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到一个90后小朋友写的关于朋友圈的吐槽,深有同感,所以,也想敲着键盘来说一说。
去年年底的时候,微信团队集体怀旧,玩过一个寻找微信记忆的游戏,我也点了链,瞬间穿越,看到自己13年刚刚开始玩微信的样子。我加的第一个朋友,是祝老大,我还记得他写过一句话原创,大概意思是说:博客像跳广场舞,朋友圈则是KTV包场。
那时候,微信朋友圈还不是心灵鸡汤和保健养生的天下,微商也还没有出现,早起第一件事情还不是喊口号式的励志图文,夜里也不会有人拉仇恨的发美食。
那时候,微信朋友圈几乎就是我们这群热爱拍照又迷恋写字的人搞图文混发的最佳平台。
至于语音聊天,其便利自然是不用说的,像是人人手里都握上了一部对讲机,一句讲话,“啾”的一声发出去,如果要刷时代感,还可以加一句高大上的“OVER”,分分钟提升逼格。
那时候,我对朋友圈的纯文字发送还比较好奇,偶尔也把它当作短日记来写,反正都是不痛不痒的生活流水帐,写成什么样子都无所谓。
后来,有一回部门里开会,领导突然问我说:你最近上班不在状态啊!
我当场懵逼,一脸困惑。
领导说:你昨天下午发朋友圈的瑟了吧?看活动现场也要发两张自拍才高兴嘛?
我没敢顶嘴,心里说:尼玛你怎么不点评昨天半夜有人在朋友圈里晒哭脸的事件?你怎么不批判前天早上有人收了玫瑰在朋友圈秀恩爱的事件?劳资在活动现场发了张自拍怎么了?碍着你了嘛……(此时内心活动省略滔滔不绝的3000字)
后来我慢慢摸出门道来了,渐渐看懂了同事们的朋友圈。
比如,加班开会的路上晒一张晚霞,写着:又是一个黄昏,想到自己的青春,不禁感慨,好在梦想一直在路上,加油吧!少年!
又比如,晚上写方案到凌晨了,在楼下门禁打卡的时候拍张照片,配上文字:又是一个凌晨两点,我还能更努力一点吗?
再比如,项目终于结案,团队庆功,吃饭的时候来张合影,写:感谢我的小伙伴,是你们让我一直保持前进的动力,有你们真好!
买疙瘩,真是满满的套路啊!
像我这种趁大中午躲进小会议室睡个午觉,还要拿红披肩罩在头上发张自拍照的狂人,应该配点什么勤勉的文字才好呢?
像我这种玩配音秀上瘾一天必须要连发三条的逗逼是不是应该直接把领导们屏蔽?
像我这种切个菜都要拍下萝卜青椒手机内存经常刷爆的狂热摄影爱好份子是不是直接买个移动硬盘比较好?
唉,满满的都是悲愤。
可惜那时候,好像还没有分组这个功能。
后来,朋友圈里开始越来越热闹了:亲戚七大姑八大姨用上智能手机了,互粉吧;客户要随时沟通,加一个呗;马路上扫码的陌生人诚意满满的说请支持我微信创业吧;就连出门旅游都可能在火车上遇到见面熟的小伙伴问你微信号是多少;更不要说那些朋友介绍的朋友了……
好吧,我的朋友圈,突然就冒出来很多很多完全不熟悉的朋友。
遇到重名的,那才是真的懵了圈,艾玛!你们的头像最好完全区隔好不好?!
那段时间,我有个工作上认识的生意朋友,号称文青中的老文青,他每天早上、中午、晚上会集中推送N多的心灵鸡汤以及保健养生,但是跟别人胡乱转发不同的是,他不搞一键转发,而是手动复制粘贴,再配上一张自己原创的图片。
我瞬间穿越,以为自己进了禅房。
尤其是工作出现瓶颈,每天痛苦得不能自拔的时候,刷一刷他的朋友圈,就像跟得道高僧在对话,分分钟洗脑变清醒。
可是偏偏圈子太小,有好事者跑到我面前来讲他的八卦,把他们家从爹妈把兄弟的故事都讲了一遍,末了跟我总结说:那家伙现在活得可憋屈了,整天一副怀才不遇的表情,苦到比苦瓜还苦。
我这才醒悟,原来得道的高僧不是他,是我啊。
我天天把自己浸在他的鸡汤里,终于喝成了一个胖子,可他顶多是那个端着盘子上菜的服务员,比说鸡不是他养的鸡,就连鸡汤也不是他熬的。
多么痛的领悟!
后来,我又见过无数在舞台上秀恩爱,关起门来却拨刀互砍的夫妻(情侣),渐渐的,我就相信了,朋友圈其实不是KTV,它早就变成了一场喧嚣无比的假面舞会。
有一次,我感慨说:大家都习惯戴着面具在朋友圈里伪造幸福,这有意思吗?
然后一个不怎么熟的朋友跳出来说:这恰恰说明了你内心的阴暗。
是吗?我马上认真三省,省出了新的领悟。
有段时间我住院,病因是障碍性失眠,诊断结果是严重的颈椎病和腰椎病,住院治疗期间特别特别无聊,于是清晨四点就醒了的我坐在床头发了张自拍。
然后就有一个业内朋友说:暗黑女神啊。
我还没回复,另外一个朋友就跳出来作侠客状冲他大吼:别偷窥!!!
我马上就懵圈了,呃……我好像有穿衣服,而且还是高领毛衣,按道理看不到什么实质内容啊,怎么就偷窥了呢???
后来我才知道,他觉得秒回的行为所反映的内心活动实在是太无耻,而且,是凌晨四点多的秒回。
呃……可是我真的没有联想那么多好吗?
于是我果断把他俩都屏蔽了。
再说分组这个功能,实在是太好用了。
有段时间我们公司领导狂热的刷朋友圈,并要求我们每个人都在朋友圈里卖力的给公司做吆喝,分分钟绑架了我们的私人生活。除了发布文章,还要贴广告,卖地卖菜卖螃蟹卖门票……总之公司卖什么我们就得卖什么。
我马上三下五除二拉了个分组,把全公司人民(顺带还有几个跟领导认识的重点客户)都拉了进去,然后每天早中晚针对分组发布广告。
至于那些和工作无关好吃懒做的吃喝玩乐,就直接把他们隔离了吧。
如此机智,实在是皆大欢喜。
还记得那时候中午睡个午觉,都有同事欢跳着跑来问我:哎哎!今天有没有忘记在朋友圈发一下公司的小广告?快点快点,发完好睡觉啊!
看来大家心照不宣嘛……
其实不管朋友圈会变成什么样子,不管有多少网友在吐槽或者颂扬朋友圈,我都开始变得越来越不那么在意有多少人给我点过赞了。
作为一个轻度的强迫症患者,头像旁边的小圈数字偶尔还是会吸引我的注意力,时不时手贱点开消除一下。
但是,我不再迷信朋友圈里的点赞之交。
手书开始流行的时候,有几个醉心于原创图文的朋友都印刷了自己美美的朋友圈。如此,甚好。
不管你是转发狂人,或者从来只赞不写,又或者像我这样自拍成瘾,抑或立志做一个逗逼中的战斗机,都不防碍你在我的朋友圈里继续旁若无人的“活”着。
有些人,认识若干年,依然“活”得风采如初。
有些人,昨天刚刚认识,今天就已经无色无味的“死”了。
道不同,不相为谋。圈子不同,不必强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