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让人三尺又何妨
要有主动让道的精神。主动让道,要求首先要学会宽以待人。宽以待人,就要将心比心,推己及人。
不必争一时之得失。孟子认为,君子之所以异于常人,便是在于其能时时自我反省。在现实生活中,当双方发生矛盾或冲突时,对别人的批评,除了虚心接受之外,还要养成毫不在意的心态。
人与人之间发生矛盾的时候太多了,因此,一定要心胸豁达,有涵养,不要为了不值得的小事去得罪别人。
我始终坚信,保持善良,退一步,有时候正是进一步。当别人为了某事与你不休不止时,你要想想,你无法改变别人,但你可以扭头改变自己。修炼自己,减少内耗,也许,每个人都不容易,而此时,你只是恰巧撞在了别人的枪口上。无论谁输谁赢,总逃脱不了一个心累,最后还要费心去维护人际关系,真心划不来!
人们往往因为别人的生活方式以及态度与己不同,因而排斥对方,认为唯有自己才正确。其实,这种想法是很幼稚的,只要能够遵守做人的选择,那么采取什么生活方式都无所谓。
换句话说,我们不可能要求别人在生活中的各个方面都和自己一样,或是事事如己愿,这是极不现实的。
如何做到礼让三分?一,从一点一滴的事情做起,不要空谈。二,在个人的利益上要强调谦让,不要斤斤计较。三,注意个人的文明和修养。四还要用制度来保证礼让的实施。五,生活环境中的每一个人要积极创造一种礼让的氛围,使其中的每个人感到不这样做,就有一种压力,不礼让就不行。六,礼让要注意从小培养,从小事中逐渐养成。
把吃亏当成你的福气。在中国传统思想中,有“吃亏是福”一说。这是哲人所总结出来的一种人生观——它包括了愚笨者的智慧、柔弱者的力量。
林语堂在《生活的艺术》中对所谓和平主义者提出了重要的观点,中国和平主义的根源就是能忍耐暂时的失败,静待时机,相信在万物的体系中,在大自然动力和反动力的规律运行之上,没有一个人能永远占着便宜,也没有一个人永远做傻子。
万物守恒,总归遵守一个 “恒” 字。我们知道,福祸常常是并行不悖的,而且福尽则祸亦至,而祸退则福亦来。知足、安分,则充满感恩且没有妄念,邪念。
小舍小得,大舍大得。得中有失,失中有得。人生就像盖一栋不许返工的大楼,如何把握舍得是一种大智慧。
贾平凹曾说过:会活的人或者取得成功的人,其实都懂得两个字,那就是“舍得”。不舍不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
大智若愚,大得若失。吃小亏,赚大便宜,这一大智若愚术,在于以小本赚大利。在人际关系中,很多东西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人与人之间难免有些明争暗斗,有些摩擦,因此在适当时候恰当地舍小求大,往往会收到奇效。
忍一时气,免百日忧。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这一类事,它既可能是一种平白无故的批评,也可能是一种莫名其妙的指责,它可能来自同事和朋友们的误解,也可能是出于某些不安好心的人的唆使和阴谋。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不明察事理,就很容易把事情弄坏,甚至把好事办成坏事,而“忍”则有助于我们推迟判断,获得时间和机会去把事情弄清楚。
能忍让者成大事。子曰:小不忍则乱大谋。要想成大事,干大事,就得忍住那些小欲望或一人一事的干扰。忍能使自己进退自如。君子之所以取远者,则必有所恃,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
忍字头上一把刀,刀下压着一颗心,是谓修心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