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艺术之家
艺术与市场,谄媚或倔强?

艺术与市场,谄媚或倔强?

作者: 师一墨 | 来源:发表于2018-09-27 00:00 被阅读329次

艺术可以是宏观概念也可以是个体现象,通过捕捉与挖掘、感受与分析、整合与运用(形体的组合过程、生物的生命过程、故事的发展过程)通过感受(看、听、嗅、触碰)得到的形式展示出来的阶段性结果。

这是我在百度百科得来的艺术的定义。在讨论有关艺术的话题之前我们必须回到本源上来,只有明确我们讨论的是何物?我们才能对它的价值、属性、功能等进行言之有据、有条不紊的探讨。

从引用的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

艺术分为两个部分,首先是感知,其次便是展现。而主体则是人。

一个艺术家只有对这个世界具有敏锐的嗅觉和观察力,才能察觉出隐藏在自己内心深处对于世界的真切感受。

但是仅仅感知是不足的,我们还必须利用各种各样的媒介将其展现出来,成为大众所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将这种来自我们所处的世界的声音用特有的形式翻译出来,并使之成为人类共通的语言。

——这便是艺术诞生的过程。

正如赖内.马利亚.里尔克所言

万物皆需孕育方能诞生。要使得每一种印象或者萌动的感触在一团漆黑中、在不可表述的状态下、在潜意识里完全展开,成其为自己,往往让人感到力有不逮。作者怀着极大的谦卑和耐心等待那种清晰表述时刻的到来——这种孤独会伴随艺术家的一生。所以说:理解的过程即是创作的过程。

当我们对于艺术的定义心中了然之后,就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之上向思想的深处眺望,而不至于迷失自己、误入歧途。

在我的心目之中,艺术并非与现实世界完全隔绝,也并非沆瀣一气。

艺术来源于生活,同时高于生活。在我的眼中艺术是一位带着现实影子行走的游吟诗人,他活在或许美好或许污秽的世界之中,是这个世界不可剥离的一部分,一衣一食都被其牵连。但是生活的阴影永远侵袭不到艺术的精神园地,艺术就是精神世界最后一片自由徜徉的天地。

或许有的人就会说,

所谓艺术当真就如此高尚?

当真就如此随心随性?

当真能够出淤泥而不染?

我们似乎可以从随处可见的新闻中看到答案,但是那远非真相。

低智商的抗日神剧,靠香艳肉体在演艺圈铺出一条“星光大道”的女明星们,还有为了浏览量而一味营造焦虑、贩卖情怀的文字工作者们,难道这些人,这些事也能称作纯洁高尚,出淤泥而不染吗?

这当然不能,没有人可以否认这些事的真实性,因为这些事太常见以至于我们都已经习惯了。

习惯了

眼看他今日起高楼

眼看他宴宾客

眼看他楼塌了

习惯了看见那些昨日衣着光鲜者今时浑身污秽人人喊打。

但是艺术家和艺术是一回事吗?

一个或者一群艺术家的腐朽难道就能说明艺术堕落了吗?

很明显是不能的,艺术和艺术家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他们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艺术家的腐朽证明他糟蹋了艺术,如此说来他就不再是一名艺术家。而回归到艺术作品本身来讲,我们更看重的对于艺术的创作态度。

一个生活放荡的人面对艺术很有可能无比虔诚,而一个艺术曾经的虔诚信徒也可能在花花世界的浊浪之中丢失本色,但是他曾经苦心孤诣所创造的那些作品就可以被丢掷一旁而弃之不顾了吗?

当然更为可悲的是,由于资本开始获得前无仅有的话语权,越来越多缺乏艺术素养的人开始拿起手中的钞票对艺术吆五喝六,眼看诸如影视领域已经成为淘金者趋之若鹜的阿拉斯加,成为一只谁也不肯轻易放手的肥羊。

我内心自然不肯承认被他们向工厂产品一样生产出来的东西是艺术品。他们所做的不过是资本对于艺术的玷污。

但基于这些盈利、政治方面创作出来的作品,在我眼里,从来不是真正的艺术品,他们只是艺术史上的一个渺小污点,在当代很有可能大行其道,不过时间之手轻轻一挥便可将其从历史中轻易抹去且不留一丝痕迹。

反观那些在特定时代不被理解的艺术佳作,反而会穿越时间和地域,在未来和远方引发积极广泛的影响。在时间面前,正义可能会迟到,但终将会实现。

接下来便是整篇文章最为核心的部分,艺术与市场的关系。

在这一论题,我将从两个看似完全相反的观点进行解读。

首先是艺术并不迎合市场。

它是独立的,不受任何外在事物因素的影响。创作者完全按照自己内心的声音就行描绘,完全的忠于自己而不顾生活浪潮的拍打。

或许有人就会说,你不迎合就没有市场,就无法获得经济来源。这样的形势就会迫使艺术的创作者做出改变。

坦然,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事实告诉我们,这种情况非但不是没有,而且十分常见,在商品经济社会中生活,一个艺术家不但面临灵感的匮乏,更有可能受到生存的威胁。

