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记不久前在哪里听到过这么一个故事。
一所幼儿园,存在一笔额外的开支漏洞:孩子的家长总不按时接孩子,延长了孩子留在幼儿园的时间,进而增加了幼儿园了成本。
幼儿园校长想了很多办法都没有效果,后来经过董事会研究,大家制定了一个所有人都认为行之有效的机制——罚款。
刚开始几天还有略微的效果,一部分拖延的家长因罚款机制的建立,按时接了孩子。而几天之后,局势又出现逆转,按时来接孩子的家长反而更少了,甚至还有一个更为恶劣的后果——迟到的家长来得更晚了!
这是为什么呢?
很简单,因为在罚款机制没有建立时,家长们迟到,总会心存内疚,在忙完事情后,马不停蹄地赶往学校。而机制建立后,家长们觉得自己缴了罚款,用付费的方式把心中内疚感填平了。
心里大概有这样一个声音:“反正都缴罚款了,不能吃亏,再迟到一会儿吧。”然后心安理得,悠哉悠哉地赶到学校。
在我们生活中也随处可见这个效应,比如点餐时,你觉得付了钱,就心安理得地“浪费”;安装了节能灯,你可能觉得环保了,心安理得地忽略了随手关灯的行为;跑完几圈步,你觉得自己大汗淋漓,于是心安理得地喝着啤酒吃着炸鸡。
2
本书中引用了一个实验,在男洗手间洗手池旁放置了一个很大的回收纸篓,并在旁边明显的标注了,放置这个纸篓的废纸可以回收。
然后统计放置前后的用纸量。结果试验后发现,卫生纸的消耗量平均每个人多用了半张。乍一看不是挺多,但是经过计算,这件洗手间,每年多消耗了12500张纸。
有了回收设备,用纸数量非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并且数量惊人。
人们在使用和丢弃产品时,也产生了内疚感,通过回收行为,他们抵消了因过度消费而产生的负面情绪。然后心安理得的造成了更多的浪费。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商家也利用这种效应来“套路”我们。
比如说:酒吧会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喝剩下的酒水,不能带回但可以免费寄存,这就会让人们下次“心安理得”的到该酒吧再次消费。在一些饭馆吃饭时,服务员会不停地为你端上水果,你在吃下水果的同时,会心安理得的吃掉更多的菜。
同时我们自身也会因为“心安理得”效应打破我们原本的规划。
办了健身卡上健身课,过段时间会“心安理得”的迟到、旷课;刚刚圆满完成了一件事情,可能会“心安理得”地将本来要做的事拖延到明天;每逢周末,自然“心安理得”地熬夜……
那面对这个心理微妙的变化过程,我们如何打破它呢?
其实很简单只需要两步,第一、确定好自己的目标,列举好哪些事今天必须完成的,而将其他可能影响这个目标的杂项排除。
第二、减少时间随机性。比如健身,可以提前就与教练规划好每天选择一个固定的时间去健身,而不是说:“空了我就健身”,“恩,下了班我就去。”
试试这样做,给自己创造一些条件,让自己的改变容易一些。
记住,别人也许可以用这个“套路”来套路你,但是你自己千万不要因为这个细节,阻挡你成为更好的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