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草原和羊群,是多年的老朋友了。而额尔古纳济湿地却是刚刚认识。
二十八年前,差一点就来到呼伦贝尔工作。只不过当时恨死了绿皮火车,如此遥远的梦当年就此搁了浅。
后来有朋友推荐《额尔古纳河右岸》,说那是中国版的巜百年孤独》。当然,这位朋友的名字不叫董宇辉。他的名字叫多亮。
兰州去海拉尔在郑州转机,那趟飞机的目的地是厦门。东北、西北和东南在中原分道扬镳。
随夜落在海拉尔,这里的夜色不比乌兰巴托的差。隐约中感到了波光粼粼,感到了河流像血管一样遍布这个小城。
早上,莫尔格勒河指引着我们寻找亚洲第一湿地--额尔古纳湿地。迟子建老师说这里“一束束阳光比丛林更茂盛”,相对于阳光,我个人更喜欢丛林。阳光太犀利了。
幸亏迟老师还说“走路把太阳给走斜了”,我们不仅把太阳给走斜了,还把路拐向了羊群,惊扰了羊群午休时的美梦,成为了草原喧嚣的过客。
羊群是云,而我们是呼啸而过的风。个人感觉额尔古纳湿地是呼伦贝尔大草原的心脏。动脉和静脉都从这里出发,也在这里凯旋。
落日前在俄罗斯部落家访,主持人教我们说俄语,教我们唱《歌唱祖国》。她的姥爷是当年闯关东的山东人,姥姥是左岸的俄罗斯人。闯关东,跨国恋,是传奇,更是佳话。
迟子建老师还说“春光是一种药,最能给人疗伤”,那夏日呢?夏日就是一杯烈酒,最能给人解乏,最能给人消愁,最能让人入睡……
二
额尔古纳市被草原包围,俄式建筑上彩色的草帽子乱飞。在炎炎夏日,我觉得更像是让人垂涎欲滴的奶油冰激凌。
离开草原我们向丛林进发,就像当年人类离开丛林到草原继续进化。草原和丛林的过渡地带,是一片杂木丛生的大湿地,那里是微缩版的亚马孙雨林,是昆虫的乐园。
白桦林卷在一片山坡后。进入其间凉风习习,阳光使劲的挤了进来,想在地上扎根。每一棵桦树都长着无数的眼睛,他们看向四面八方,努力向上。有人说,在白桦林里,所有的人都会回忆当年的爱情。
离开白桦林向更深的林子进发,意外发现一片开得正旺的油菜花。油菜花是全国人民的好朋友,从南到北,从三月的江南一直开到青藏的十月。油菜花开到那里,那里就会被镜头捕捉。
驯鹿是此行我们必须要结识的新朋友。在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里,驯鹿是没有台词却戏分十足的主角。我一直觉得驯鹿像树冠一样的犄角是反进化的,同行的老师告诉我,有一种进化叫生殖进化,不为别的。
孩子们买了鹿主人的食物帮鹿主人喂鹿。估计除了游人,主人从来没有喂过它们。它们看见端盆子的游人就热情的把嘴凑上来。同行的老师告诉我,这些鹿,需要食物,更需要爱情。
从鹿园出来就一头扎进了林子,像一个猛子扎进了无边的大海。在林子里,想起了熊大熊二和可爱的光头强。师傅告诉我,这里是中国的冷极,零下50度,难怪森林和天空都被冻得异常的纯净。
从得耳布尔来到了莫尔道嘎。莫尔道嘎在蒙古语中的意思是“上马出征”,这个名称在鄂温克语中表示“碧水之意”,在鄂伦春语中则指“白桦林生长的地方”。我现在明白了为什么蒙古人曾经拥有的那么大的版图,那是“莫尔道嘎”的结果。