毛姆先生以印象派著名画家高更为原型所著的《月亮与六便士》中主人公斯特里.柯兰德就是一位才华横溢却贫病交加的画家,如果没有许多人伸出援手,他的生命早已走向终点,更何况进行艺术创作。就连我们所熟知的梵高也是在一生贫困之中笔耕不辍,要是没有其弟弟的持续不断的接济,他的生命之船能驶出多远还是个问题。这些案例无一不说明了一个最基本的生活条件对于艺术家的重要性。

但是为了活下去,或者活的更好,我们就要放弃艺术的追求埋没自己的声音吗?

对于这一事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和看法,没有谁比谁更高贵。

旁观者很难理解当事人所面临的真正处境。我的观点便是

这是一道难解的选择题,你是要选择生活还是要选择艺术?

如果选择前者那你所创作的也就不是艺术品,只是一件追随市场的商品而已,你也就只是一名工人或者商贩。

如果选择后者,你或许需要优渥的生活条件来支撑你的艺术追求,或许要做好与清贫作伴的准备。

艺术家如果不幸死去,艺术仍旧会活着!

但是不变的就是,艺术是自由的,是完全忠于自己的,是不向市场以及这个世界低头的。

正如食指所言:

火一样的血浆火一样的燃烧着

挣扎着爬进喧闹的江河

人死了,精神永不沉默!

从另一个维度来诠释,艺术又是迎合“市场”的,这是怎么回事呢?我怎么会摆出完全相反的观点呢?

希望读者能够注意,此处“市场”是打了引号的。我个人对于艺术的理解中,有几项根本属性方面的认定。即艺术必定具备以下属性。

一、艺术必须是卓越的;

二、艺术必须是有思想内涵与精神追求的;

三、艺术必须将目光投射到人本身以及人所处的这个世界身上;

技法上的平庸将使得作者难以创造出符合自己内心情感和呼声的艺术品,就像一个人心中有万千才情,可是他既不会说话也不会写字,只能在那里急的哇哇大叫。而低劣的表现能力甚至可能使所要表达的内容变形,南辕北辙。

任何艺术形式即是艺术的一部分,也是艺术的载体。我们感慨于一张纸的精美,但是如果这张纸空白无物,我们必然觉得索然无味,艺术是内心感受的复写,因此必须有思想内涵与精神追求寄托在创作之上。

艺术的创作者都是人类的一员,而我们所处的世界也主要是人的世界,艺术的眼光自然不可避免的将于人发生千丝万缕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我们对这个世界的理解,以及社会生活教给我们的经验都是艺术的主要素材来源。

而且更深层次的是艺术对于人本身的关怀只有如此我们的艺术作品才能具备现实意义的同时又不乏温度与深度。

那我们为什么又说艺术是迎合“市场”的

因为艺术是人类的艺术,在创作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受到人和其所处的世界的影响。市场可以作为艺术的参照物存在,它并不起决定性作用,但是通过群众对于艺术品的反馈,我们可以更好的找见自己,认清世界。

我们创作艺术作品最终是要体现对于人类的关怀,如果在创作过程中完全一意孤行,那么就有可能陷入自己精神世界给自己构建的囹圄之中,成为自己思想的奴隶。

我们“迎合”市场,并不是为了顺从,只是在平等的关系下对于世界更加认真细腻的感知。我们需要了解的不光只有自己还有这个世界。我们在成就这个世界的同时也在成就自己。

更何况从长远来看一个人的生长是无法避开其所处的时代和其所经历的生活的。

我们一声苦心孤诣发出自己的声音,实际上多少年以后再去看,你喊出的也是那些同一时代沉默大众的声音。

即——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

越是个人的,就越是大众的!

关于艺术是否迎合市场,我所想要说的已经接近尾声,最后总结一下,

1、艺术是一项以人为主体的感知和创造的非盈利性活动;

2、艺术不因为创作者身份的不同而区分对待,关注艺术只关注艺术本身,更重要的是创作态度,这是具体的,而非笼统模糊,以一概全的;、

3、艺术是先驱者,是引领者,而不是时代和市场的追随者,要想保证艺术的珍贵就必须保证绝对的自由意志;

4、艺术的自主发展并不代表闭关锁国,自说自话,艺术的前进需要从现实世界获取动力和反馈;

5、个人总是活在历史之中,总是带着特定时代的痕迹。这不可避免,也弥足珍贵。

写作是件孤独的事情。

一个不知身处何方的深夜,我顶着大风艰难地缓慢前行。浓雾被吹得到处都是,我用手心护着一小点烛火,这烛火随时都可能熄灭,但我需要竭力的维持,因为这一切都仰仗着这一捧微光,这光芒可以经由我们照亮世界。

——荣格

相关文章

  • 艺术与市场,谄媚或倔强?

