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和杜甫同为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两者都创作了大量现实主义风格的诗作,都表达了对百姓的同情。所不同的是,白居易身居高位,在自得闲适的心境中创作大量乐府诗,体现了一个朝廷命官的责任心,但他始终是一点怜悯,全然俯视的态度,同情百姓的诗作中更多是对享乐生活的心满意足。
而杜甫则不然,杜甫终其一生沦落底层,只做过芝麻小官,晚年更是饥寒交迫,客死他乡,但他却是“身居下贱,心忧天下”,他是真正忧国忧民,恪守仁义理念的儒生。杜甫的诗尤其七律醇厚老道,情感与技巧完美熔铸一体,富有极强的爆发力和表现力,诗的格调和意境远在白居易之上。
他们二人有着本质的区别,对白居易而言,现实主义是一个很好的主题,百姓的苦难成了他源源不断的创作源泉。
对杜甫而言,却是锥心刺骨,字字泣血,他是用自己的生命为百姓哀嚎,为乱世痛哭,他的诗被称为“诗史”,艺术真实与历史真实高度统一,这是白居易、元稹等提倡新乐府诗,掀起诗风改革的文学运动所无法达到的境地,儒者淑世,“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杜甫之心,古今只此一人。
概括说来,两者不同之处有以下两点:
一、创作出发点不同
杜甫着力于创作,专注于“叙事”,把自己的创作手法推向叙事的高峰。白居易的写实更注重于讽喻。杜甫的创作是基于个人的遭遇和人民的疾苦,是“因情而生文”。白居易的创作是为了“君”,带有明显的目的性,无论干预现实还是干预政治,都是对儒学诗歌的继承。将诗歌带上了与时政挂钩的批评道路。白居易的诗是“为了创作而造情”。
二、艺术追求不同
杜甫以“诗是吾家事”标榜自我,作诗“造语精工”,精心雕琢,力求精准,并不追求被普通百姓所读懂。白居易则截然不同,白居易作诗力求“浅切”,为了讽喻的目的服务,自然是希望自己的诗歌越浅显越好,在百姓当中更快扩展开来,提升影响力。白居易作诗是为了“针砭时弊”,并不为了经久不衰,因而具有时代的局限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