住在一排木屋里,周围很开阔。这里是看日出的好地方,可惜太阳出来的时间和我们做梦的时间高度重合,只能选择看落日。日出和日落是白天和黑夜的撕扯,所以朝晚霞都有一种血色的浪漫。
突然间感脚,湿地是草原和丛林相互撕扯的结果。丛林上了山,草原顺河而下,湿地拉扯着双方,像黄昏拉扯着白天和黑夜。
三
在莫尔道嘎国家森林公园,坐上小火车去看林海。小火车像个大虫子似的在林中爬行,而我们在虫子的肚子里胡思乱想。
林中应该有很多的虫子,每天看着这条大虫子吼叫着路过。在这些虫子看来,从“红头绿虫”的肚子里爬出很多的"两脚羊",这些羊并不采食,东逛西逛后返回大虫的肚子里离开。
如果真要让我们在这丛林里生活,我们会干些什么?觅食是必须的,如果只是在这里闲逛,那是一种酷刑。丛林里所有的生物应该都是这么认为的,它们共同维系着“丛林法则”。
午后去一个叫“老鹰嘴”的地方,沿途麦浪浪滚。庄稼长得比丛林更茂盛。沿途的风景在湿地和丛林间来回的切换,麦田是切换中一闪而过的童年。
“老鹰嘴”作为石雕长在一处峡谷的峭壁上,我们站在台地上俯看。谷地河床上,有驴友的车搁浅在那里,成为了老鹰嘴的猎物。一辆车闯进河滩起不了步,另一辆喘着粗气在拖另一辆。这次历险,是大自然馈赠给他们的免费旅游项目。有些地方,是水的家,她不在家的时候,就变成了别人的陷阱。
下午五点,兜兜转转回到了名符其实的额尔古纳河石岸。岸边牌子上写着:非法越江,魂断他乡。这里左岸不是咖啡,是额尔古纳河的左岸,那是俄罗斯的远东,视野范围内没有发现有人。河两岸都有摄像机在站岗,那是最忠实的哨兵,二十四小时睁着犀利的眼睛,记住了所有路过的面孔。
右岸看左岸逆河而上,到达室韦口岸。口岸对于我是关闭的,因为我在车上睡着了。梦里也可能过境,但想不起来了。室韦是一个古族名,也被称为“失韦”,从族名变成地名,历史总会记住一些人和事。
睡来的时候到了一个叫“恩和”的小镇,镇子上有马车,是名符其实的车水马龙。一看这个镇子就是年轻人喜欢的地方,是直播网红和旅拍客的乐土。这个小镇和大都市有很多的雷同,但有有一种说不出来的不同。
我们也潮了一把,住一个叫“箱约”的由集装箱搭建的旅馆。走上去吱吱嘎嘎,有摇摇欲坠的昡晕感。随行的二十来岁的年轻人很喜欢这种汽车旅馆,落地窗外有卸了车的马在晃悠,屋顶有透明的天窗,有星星的时候可以看星星,没有星星的时候可以发呆。
旅程过半,如同我们过半的人生。
四
在丛林和草原,与一场大雨相遇是必须的。从恩和到黑山头的路上,雨下得比阳光更稠密。草原上的牛群安然的在雨中淋浴,农田里的庄稼也会在这场雨后变得金灿灿的。
旅途中碰到大雨,是动中取静的好机会。雨水如注,思绪涌动,想象这里冬天下雪的时候是多么的飘逸。冬天的呼伦贝尔就是一张白纸,牛羊像一个个字符,大片的留白等着春夏的风来涂抹。
一路上额尔古纳河百转千回,在草原上留下了无数让人浮想联翩的图案。经过“笑脸岛”时正赶上大雨,大家没有登山远眺,只是一笑而过。路过“大极岛”雨停了,河水与草原构成了太极图,天上的云也大致按太极图的样子排列,这是天造地设的一幅美景。
途中停留观景,有游客的车陷在了湿地中。接待我们的凯哥是个热心人,拿出牵引绳把对方的车拉了出了来。我说凯哥给你点赞,晒得黑黑的他憨憨的嘿嘿一笑,说帮别人就是帮自己,帮了别人别人心情好,自己心情更好,何乐而不为呢?
