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二十四个节气中第十四个节气的处暑,的确是一个让人不理解的节气。明明名字中有一个“暑”字,却偏偏随心所欲地站在秋的队伍中。虽然不能让人理解,可智慧的古人作如此安排,就应该有它的道理。
三伏过去或近尾声时的处暑意味着暑天终止了。这个气温由炎热向寒冷过渡的节气里,太阳南移,热力减弱,白天热早晚凉,昼夜温差较大。
地面的热量经过一夜的散失,水气凝结在草上、树叶上,成了露珠,最后,破碎在早起的脚下,开始湿了鞋、潮了袜。此间的每一场雨都让人对“一场秋雨一场凉”有着深刻的感受。
此时,天地万物间鹰鸟猎勤、叶落生凉,大地也开始进入到五谷丰登的时节。天上的云显得更加散淡自如、纤巧有致。“七月八月看巧云”,看的就是此时阔远长空中的云卷云舒,恣意飞扬。
因此,处暑这一节气才真正意味着进入到气象意义上的秋天。
而立秋与处暑两个节气的矛盾与纠缠,就像是调皮的双胞胎兄弟俩站在大家面前你推我攘,抢着说:“我是哥哥”,“我是弟弟”。其实,兄弟俩说的都对,立秋哥哥只是给久居暑热下的自然万物一丝希望,在一旁善意地提醒:秋天到了;而处暑弟弟则以肯定的语气大声地总结:暑气止了。
如果要送几句诗词给处暑节气,这几句最是恰当不过:“巧云妆晚,西风罢暑,小雨翻空月坠”,“离离暑云散,袅袅凉风起”……
而“带着热腾腾的暑气、旁若无人地行走在秋的疆域里”,这份固执和勇气,估计只有处暑了。可送出这份勇气的,是天地、是自然、是观察入微的古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