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开始总结内存问题的分析,在分析之前先简单梳理下内存的基础知识。
一、虚拟内存
在早期的计算机中,程序是直接运行在物理内存上的。这样带来不少问题:
地址空间不隔离存在安全性问题、超过物理内存大小的内存需求无法得到更好满足,分配空闲内存的位置无法确定带来了重定位问题等。
为解决以上问题,引入了虚拟内存
概念:
它是程序和物理内存中引入的一个中间层,属于内存管理策略的范畴。
虚拟内存:
程序都有自己独立的进程地址空间,且程序认为它拥有连续的可用的内存(一个连续完整的虚拟地址空间,但不保证物理内存连续,物理内存不够的情况下,部分数据还会暂时存储在外部磁盘存储器上,在需要时进行数据交换),虚拟内存与物理内存直接建立映射关系来一一对应。
而Linux的内存管理就是建立在虚拟内存概念之上。
1.1 虚拟内存划分
从Linux操作系统层次上,可将Linux虚拟内存划分为用户空间和内核空间。以32位操作系统为例,最大寻址范围是4G,也就是整个虚拟地址空间是4G,Linux简化了分段机制,使得虚拟地址与线性地址总是一致的。Linux一般把这个4G的地址空间划分为两个部分:其中 0~3G为用户程序地址空间,虚地址0x00000000到0xBFFFFFFF,供各个进程使用;3G~4G为内核的地址空间,虚拟地址 0xC0000000到0xFFFFFFFF, 供内核使用。
这里有两点:
-
用户进程通常情况下只能访问用户空间( 0~3G)的虚拟地址,不能访问内核空间的虚拟地址。例外情况只有用户进程进行系统调用(代表用户进程在内核态执行)等时刻可以访问到内核空间。
-
每个进程的用户空间(0-3G)完全独立、互不相干,内核空间(3G-4G)则由则由所有进程以及内核共享。
1.2 地址介绍
物理地址
:内存条的单元地址。
逻辑地址
:机器语言指令中用来指定一个操作数或者是一条指令的地址。
线性地址(虚拟地址)
:内存管理创造的一种地址。
流程:
地址转换流程1.3 地址间映射方案
从上面流程可知,地址转换之间存在两种映射方案:分段
与分页
。
分段
:使用了大小可变的块来管理内存。适合处理复杂系统的逻辑分区,映射的段表存储在线性地址空间。
分页
:使用了大小不变的块来管理内存。适合管理物理内存,映射的页表保存在物理地址空间。
这里重点再看看虚拟地址查询物理地址过程:
虚拟地址与物理地址通过页表建立映射关系,CPU通过MMU(Memory Management Unit :内存管理单元)访问页表来查询虚拟地址对应的物理地址。
MMU内存管理页表结构:
页表数据结构组成依次按顺序判断:是否命中(命中:想要的数据在内存中)、是否满足RWX权限、是否满足User/Kernel权限,只要一项不满足,MMU会给CPU发出page fault,CPU自动跳到fault的代码去处理fault。全满足,那么MMU就去访问内存条上对应的地址。
二、内存组织与划分
2.1 页(page)
内核把页作为内存管理的基本单位。MMU也是以页为单位来管理页表。大多数32位体系结构支持4KB的页,而64位支持8KB的页(可通过命令来查看系统page大小:getconf -a | grep -i 'page')。内核中用struct page来表示系统中的每个物理页。
2.2 区(zone)
由于硬件限制,内核对特性不同的页是区别对待的,内核将内存按地址的顺序分成了不同的区,有的硬件只能访问有专门的区。区的划分本身没有任何物理意义,只不过是内核为了管理页而采取的一种逻辑上的分组。
主要关注的区有3个:
区 | 描述 | 物理内存 |
---|---|---|
ZONE_DMA | 直接内存访问,无需映射 | <16MB |
ZONE_NORMAL | 一一对应映射页 | 16~896MB |
ZONE_HIGHMEM | 动态映射页 | >896MB |
Linux将4G的线性地址空间分为2部分,0-3G为user space,3G-4G为kernel space。以上三个区都是针对这1G的kernel space而言的。
kernel space映射方案总结:
对0-3G的用户空间来说,其实不太关注物理地址是否连续,连续不连续都是在虚拟地址层面上谈的,区别也就是查询和插入的效率差别。
对3G-4G的内核空间来说,详细划分了三个区来满足各种物理内存需求。
DMA zone
:直接访问物理内存,不需要映射,可以满足某些硬件设备的内存需求。