到了黑山头,直奔骑马的地方。 我们乘船渡过额尔古纳河的一条支流,水流很浅,铁皮船总是搁浅。过河后穿戴好专业护具,十几个人的马队浩浩荡荡逆流而上。马很温顺,三分钟后大家的胆子变得大了起来,双脚用马蹬急敲马肚,马便跑了起来。一马当先后,接着有并驾齐驱,随后就有了万马奔腾的感脚。
骑马马累,马上的人也累。下马后风尘仆仆的去游牧人家做客,穿蒙古服、喂羊羔、射箭、喝奶茶。一帮童年缺失的人坐了由农耕拖拉机牵引的草原小火车,在旅途中陪孩子一起过家家。我小时候放过羊,儿时的家务活如今变成游玩的项目。
雨又下了起来。我和导游兼司机凯哥开玩笑,问凯哥你是咋给天空装上开关的?啥时候下雨都是你说了算!黑黑的凯哥又是嘿嘿一笑:咱们都是好人,人品好,老天给面。说到这里,简单介绍一下凯哥,他比我大四岁,是海拉尔人,父母都曾在林场上班,是典型的林二代。凯哥喜欢喝酒,曾经开过三年的酒吧。现在他和儿子都跑旅游,他的商务车接我们这样的常规客,他儿子的“酷路泽”专门接待不走寻常路的资深背包客和探险型驴友。黑黑的凯哥一看就像是混过社会的,有他在,一路上我们安全感十足。
去吃饭的路上,天放晴了,阳光透过云层,天边有了彩虹。这一天“路上下雨马上晴,道是无晴却有情”,大自然的在这一天里给了我们太多的美好。
彩虹之旅饭后听说这里有篝火晚会,去了一看,发现那里是烟火笼罩下的露天迪厅。南来北往的过客在狂热的音乐声中疯狂摇摆,DJ和音乐的声音都很大,穿透草原茫茫的夜色,直达恍恍惚惚的都市。
明天的目的地是满洲里,一个老在书里和电视里出现的地方。
五
雨后虹桥架云海,且看飘带舞长河。
千回百转万里歌,静随明月不扬波。
从黑山头出发,第一个景点彩带河观景台又叫“186滑草场”,滑草是一小时排队、40秒精彩的游戏。草原上的风驰电掣,除了骑马,就是滑草了。人们喜欢从草原上滑落的感觉,像一滴露珠,在阳光下奔向大地。
滑草场有个雕塑,在阳光下显得霸气侧漏,雕塑人物可能是成吉思汗,也可能是忽必烈。马背上的民族,开创了一个时代,那个时代征服代表了文明的进步。现在,与所处的时代互动交融,包容代表全部。
沿331国道前往满洲里。说到这,作为一个修路人不得不提及一下331国道。这条长路起点是辽宁省丹东市,终点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巴河县,全长9333公里,是中国最北端的边境公路之一,沿途经过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甘肃和新疆等六个省级行政区,被誉为“北境国道之王”。
路上经过巴尔虎蒙古部落。这里的马术表演响誉天下。中午1点半的骄阳下,百马奔腾。印象最深的是套马并驯服,这是唯一以马为主角的原生态大戏。马上骑手的套马杆没有收获,地上甩出的绳索却屡屡得手。抛出的绳索套住了一匹烈马,三名骑手联合拖住一匹烈马,其中的一个跃马而上,马前蹬后踢,骑手骑了百米后被迫下马,不知道这叫不叫驯服?
