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简书日更44天了,讲一下我写简书的思路和简书带给我的改变。
第一部分是我写简书的思路
我目前写的简书基本是围绕看过的印象比较深刻书,偶尔也会根据实事和中级职称学习的内容写一些心得。
一般是描述书中的一段内容,然后根据这段内容,联系实际工作和生活,表达自己的感受、提出自己想法。
例如:
1.干法——什么才叫认真工作
联想到我自己自从开始做青少收款数据统计工作,开始接触统计、汇总需要使用的函数,通过百度获取所需函数的使用方法,然后用到自己的表格中,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准确度,也觉得非常有意思。
后来,通过在线学习,打卡21天返学费的网课,发现透视表比函数更能保证数据统计的准确性,而且效率非常高。
今年又学习了数据可视化,也立即实操应用到工作。
越是钻研、学习,就会越来越觉得有意思,会越来越热爱所钻研的事。
要认真工作,首先要爱上工作,爱上工作,自然也就认真工作了。
2.创造不可能这本书,我觉得最深刻的就是对学习的解读。
书中说:学习的核心是一句话,叫作“如何改善自己看不到的东西”。
不学习的时候,就不知道自己哪方面不行,看不到自己的盲区,根本不认为自己的生活需要改变。而终身学习是唯一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只有终身学习,才能让我们不断看到自己以前看不到的东西。
曾经觉得自己的EXCE算是不错了,能满足办公需求,但是通过学习,才发现自己熟练使用的就是冰山一角。如果不学习,就不会发现自己对数据分析非常感兴趣。
3.干就对了——学会延迟满足
就是要放弃自己签单的快感,培养团队一起签单,获得不一样的满足感。
我没做过管理,但是我想到家里做饭,老公每次帮厨,我都会各种看不上,心烦气躁,最后把他赶走。如果我能耐心教会老公做饭,甚至超过我的厨艺,我应该会更幸福、更满足吧,因为他就可以帮我干活,或许还能开发新的菜品,让餐桌上的菜更丰富,或者不用我干活了,还能吃上好吃的饭菜。
这肯定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就是延迟满足。带团队也是一样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让团队共同发展,才能创造更好的业绩。
所以写简书不只是工作需要,家庭也需要。
第二部分是简书带给我的改变
以前看书或听书的时候,总会对书中的一段话或一句话很有感触,当时会觉得“哎呀,这讲的太对了”,但是过去了就过去了,不会对自己有太大影响。
写简书以后,又重新翻阅或听了这些书,因为每次都会对书中的内容联系工作和生活进行思考,这样就真的有了改变。
以下分三个方面讲述我的改变:
一、我的目标
在:干法——工作到底是为了什么中,我提到了一件事:
上个月家中有事,遇到久未见面的亲戚,是我的长辈,她说:“你都四十多了!”
我:“是呀”
她:“四十多还上班呢,在家歇着吧!”
我:“我这才刚开始呢,工作让我快乐,工作让我年轻!”
说完后,我自己也很吃惊,曾经没有动力考会计职称,就是因为对工作没有预期。而现在,我是一个有目标的人了!
正是因为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我就更爱这份工作了,我就有了奋斗的动力,我就愿意为了这份工作去努力学习,一是不能被淘汰,二是我愿意用知识与技能提升自己,更好的助力公司发展。
二、我的心态
以前我遇到一点问题就没完没了的烦恼好几天,其实想来想去也没什么用。现在遇到问题,我首先想到的一句话就是“不要有感性的烦恼”,继续工作就好了。
“我不尴尬,尴尬的就是别人”,很多时候,我们都需要这样开解自己,也许自己感到很尴尬的事,别人根本不会在意,只是自寻烦恼。
在工作中,遇到问题就想办法解决问题,办法总会比问题多,并且进行复盘,思考怎样才能避免再次发生此类问题,凡事都要向积极方向努力。
对已经发生的问题,不能无休止地烦恼,要理性的思考,并用新的行动,去开创新的局面。
三、我的学习动力
在创造不可能这本书中,作者论证了为什么要读书:读书划不划算,或者一种学习方式划不划算,取决于花费的时间,交换了作者多少时间。大多数人阅读一篇博文用3分半钟,这大约是作者3天的努力成果,这就是价值交换。
所以,不论哪种学习方式,投资回报率都是非常高的。这就更坚定了自己终身学习的决心。因为,学习的投资回报率最高,并且稳赚不赔!
所以
写简书之前读书只是知道了,写简书之后把知识与经验变成了自己的;
写简书之前只是学习了,写简书之后才是深度学习。
最后,我最想感谢的是传大凤凰这个学习型的公司,就像我简书中所写的,公司愿意等着我们、陪着我们学习、进步,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快速学习、深度学习,不断提升自己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