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开始时,我发了一条朋友圈:
2017 时间过得快,进步比较慢
2018 保持简单规律的生活,注重方法和实践
没有明确写出计划和目标。原因来自于心理学的实验结果:把目标说出来,会降低完成率。
实际上我的目标只有一个:公众号每周更新一篇文章,一千字左右。而现实情况是,遇到节假日回家、没有带笔记本电脑,或者有其他事情绊住时,我是用几百字的文字信息代替图文信息。这样,每周保持更新,但内容有所折扣。所以,2018年的目标,只能算是勉强完成。(46篇图文,6篇文字)
之所以只定一个目标,也是根据心理学。通俗点说就是,目标太简单,就没有意义;目标太难,这种失败的经历会影响以后完成目标的概率;只有目标难度适中,才会有动力,而且这次完成目标,下次完成的概率会更高,因为成功会带来更多成功。于我而言,“每周一篇千字文”正是让我有些难受的目标。
(写这篇年度总结时,我参考了月度总结,发现我最关心的就是公众号的每周更新。有好几次我差点放弃周更,因为找不到东西写。最终靠着完成大于完美的信念,才坚持下来。)
在运营公众号的过程中,我又把内容确定为四个版块:笨鸟读书、影视音漫、行走和其他,对应的是读书、看片、旅行和随想。
说完目标,再说做的事情。
首先是结束北漂,回到家乡。从2016年2月末到2018年11月初,我在北京待了2年8个月,期间经历焦虑、迷茫、痛苦,然后新生、兴奋、沉着。正所谓,置之死地而后生。然而,时光荏苒,他乡终究没能安放灵魂。就像《理想三旬》里唱的:我渴望的离开,只是无处停摆。所以离开时,既有“心智成长、认知升级”的愉悦,也免不了“理想丰满、现实骨感”的惆怅。
然后是,把我购买的一份视频课程转换成图文版。视频很长,信息量大。记得我当时下班回来、周末休息时,往往坐在电脑前,一边听,一边复述到手机里,用讯飞输入法转换成文字。同时注意截图,最后做成图文保存。前后忙了一个月。现在回想起来,很喜欢那种充实的感觉。充实的意思是,忙碌、有意义、可以掌控。整个工作做完后,对课程的理解,自然随之加深。
最后是“行走北京”。当感觉到自己不会在北京长待后,我便开始有意地“看”北京。这种感觉很常见:每天都能见到北京时,对它的一切反而不留心,当要离开时,就开始觉得还没看够。也因此在公众号写了《行走北京》系列。但因为对北京的知识积累太少,又来不及补充,写出来的东西就比较浅显。本来还计划借着地理优势在河北、内蒙古看看,最终因各种原因搁浅,实在不无遗憾。
以上是2018年终总结。
2019年,因为回到家里,能做的事多了一些,计划和目标也多了几个。此外,有一点需要铭记在心:不管是能力还是金钱,都需要一点一滴地积累,不要指望一蹴而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