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石头记》是一部写“聚”的书,更是一部写“散”的书。

《石头记》是一部写“聚”的书,更是一部写“散”的书。

作者: 六月雪promise | 来源:发表于2020-04-13 14:59 被阅读0次

        三十一回“撕扇子作千金一笑”,曹雪芹对宝玉的“聚散观”有一段“石头视角”的描述:“那宝玉的情性只愿常聚, 生怕一时散了添悲,那花只愿常开,生怕一时谢了没趣;只到筵散花谢,虽有万种悲伤,也就无可如了。”

        原来,那块“无材补天”的石头以及那“凡心偶炽”的神瑛侍者来到凡尘,就是来“聚”的,有“聚”,才不枉来这“温柔乡,富贵场”里走一遭。所以,《石头记》里,充满了形形色色的“聚”:第一次见到秦钟,宝玉便自思道: “天下竟有这等人物!如今看来,我竟成了泥猪癞狗了。”初见蒋玉菡,宝玉便以玉坠相赠。与众女儿的每一次相聚,宝玉更是心驰神荡。

        每一次的相聚,宝玉都是主角,却也都是陪衬。因为他总在真心的为美激赏,为爱陶醉!

        “最想游览的地方,你孤寂的心。”索德格朗一语道破了其中的玄机。

      喜“聚”,自然怕“散”。袭人正是深知宝玉的这一“软肋”,才以离开为要挟而得以“娇嗔箴宝玉”。宝玉也正是为此而在晴雯嚎啕大哭时哀叹“叫我怎么样才好!这个心使碎了也没人知道。”迎春尚未离去,宝玉已在感叹:“这世间,又少了五六个清净的女儿了!”

        一散场,美丽啊,也就随风飘逝了!

        “林黛玉天性喜散不喜聚.他想的也有个道理,他说,"人有聚就有散,聚时欢喜,到散时岂不冷清?既清冷则伤感,所以不如倒是不聚的好.比如那花开时令人爱慕,谢时则增惆怅, 所以倒是不开的好."故此人以为喜之时,他反以为悲。”

        林妹妹的“聚散观”与宝玉正相反,因为她在未“聚”时就已体会到“散”的悲哀!

        她的人生与宝玉最大的不同在于:宝玉的人生是为美丽而来,她的人生却只为还泪而来。也就是说,对林黛玉而言,所有与此无关的“聚”都是引不起她内心真正的波澜的。这,便是她看似冷漠实则炽烈的根本原因。也正是因为她的“聚”具有唯一的指向性,才引发她超乎寻常的不安全感从而让人觉得尖酸刻薄甚至歇斯底里。

        一句话,她的人生聚散,只和一个人有关!

        幸好,宝玉很快明白了这一点。

        三十六回“情悟梨香院”,宝玉遭到了龄官的冷遇。直到看到这位划“蔷”的女子为贾蔷落泪时,他才明白:原来,人生的聚散,完全不由你做主!

          “聚”也好,“散”也罢,都是基于心灵的投射,灵魂的相契!

        所以,他不再去做什么“你们哭我的眼泪流成大河,把我的尸首漂起来”诸如此类的梦了,他终于明白“昨夜说你们的眼泪单葬我,这就错了.我竟不能全得了.从此后只是各人各得眼泪罢了。”

        “我只告诉你一句趸话:活着,咱们一处活着, 不活着,咱们一处化灰化烟,如何?”

        五十七回“紫鹃试玉”,再次涅槃的宝玉对紫鹃说出了这样的话。对于人生终极之“散”,宝玉的描述苍凉而极富诗意。

        谁,是那个“咱们”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石头记》是一部写“聚”的书,更是一部写“散”的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togm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