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0688747/8619e5c48f743212.jpg)
生涯规划第一天的课程,信息量大,消化系统告急,因此我需要反思梳理一下,及时输出,这也应了舒祺老师关于库伯学习圈闭环思维的提出。
一.关于库伯学习圈
![](https://img.haomeiwen.com/i10688747/42238301905c4e99.jpg)
老师在提到库伯学习圈时说到学习要经过体验反思归纳和应用,提到了学习要具有闭环的思维,那么我们在这门课程中的学习也要遵循这样的过程。要有充分的参与和共同体验,然后经过反思,经过概括梳理并外化于行,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学习闭环,学习效果也是最好的。在工作和学习中,要学会提问,学会观察,获取他人的反馈,这样就可以带来反思。
由此,我想到了反馈在人际交往方面的应用。平时,我们疏于对他人有认真走心的反馈,当意识到这点,我们对他人的任何事情有及时的反馈,这样能使他人反思,帮助他人获取更好的学习闭环,同时我们也可以收获更好的人际关系。
二.关于生涯地图
今天经过老师在生涯发展地图方面的讲解,我了解到定位问题主要是由于方向不清,适应问题主要是资源和能力不足,发展问题主要是内需不足,转型问题主要是人生要再定位,而平衡问题主要就是角色冲突问题。
对于我自身而言,目前我所处在的职业发展阶段个问题是平衡问题,怎样解决工作的繁忙和应尽的家庭责任之间的矛盾。这是我要面临的棘手问题,怎样去分配自己的工作和家庭生活的时间和精力,我的解决方法是明确自己这个阶段选择的排序,作出选择以后,然后要做好双方面的沟通,争取最大程度的支持和配合。
当我们在识别定位或者转型问题的时候,比如说选择A或者B,比如选择全职在家带孩子还是选择继续上班,其实要看的是提问者的底层需求,要去识别提问者需要得到什么?是咨询师的倾听,引导,陪伴还是推动呢?他的本意是在对某个问题的逃避吗?或者说是需要得到哪方面的认可吗?这对于咨询师来说,是尤其需要练习甄别的。
三.关于霍兰德测试
1.兴趣岛。今天学习的霍兰德测评,首先先引入了兴趣岛的概念,这个选择是在个人最放松的情况下做出的选择,能够很快对人群进行分类,也能够第一时间识别出人底层真实需求,即识别个人兴趣。很多人在做量表的时候,得出来的结果跟这个选择兴趣的结果是不一致的,我想兴趣岛的选择是第一印象,是一个人可能埋藏心底最热爱的东西,那么怎么样达到心底的这个热爱的东西呢?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外在的能力或者和现状的匹配来得到。
2.不同分类人的转化。在职业世界地图的介绍章节,讲到了技术型或者专家型人才,他们走到头的时候就会向服务型转向,比如说他们在技术和专业方面非常擅长,当已经没有提升空间的时候,他们会非常愿意转型,比如去讲学,去给别人做咨询辅导等等,我想这是人社会属性的一个体现吧。
3.真正的兴趣。怎样判断什么一件事是自己真正的兴趣而不是被逼迫成的惯性行为呢?判断的标准是你愿意为他持续不断的投入时间和精力,而且有可能投入之后并没有什么产出和回报,但是你仍然愿意坚持,那么就可以判断这个兴趣基本上就是真爱了。
4.非正式评估。作为霍兰德测试的一个补充技巧,非正式评估对于个人的谈话技术是要求非常高的,咨询师要有非常强的感知和挖掘细节的能力,要会去引导和控制场面,很有意思。
5.霍兰德测试的应用。霍兰德测试的结果,不应该对我们造成给自我“贴标签”的不良后果,否则,这种测试弊大于利。另外,测试的应用有两点对我启发非常大:一个是拿霍兰德测试来分析自己的职场小圈子,来分析一下自己这个圈子的质量,人们的相处,不论融洽或冲突,原因在哪里?是各种职位人的什么特质导致的?另一个应用就是可以将岗位所需知识技能和才干通通罗列出来,然后将人安排在这个岗位的时候,要去看看人岗的匹配度,再决定是否安排这个人在这个岗位。
我们已经读了那么多书,懂得了那么多道理,怎样过好一生呢?我想答案对知识技能的体验反思和不断的重复刻意练习,慢慢将可以内化为才干。所以,让我们继续在学中思考,及时输出,不问结果,我相信,量变一定会引发质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