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中有一个人物叫约拿。 上帝派约拿到尼尼微城去为自己传话,这本来是一项神圣的使命,是一种崇高的荣誉,也正是约拿平时所向往的。但等到机会真正来临的时候,他却不是很乐意去,而是感到一种恐慌,认为自己不行,想逃避即将来到的成功,想将突然降临的荣誉推却。最终,几番权衡之后,约拿选择了逃避,因此受到上帝的处罚。
许多人在成功的机会到来时,会产生一种恐惧甚至是逃避的心理,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用“约拿效应”来概括这种现象。
人们不仅会躲避自己的低谷,也会躲避自己的高峰;不只畏惧自己最低的可能性,也会畏惧自己最高的可能性。
“约拿效应”发展到极致,便是“自毁效应”,也就是面对荣誉、成功、幸福等美好的事物时,总是浮现出“我不配”、“我承受不了”的想法,最终丢掉了即将到手的机会。
“约拿效应”深藏于我们大多数人的内心。心理学家们分析,这是由于在我们小时候,因为自身条件的限制与不成熟,心中极易产生“我不行”、“我办不到”等消极的想法,如果周围的环境不能提供足够的安全感与机会,这些想法会一直伴随着我们。特别是当成功机会来临的时候,这些心理表现得更为明显。
因为想抓住成功的机会,就意味着:
须付出与之相匹配的努力,
面对诸多不可预料的变化,
并承担可能失败的风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