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当呼吸化为空气》书评

《当呼吸化为空气》书评

作者: 詹占自喜 | 来源:发表于2017-04-29 23:07 被阅读0次

    《当呼吸化为空气》――美国天才脑科医生保罗卡拉尼什的个人自传。这位曾获得斯坦福大学英语文学及人体生物学学士学位、剑桥大学科学史与哲学研究硕士学位、耶鲁大学医学博士学位的学霸,在他36岁那年快要完成住院医生生涯将要获得斯坦福大学外科教授职位并主持自己的研究室时,被诊断出患有第四期肺癌,在生命的最后时光,他用文字记录了他的成长经历、学医从医生涯以及患病后治病的历程。

    全书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当我身强体健时》叙述的是作者患病前的生活。作者是第二代印度裔美国移民,出生于医生世家,在他十岁那年,全家从热闹的曼哈顿搬到了荒凉的亚利桑州金曼沙漠小镇,在那里,他和伙伴们四处探索、与毒蜘蛛等等生物斗智斗勇,如饥似渴地按照妈妈找来的书单阅读无数作家的作品……之后按部就班的上大学,从未想过从医的他在完成了学士学位后,对人生充满了迷惘,“我越来越强烈地认为,要对生与死的问题有实质性的道德意见,关键在于对其有直接体验。我开始觉得言语和说出言语时的空气一样,轻飘飘的。一番审视和反省之后,我意识到,自己仅仅是在确认已经明确的事实:我想要直接的体验。只有从医,我才能追寻严肃的生理哲学。”于是,他弃文从医,开始了医学生的生涯。在文中,他详细描述了第一次上尸体解剖课的情景,叙述了在妇产科实习时面对新生儿出生的喜悦和面对不幸夭折的早产儿的痛苦,还有作为神经外科住院医生生活的种种……书本的第二部分《至死方休》,叙写的是作者患病后的治疗过程。在确诊之后,他对妻子说:“我不想死”,然后,通知亲友,查资料,与主治医生讨论病情、商量治疗方案,接受治疗,决定要个孩子。一段时间之后,肿瘤缩小了,他决定重回神经外科重新拿起手术刀。后来,出现新的肿瘤,在做完最后一个脑科手术,与他所热爱的手术台告别后,再一次从医生到病人。接着是没完没了的化疗,但这一次病情越来越恶劣。在最后一段生命时光,他的小公主卡迪出生了,带着对家人的爱和不舍,他离开了这个世界……最后一个部分,是作者妻子写的后记,叙述了保罗与家人共度的最后时光以及他去世后家人的怀念。

    翻开这本书后就舍不得放下,利用上下班坐车和晚上的时间,两天就看完了,它既不煽情,也不鸡汤,作者只是用一种很平实的语言叙述了他作为医生从医的经历以及患病之后接受治疗的过程。作者用很多的笔墨讲述了医院的繁重工作和形形色色的病人,讲述了医生面对疾病和病人时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和挣扎,“在要求很高的领域工作的医生们,见到病人的时候,都是他们最艰难的时候,也是最真实的时候,因为他们的生命与个性受到威胁。医生们的职责,包括去了解病人的生命因为什么而宝贵,而值得一活,并好好计划,可能的话,要尽可能保留这些东西——如果不行的话,就让病人去得安详体面”。不知是不是作为医生的缘故,作者患病的心态转变和普通人完全是反着来的,一般人是“否认-愤怒-讨价还价-消沉-接受”,而作者先是接受,在诊断结果出来之后完全接受现实对死亡做足了准备;接着开始消沉,因为不知道自己还可以活多久,所以不知道如果规划剩下的时间应该怎么活;接着与上帝讨价还价,质问上天为什么这么不公平;最后,否认,假设自己还可以活很久,这样的话还有继续前进和生活的勇气。但最后的最后,作者还是只能接受了,在生命的最后,他拒绝了保命的治疗,对家人说“我准备好了”,然后,撤掉所有医疗设备,平静地离开……最近在看医学记录片《人间世》,对于医生对于疾病对于死亡有很多的感触。目前医疗资源还远远满足不了病人需求,医生的工作强度和压力真的不是一般人能够理解和承受的,医生也是普通人,承受手术失败、病人离世、辱骂殴打或许不是最难的,最难的恐怕是在这种种挫折后,却仍不丢失最初那份热情和坚持。《人世间》其中有一集讲的是告别,病人如何与这个世界告别,《当呼吸化为空气》的最后一部分后记主要讲的也是告别,讲述了保罗如何在家人的陪伴下度过最后的生命时光,这是最令我感动的一部分。在医学手段已经无法挽救其生命的时候,实行临终关怀,让其体面地少一点遗憾地离开这个世界,我觉得无论对病人还是家人,都是最好的安慰吧。

    活着的意义是什么?怎么面对疾病和死亡?保罗用他短暂的一生,交出了一份精彩的答卷。“生与死,谁都逃不掉,看不透,但我们有适应和处理的能力;就算无法掌控,也能因为对生与死的探寻,去寻找人生的意义。保罗的遭遇令人悲伤,但他自己,却不是一个悲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当呼吸化为空气》书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tett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