Normal zone
:虚拟地址与物理地址是一一映射关系,如果需要连续物理内存这部分能满足。
High zone
:虚拟地址与物理地址是动态映射关系,它的意义是为了能够访问所有的物理地址空间(1G空间显然无法满足,所以需要出一块动态映射区域),因此这部分内存不一定能满足连续物理内存需求,但是它提升了物理地址空间访问范围。
注:供硬件设备使用的物理内存地址必须是连续的,而供软件使用的物理内存地址则不要求必须是连续的。
三、内存分配
内存按page组织按zone划分之后,接下来看看如何分配内存。
3.1内存分配算法
1)Buddy算法
把空闲的页以2的n次方为单位进行管理,Buddy算法最主要的的特点任何时候区域里的空闲内存都能以2的n次方进行拆分或合并。整个kernel space都采用buddy算法进行管理,因此Linux最底层的内存申请都是以2n 为单位的(page)。
例如,假设ZONE_NORMAL有16页内存(24),此时有人申请一页内存,Buddy算法会把剩下的15页拆分成8+4+2+1,放到不同的链表中去。此时再申请4页,直接给4页,若再申请4页,则从8页中给4页,正好剩下4页。Buddy算法的精髓在于任何正整数都可以拆分成2的n次方之和。
通过/proc/buddyinfo可以看到内存空闲的一些情况: buddy info buddy order数据组织结构Buddy算法的优点是避免了内存的外部碎片,但是长期运行后,大片的内存会比较少,而1页,2页,4页这种内存会非常多,当我们分配大片连续内存的时候就会出问题。换句话说就是以产生内部碎片为代价来避免外部碎片的产生。 Linux针对大内存的物理地址分配,采用Buddy伙伴算法,如果是针对小于一个page的内存,频繁的分配和释放,则不宜用Buddy伙伴算法。
注:所谓“内部碎片”,是指系统已经分配给用户使用、用户自己没有用到的那部分存储空间;所谓“外部碎片”,是指系统无法把它分配出去供用户使用的那部分存储空间。
2)slab算法
频繁的分配/释放内存必然导致系统性能的下降,所以有必要为频繁分配/释放的对象建立高速缓存。linux中的高速缓存是用所谓 slab 层来实现的,slab层即内核中管理高速缓存的机制。
整个slab层的原理如下:
- 可以在内存中建立各种对象的高速缓存(比如进程描述相关的结构 task_struct 的高速缓存)。
- 除了针对特定对象的高速缓存以外,也有通用对象的高速缓存。
- 每个高速缓存中包含多个 slab,slab用于管理缓存的对象。
- slab中包含多个缓存的对象,物理上由一页或多个连续的页组成。
文件接口:/proc/slabinfo
cat /proc/slabinfo上图所示为slabinfo文件的内容,第一行为表头:
Name | Object name |
---|---|
Active_objs | 已经激活的投入使用的object个数 |
Num_objs | 为这个object分配的小内存块个数 |
Objsize | 每一个内存块的大小 |
Objperslab | 每一个Slab分区包含的object个数 |
Pagesperslab | 每个Slab分区包含的page的个数 |
Active_slabs | 已经激活的投入使用的Slab分区个数 |
Num_slabs | 为这个object分配的Slab分区个数 |
最后再说一句,slab只用于分配低端内存,所分配的内存也只会被映射到物理内存映射区,所以vmalloc跟slab一毛钱关系都没有。
3.2 内存分配函数
1)按页获取(最原始方法):
以下分配内存的方法参见:<linux/gfp.h>
方法 | 描述 |
---|---|
alloc_page(gfp_mask) | 只分配一页,返回指向页结构的指针 |
alloc_pages(gfp_mask, order) | 分配 2^order 个页,返回指向第一页页结构的指针 |
__get_free_page(gfp_mask) | 只分配一页,返回指向其逻辑地址的指针 |
__get_free_pages(gfp_mask, order) | 分配 2^order 个页,返回指向第一页逻辑地址的指针 |
get_zeroed_page(gfp_mask) | 只分配一页,让其内容填充为0,返回指向其逻辑地址的指针 |
alloc** 方法和 get** 方法的区别在于,一个返回的是内存的物理地址,一个返回内存物理地址映射后的逻辑地址。
