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早写作营第十八天

孩子的叫喊声,我的催促声,电视机播放的声音,公婆两人说话的声音,孩子爸爸在家里吃饭喝酒说话的声音,家里一直都是这样吵吵闹闹,每一个人都在制造一种声音,5个人生活在一间房子里,显得不怎么宽裕。
想要独处,想要有一个人的安静时间,时间上总是捉襟见肘。除非是清晨,家人都在睡梦中的时候,我早起或许还能有一小段独处时光,然而我还要紧张忙碌准备洗漱,刷强国分数等等。
只有到了周末,孩子不用管,真正闲下来的时候,忽然感到了好一阵的空虚,继而感到孤独,那是一种所有声音在你的耳边突然按下了暂停键的感觉,戛然而止,而我总是不能适应这种突然的真空期,内心里希望有个朋友相伴,聊天,喝茶,放松心情。然而,大部分时候,没有。
真的没有,若时间充裕到我得以放松,我便会想一些日常生活中不太能考虑的问题。我打算如何度过自己的一生。对一个人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宏大的想法和计划。是生命的主线,也是对自己的要求。通过观察身边的人或者公众人物,我大致把人们对于自己人生的追求和把控分为几类: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体验主义、旁观主义、目标主义。这种分法只是我个人的一种总结,并不权威也不科学。我只是想借鉴那些人的生活轨迹和价值观,来指导自己的生命。
我身边享乐主义者非常多,这与经济上是否富裕无太大关系,大多数都是源于幼时的教养。他们大部分有一个想要就给的家长。而家庭文化中也都透露出对享受、舒适的追求。
拜金主义者每个时代、每个国家地区、每个阶层都有,范围很广。他们一般唯金钱是图,伴有势利眼的毛病。
体验主义大概近几年才比较流行,大致认为人生就是一场体验。体验各种不同场景、感受,体验自由时空里能够做到的一切。相对于享乐和拜金,体验主义者对生命的理解提高了一个认知梯度。
旁观主义者我只能想到一个,杨丽萍老师。她说她活着就是为了观察云朵怎么飘,河水怎么流淌,树木怎么生长,她是这个世界的旁观者。她是艺术家,而我所在的圈子持这种观念的人不太多。
目标主义者是那些对于人生有自己追求的人,这类人一般都追求成功,且能够成功。要么是学霸,要么是行业精英。
那我究竟想做哪一种人呢?我要持哪一种世界观和价值观呢?
如果说人对世界的探索和改造的观点叫做世界观,对改造过程中哪些重要,哪些不重要的观念叫做价值观,那探索和改造大概分为两类,一类是事,一类就是人。
对事物的改造成就事业,对人的磨合形成人际关系。我们大部分人的生活都与这两块相关。人常说对事不对人,但生活中大部分情况都是对人不对事。不管是办各种事,看病、打官司、孩子上学,还是买东西,只要认识人,总是好办多了。这是中国独特的关系社会。
对事物的改造,就想到那些为了事业打拼的人,那些企业家、科学家们。
除了科学家,世界上的工种还有很多划分,工人阶级、农民、商人、政客等等。他们为了社会主义的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用各自专业的知识或者技能实现对自己人生的价值。
反观我自己,我是那么渺小平庸,在事业上,我是一家公司的职员,工作认真努力,甘于平凡。在人际关系中,也不懂得联络经营,经常形单影只,自得其乐。
我是一个比较内向的人,对人际关系的热情总是缺乏勇气,而我的兴趣爱好也是读书、写作这种一个人完成的事情,因而在交往中越来越封闭,从发展的角度来看,这其实不太好,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还是要让自己活络起来。因为我的内心还是积极向上的,希望尽力过好自己这一生。
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越发感到肩上责任的沉重,回想童年,已经是遥远的往昔。但看到眼前孩子仿佛也能看到小时候的自己。人们总是不同又相似,她的不听话,任性,也让我想到是否我小的时候也是这样,惹得大人生气。她重复着经历我小时候的经历,我的心里变化。只是她会慢慢长大,而我却不能变回小孩子了。那就永葆一颗童心吧,正好今天是六一儿童节,让我也做一回大儿童,享受童年的快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