,成为一个时代的代表。
李白为什么如此有才华呢?
因为他学习的是我们华夏民族的道家文化。
上李邕(yōng)
——李白
大鹏一日同风起,
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
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
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
丈夫未可轻年少。
诗作千余首,
绣口一吐半个盛唐
在盛唐诗人中,王维、孟浩然长于五言绝句,王昌龄等擅于七言绝句,兼长五绝与七绝而且同臻极境的,唯有李白一人。
他一生写了一千五百首诗句,有人说,没有了李白,《唐诗三百首》都薄了不少。
他的诗歌是一种艺术,更重要的是一种思想和精神的表达,他的诗歌中充满了豁达豪放的情调,让人为之振奋,李白对我们的影响,除了那一千多首的唐诗,更重要的是一种文化精神的滋养。
因为李白,我们更多人学会了如何面对人生。
李白的一生,起起落落,他的心态却从未受过影响。即使自荐被拒,也照样写出“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这样雄心勃勃的诗句。
有人问,杜甫比李白还要小十一岁,为什么杜甫被称为老杜,而李白却没有被称为老李呢?
有人回答,因为杜甫忧国忧民,从未“年轻”过,而李白,豁达豪迈,心态上从未“老去”。
曾经在长安城名扬天下的李白,见到唐玄宗之后供奉翰林,本以为能大展抱负,却发现皇帝对自己的定位不过是写诗文以娱乐的“摆设”。
心情郁闷的李白,开始整日喝酒,却在此时,皇帝听信谗言,赐金放还,将李白变相撵出了长安。
从当初的皇权中心,到被迫远离长安,如此的落差,亲朋好友都担心李白想不开,设下盛宴为他践行。
哪知李白放声大笑,吟出“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诗句。
行路难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山的豁达在于它的奇峰罗列,水的豁达在于它的九曲回肠,而人的豁达最重要的在于内心深处。
豁达的人,即便备受打击,也一笑而过,重拾信心,不弃不馁,从头再来,多少人,在失意时,会情不自禁大喊一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将进酒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正是乐观豁达的精神,让我们保持昂扬斗志,走向了更加美好的生活,李白的乐观与豁达,既是中华民族天行健精神的缩影,也是我们人人心中向往的一种奋斗精神。
李白撑起了大唐诗歌的盛世繁华,也是经济繁荣的盛唐成就了豪放不羁的李白。
他的诗歌不仅在当时受到广泛赞誉,对后世文学和思想产生深远的影响,他的精神也成为中华文化和世界文化的宝贵遗产。
李白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曾在宫廷中供职,也曾被贬谪到夜郎,但他始终保持着自己的独立和自由,用自己的诗歌表达出对生命和自由的追求,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同时代的人喜欢李白,因为他的豁达让他们愿意倾心相交;
后代人喜欢李白,因为他的豁达让我们面对艰难险阻也能保持乐观的心态。
读懂了李白,你就学会了豁达。
读懂了李白,是处事中到山穷水尽处,仍能窥见柳暗花明;
是朋友间误会解除,仍能相谈甚欢;
是内心中百转千折后,仍能重新奋起。
希望你也能持豁达的态度前行,走出属于自己的灿烂人生。
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作诗也会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