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观念中的“孝顺”包括:
凡事都顺着;经常花钱承欢膝下;生病了要着急担忧,不许提死;死了要十分哀痛等等。很多时候,人们强颜欢笑的“孝顺”背后,是一个“累”字。
人性到底出了什么问题?问题出在“道”这个字上——“孝顺”不同于“孝道”,唯有“孝”中有“道”,才能有凤来仪、吉顺喜乐。
——源淼 著《姥姥的灵悟天书》P087
记得一位大师说过,人伦之孝有三种:小孝、中孝和大孝。小孝之人养父母之“身”,例如送钱、送物等;中孝之人养父母之“情”,如嘘寒问暖、关切体贴等;大孝之人则养父母之“智”,让父母因为儿女而开发智慧,终得究竟解脱。
以前我有个北京朋友,他是博士研究生,修持也很“精进”,到四十岁了还不找女朋友。父母见他每天严肃着脸,皱着眉头用功,就劝他保重身体,他却认为父母“俗气”、不学无术。他父亲生气了,把观世音菩萨塑像抱走,藏了起来,这个“佛”子竟翻脸大叫:“你不但无知,竟然还造孽!”弄到全家鸡犬不宁。
我对他说,如果你父母无法从你身上感觉到观世音菩萨的慈悲,他们当然不会相信。如果你是一个真佛子,不只要孝顺父母,还要孝顺佛——培养慈悲心和智慧善巧。
——源淼 著《时时可死,步步为生》P228-229
小孝—— 养父母之身(物质)
中孝—— 养父母之情(情感、陪伴)
大孝—— 养父母之法身慧命(能量)
——源 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