如果无须直接操作物理页结构体的话,一般使用 get** 方法。
2)按字节获取(用的最多的获取方法)
方法 | 描述 |
---|---|
kmalloc | 分配的内存物理地址是连续的,虚拟地址也是连续的。分配小块内存,分配效率高。 |
vmalloc | 分配的内存物理地址是不连续的,虚拟地址是连续的。分配大块内存,分配效率低。 |
尽管只有很少的硬件设备使用内存的场合需要用到连续的物理内存,但是很多内核代码还是使用kmalloc来分配内存而不是vmalloc主要还是出于性能考虑。在映射效率上,kmalloc明显高于vmalloc。kmalloc的物理地址和虚拟地址之间的映射比较简单,只需要将物理地址的第一页和虚拟地址的第一页关联起来即可。而vmalloc由于物理地址是不连续的,所以要将物理地址的每一页都和虚拟地址关联起来才行。当然除非是不得已需要大块内存时会考虑使用vmalloc。
3)slab层获取(效率最高的获取方法)
这里主要是针对高速缓存来处理。
方法 | 描述 |
---|---|
kmem_cache_create | 高速缓存的创建 |
kmem_cache_alloc | 从高速缓存中分配对象 |
kmem_cache_free | 向高速缓存释放对象 |
kmem_cache_destroy | 高速缓存的销毁 |
总结:
在众多的内存分配函数中,如何选择合适的内存分配函数很重要,下面总结了一些选择的原则:
应用场景 | 分配函数选择 |
---|---|
如果需要物理上连续的页 | 选择低级页分配器或者 kmalloc 函数 |
如果kmalloc分配是可以睡眠 | 指定 GFP_KERNEL 标志 |
如果kmalloc分配是不能睡眠 | 指定 GFP_ATOMIC 标志 |
如果不需要物理上连续的页 | vmalloc 函数 (vmalloc 的性能不如 kmalloc) |
如果需要高端内存 | alloc_pages 函数获取 page 的地址,在用 kmap 之类的函数进行映射 |
如果频繁撤销/创建教导的数据结构 | 建立slab高速缓存 |
3.3 用户态函数
函数 | 描述 |
---|---|
malloc | 动态内存分配,用于在堆上申请一块连续的指定大小的内存块区域 |
mmap | 通过映射同一个普通文件实现共享内存。普通文件被映射到进程地址空间后,进程可以像访问普通内存一样对文件进行访问,不必再调用read(),write()等操作。 |
四、缺页中断
在执行一条指令时,如果发现他要访问的页没有在内存中(即存在位为0),那么停止该指令的执行,并产生一个页不存在的异常,然后进行故障处理,排除异常之后原先引起的异常的指令就可以继续执行,而不再产生异常。
缺页中断处理:
do_page_fault是缺页中断的核心函数,主要工作交给__do_page_fault处理,然后进行一些异常处理__do_kernel_fault和__do_user_fault。__do_page_fault主要工作交给handle_mm_fault;handle_mm_fault的核心又是handle_pte_fault。
handle_pte_fault()函数根据页表项pte所描述的物理页框是否在物理内存中,分为两大类:
-
请求调页:被访问的页框不在主存中,那么此时必须分配一个页框,分为线性映射、非线性映射、swap情况下映射。
-
写实复制:被访问的页存在,但是该页是只读的,内核需要对该页进行写操作,此时内核将这个已存在的只读页中的数据复制到一个新的页框中。
把缺页中断处理当成一个黑盒,就是采取一切手段让你需要访问的页面存在于内存中,并且能正常读写,显然这个过程是耗时的。
内容有点多,打算分上下两篇来总结,上篇就先总结到这吧。这里主要是梳理了下基本概念,对细节感兴趣的可以自己去撸Linux内核。
参考:
《Linux内核设计与实现》
《奔跑吧Linux内核 基于Linux4.x内核源代码问题分析》
https://www.cnblogs.com/wang_yb/archive/2013/05/23/3095907.html
https://www.cnblogs.com/wuchanming/p/4756911.html
http://www.wowotech.net/memory_management/233.html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