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鸣是窗外渐渐倒数的钟声,考卷的分数是往上爬的树藤。”过完炼狱般的考试周就该迎来一年一度的的毕业季,大学的毕业季和初高中的不一样。
初高中毕业会有一场大考,所有人面对一样的境遇,每一个人的距离还是那样亲密无间,就算毕业后各奔东西,也总有那一段幼稚而纯真的同学情无可替代。
初中是一群人的初中,高中几个人的高中,大学是一个人的大学。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身边的人会变得越来越少,能够留下的也可能各奔东西,相差数百上千公里,弥足珍贵。
大学也有可能是两个人的大学,比如像我现在这样,在大学繁多而复杂的事务中,永远有那样一个最重要的人在等我,就不会有那种在某个时刻突然袭来的无助感和孤独感。
一个人无论在什么时候都需要一个能够无止尽的依靠和陪伴的人,如果具象的人不好寻觅,就算是抽象的人,远在天边的人,至少也应该有那样一个人来照亮自己的生活。大千世界,光怪陆离,谁不期待和渴望有一个人出现可以成为自己可以信赖的。那些自诩自己喜欢孤独的人只是没有遇到或等到那样一个人,并不是自己不渴望。
不信你看我家这位,跟我表白的时候也是说自己喜欢孤独,但是遇见我之后,就离不开我了。
“走啊,陪你去上课,去欣赏你的莎士比亚。”
“比起莎士比亚,我更欣赏你。”文学系还是功底深厚,这小情话张口就来,撩的人春心欲动。
“你有没有想过以后去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发源地看一看,看一看那个时代的街道?看一看那些黄铜色的雕塑,看一看那些曾闪闪发光的历史。”
“想啊,怎么会不想。没有莎士比亚就没有文艺复兴,而文艺复兴又是以意大利为寄托发展起来的。我想去看一看他们的那些丝丝缕缕,再详细的书本也无法讲述清楚的细节。我们文科生对文艺复兴式有那么一点点幻想的,作为历史上第一次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这是一个明显的转折点。
在此之前人们依靠手工业低效率工作和生活,思想也因为长期的封建而变得愚昧和无知。以此为结点,此后的人们有了资产阶级,有了革命,有了思想上的转变,这是一个举足轻重的时间段。”
“那我们好好努力,以后有机会一定去看看,’欠你一个文艺复兴的梦‘。”
不是旅游,不是去见世面,只是想身临其境地感受一下在书本上反复看过无数遍的那个地方那段时期,跨越数百年的精神呼应,吸引着我们。此后我的每一个梦境里都有一个文艺复兴和意大利。
朗读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是与他在一定程度上有一个精神呼应,和顾源约好若干年后去往那个我们两个都向往的地方,这是我与她的共鸣。
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很是神奇,是科学无法解释的有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