有一次绳索一下子套住了两匹马的马头。一箭双雕咱们都听过,“一绳两马”我是第一次见。绳索二马后,小伙子一人倒地拖两马,结果两匹马并驾齐驱挣脱了。这虽然是场演出,但马和人都表现出了应有的硬度和血性。
到达满洲里国门景区正是太阳最毒的时候,大家选择自由购物。买了两瓶银沙皇的伏特加,作为明天本次旅行结营的庆功酒。有人说为啥没买金沙皇,导购说金的更烈,银的柔顺些。喝伏特加我真的不敢造次,那是酒精和水纯粹的结合,醉人无数。
下一个节目是参观套娃酒店。酒店的老板我很佩服,酒店的大门向所有的人开放,能把人造的、赚钱的家伙变成吸金吸睛的景点,这里是绝无仅有的存在。十五个人,在套娃酒店吃了一路上最经济且豪华一餐饭,心里舒服极了。
晚上住在夜市中心"卢布里",晚上的满洲里金碧辉煌,有夜上海的感脚,且这里更多了几分异域的风情。今天的满洲里是一个景点,今后或许会变成很多人的一个周末。
睡前看新闻,有砖家说掼蛋消磨了好多企业家的时间,一路上得空我们也在掼。时间磨平了青春时脸上的棱角,N多的不确定和无所适从让曾经的弄潮儿斗志全无。当赚钱变得艰难,刺激总是简单,但消费很难。
有许多的躺平,假掼蛋之名。但不管怎么说,今夜的满洲里人头攒动。夜幕掩映下,繁华尚未落尽。
六
在满洲里,满眼都是标注有中俄蒙三国文字的招牌。互通有无是城市的起源,开放包容是城市的本性。
在城市,自然景观退居二线,人文景观成为了主角。今天的第一站是扎赉诺尔博物馆。扎赉诺尔的蒙语意思是“海一样的湖”,其中“达赉”意为“海”,“诺尔”意为“湖”。呼伦湖是中国第五大淡水湖,早在旧石器时代晚期,“扎赉诺尔人”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创造了著名的“扎赉诺尔文化”,这里是中国北方草原文化的起源地之一。此外,扎赉诺尔还是亚洲最大猛犸象化石的出土地,享有“猛犸故乡”的美誉。这个博物馆的另一个看点是煤矿实景模拟展示,在地下室模拟矿井下的真实场景。曾在矿山工作过三年,那里平凡的世界,承载着在黑暗中寻求光亮的历程。
在博物馆里看湖,和在湖边看湖是完全不同的感受。在呼伦湖边,就像是在大海边。有呼伦湖,就有贝尔湖,如同甘州和肃州组成甘肃一样,这两座湖共同孕育了呼伦贝尔大草原。位于中蒙边境的贝尔湖,属于我国国土约有40平方公里,占贝尔湖总面积的6%。
位于大兴安岭西坡的呼伦湖同时也是额尔古纳河的源头,水流滋养了草原、湿地和丛林,也滋养了额尔古纳河两岸乃至整个黑龙江流域。滋养了林海雪原和迟子建,滋养了那本令人着迷的《额尔古纳河右岸》。
从呼伦湖畔直达呼伦贝尔历史博物馆,大家都没有吃午饭,在饥肠辘辘中享受精神大餐。博物馆博大精深,我重点关注的是元朝的兴起与衰亡。游牧文明虽然从未处于人类文明的核心,但其武力的征服能力却是让人叹为观止。丛林、草原、田野、海洋、太空,人类活动的范围与征服能力在不断的增强。希望同类也罢,异族也好,都能同生共荣。祖先造字,止戈为武,战争除了滋生仇恨,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博物馆出来,到成吉思汗广场,雨来了,天空出现了彩虹,像献上的哈达。此时大家都饿成了一张纸,精神的食粮抚慰不了肚子里的叫声,一顿大锅炖菜,解决了生存的问题。席间喝了在满洲里买的银元帅伏特加,味道像甘南的青稞酒,据说加点冰块会更好喝。
酒喝多了容易承诺。答应第二天一大早带小家伙去海拉尔古城。早上5点半起来有点后悔想反悔,但想到小家伙说的那一句“我爸说到做到”,咬牙起床,叫醒他打车上路。去了后感觉“不去后悔一辈子,去了后悔一阵子”。所谓古城,连半条残垣断壁都没有,就是一条仿古商业街。唯一有趣的是有个巨型温度计,早上6点50分,摄氏12度。
至此,为期6天的呼伦贝尔环线深度游就要告以段落了。从城市到草原,从草原进入丛林,再从丛林回到草原,明天又将从草原返回城市。一次圆满的旅行,一次与一帮合适的人在一个合适的季节到了一个合适的地方,在白桦林里邂逅了林中的鹿角飞扬的驯鹿,在草原上骑到了自己能够驾驭的马,在湿地的天空中看到了只有自己能看到的彩虹……
生活还在继续,旅行不会止步。归来的当天,正值立秋。去时夏日炎炎,归来秋风习习。无数的大好河山,都到了收获的时节。
整装,再出发,去更远的远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