    艺术可以是宏观概念也可以是个体现象,通过捕捉与挖掘、感受与分析、整合与运用(形体的组合过程、生物的生命过程、故事的...

  • 艺术趋于谄媚,市场等待迎合

    基于自由意志,所思所感的一点东西,不求大家都认同,但求有所染指了解。如下所述皆个人想法,且非以偏概全言论,...

  • 抽象艺术或将成为艺术市场的宠儿

    在上周五晚结束的佳士得纽约战后及当代艺术晚间拍卖上,拍前即引发广泛关注的杰夫·昆斯(Jeff Koons)作于19...

  • 《绿皮书》,黑人和底层白人的成长指南!

    《绿皮书》:一部堪称经典的电影!强力推荐!!高雅与世俗,天才与混混,艺术与现实,倔强与妥协,上流与底层,最重要的还...

  • 怎样提升艺术鉴赏能力。

    简单来说,艺术就形式或载体划分可基本分为造型艺术(绘画,雕塑与摄影等),表演艺术(音乐与舞蹈等),综合艺术(影视与...

  • 2019年,中国艺术品市场将会有很好的前景!

    挑战大于机遇 艺术品与金融市场新动向 2018年,中国艺术品与金融市场出现的诸多新动向值得关注。 2018年11月...

  • 谄媚

    我今天如果对人笑了,却不是发自真心,我就要一直一直反省我自己。君子求于己,你对他人既别无所求,你又何必对其笑脸相迎...

  • 谄媚

    此时不在他面前好好表现,还要等到什么时候,难道还要等到他调走,自己再去和他献殷勤吗? 显然不能。 老杨的问话,把他...

  • 谄媚

    独立是谄媚的敌人 纯真的人格是自由的基石 我不谄媚于任何 但是我有自己的热爱 热爱是真挚的温泉 不带有一丝的世俗 ...

  • 谄媚

    而众人的态度,更是让他的心情好上了许多。 心中那虚无缥缈的虚荣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充实。 老杨站起身,众人也许不会...

网友评论

  • 红笺h:🙂
    师一墨:@红笺_h欢迎光临😄
  • 明月浩希:弱弱问一句,艺术就是美的东西吗?
    师一墨:@明月浩希 真、善、美😄
  • 江雪阁:你的观点虽然大部分我赞同,特别是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但有些观点我不赞同,如艺术和市场的关系,金钱和艺术的关系。我认为你把艺术狭獈化了,高端化了。艺术不仅是绘画,雕塑,摄影,表演,它还是生活的方方面面,如穿衣,谈吐,喝茶,饮酒,唱歌,舞蹈……所以艺术根植在生活中,生活影响着艺术,艺术同样也影响生活。
    师一墨:@白丁一枚 首先欢迎提出不同见解,但是呢关于生活处处皆艺术的观点,我也认为是正确的,不过在我和锦为探讨的过程中主要就是围绕这种狭义的艺术来展开的。生活中的点滴艺术不存在迎合市场的问题呀。我们就是在探讨这种狭义的艺术会不会迎合受众。至于您所说的那种广义的艺术,自然息息相关,不过没有在这个议题中罢了
  • 兔子的人生:自身更认同您所持观点,话语温婉谦和,但铿锵有力👍👍👍
    师一墨:@兔子的人生 哈哈,谢谢支持,每一种观点都有自己的出发点,对错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思考的过程,这才是本质。🙏
  • 月下生活:对艺术分析的很透彻,很到位,那您对写作也一定有自己的一套理解,希望有机会能得到您的指导。
    师一墨:@月下生活 哪里敢说指导,大家一起交流进步罢了
  • 月下生活:高,实在是高,我无法不佩服
    师一墨:@月下生活 非常感谢您的夸奖,我都有些不好意思了🙏
  • 数123木头人:写作是件孤独的事,但是你会碰到知己的呀
    师一墨:@数123木头人 主要有你😍
    数123木头人:@师一墨 你会遇到很多同行(xing)的人,这样就不孤独了
    师一墨:@数123木头人 哈哈,你说的也是
  • 师一墨:跟锦为大佬辩论后续的一个总结吧,算是😎
    师一墨:@师一墨 其实观点无对错,重点在交流

本文标题:艺术与市场,谄媚或倔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tdso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