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不争即菩提——读《不争,是一种慈悲》有感

不争即菩提——读《不争,是一种慈悲》有感

作者: Sherlock_Holmes | 来源:发表于2016-08-13 14:29 被阅读0次

林清玄作为中国著名作家,写下过许多作品,而他作品的最大特点,便是将禅学和散文巧妙地结合在了一起。

佛学虽不起源于中国,但却在中国发展迅速,并有了本土特色。而佛教所传颂的生死轮回,因果报应,又令人着迷,引发深思。

人身处在这纷扰的社会,难免受尘世的沾染,每个人刚出生时都是一尘不染,赤身裸体的婴孩,精神是最洁净,没有污垢的,但也是最无力的,因为在这个时候,我们连生存所应有的能力和思维都还缺失。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在学习中成长,我们目睹身边发生的一切,受人和事的影响而变得与最初的自己不同,这就是成长。但人的成长除了接触好的事物,难免也会接触坏的事物,这两者是并存的,不可能只存在其中一者,于是我们开始由最初的至善变得平凡,善恶在我们身上并存,并且无法完全消除。这个时候,便需要我们人为的限制自己的行为,时不时的反省自己,或者说是“明明德”,洗去原本沾染上的尘土,向原本的自己变化。

但尘世诱惑又何其之多,大多数人为了功名利禄,沉沦在纷扰世事之中,但当真正看透了世事的变化之后,也便不去争了,是非成败转头空,争就是不争,不争就是争。

但如何从争到不争呢,如何完成这一质变,这便是禅的作用了。通禅难以做到,但却又十分简单,禅的发现,往往在一瞬之间,禅就在万物之中,在这自然之中,我们通过“格物致知”去领会。生活中的真善美处处存在,但我们的心却难以发现,就如同我们带着一副眼镜,功名利禄会使它蒙尘,无法看清世界的原貌,但当我们放下了,尘土也会从上面飘落,原本的模糊又变为清晰,而真实世界的展现会让人感到美好,我们又会自发的行善,周而复始,经过这一个个循环,我们的善便会积累,这便是善的循环。

我记得文中仿佛有这么一段话,大意是: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菩提。每个人心中都有爱,都存在着爱,能生为一个人,便是可造之材,并非是无可救药的坏人,每个人都有被教化的可能,而这种可能,也便成为了佛教存在的理由。或许这也是林清玄先生写书的本意吧。

相关文章

  • 不争即菩提——读《不争,是一种慈悲》有感

    林清玄作为中国著名作家,写下过许多作品,而他作品的最大特点,便是将禅学和散文巧妙地结合在了一起。 佛学虽不起源于中...

  • 读林清玄《不争是一种慈悲》

    “今天比昨天慈悲,今天比昨天智慧,今天比昨天快乐,这就是成功。”---林清玄 2019年偶然结缘...

  • 不争,是一种慈悲

    活在这现实而商业的世界里,可以不争吗? 古人云“上善若水,利万物而不争",这“上善”、”若水”、“利万物...

  • 2019-06-11

    不辫是智慧 不争是慈悲

  • 争与不争

    山不争高,不影响云之缠绵 海不争深,不影响鱼之热恋 不争,是一种旷达,一种历练 不争,是一种胸怀,一种智慧 不争处...

  • 不争是我的慈悲

    面对你的毁谤,我选择了沉默, 沉默不是我的懦弱, 是我的良善,是我的傲骨, 是我行走在这世间的气魄。 不与你争是我...

  • 四鉴《不争是一种慈悲》

    今天比昨天慈悲,今天比昨天智慧,今天比昨天快乐,这就是成功。~~林清玄 我顺着圆通寺的石阶下山,看着这秋天...

  • 你终究会明白,人间一切事,上天早注定,人再争,也争不过天

    01 林语堂在《风声鹤唳》中写道:“不争,乃大争。不争,则天下人与之不争。” 争,是一种态度。不争,则是一种能力。...

  • 清净不争,就是慈悲

    寻溪而行,听风迈步 松林有声,竹阵有鸣 心放下,便可笑看风云淡 无我了,就会坐对云起时 无执着,便会清淡从容 无欲...

  • 2018-11-03

    不争,不理,不解释 不争,是一种宽容, 不理,是一种智慧, 不解释,是一种成熟。 很多时候,我们不争, 不是因为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不争即菩提——读《不争,是一种慈悲》有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taes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