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科学的课堂"是怎样的课堂

"科学的课堂"是怎样的课堂

作者: 树人有约 | 来源:发表于2024-04-13 21:45 被阅读0次

    泛在学习(U-Learning),又名无缝学习、普适学习、无处不在的学习等,指每时每刻的沟通,无处不在的学习,是一种任何人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刻获取所需的任何信息的方式。

    原定的周末计划被这种泛在学习打乱。

    周六上午,手机的微信服务推送了两个直播通知:一个是校长智库组织的“人工智能视域下中小学科学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教育研讨会暨首届大湾区校长论坛”活动;另一个是大夏书系正在开展一次“共读 谛读 创读——"科学的课堂"主题论坛暨"大夏书系读写节"2024年临港专场活动。

    我选择了"科学的课堂"主题论坛暨"大夏书系读写节活动直播来聆听学习。

    下午的论坛活动,又见到了李政涛教授。李教授以《从"科学教育"到"科学的课堂"》为主题进行了专题讲座。

    讲座的内容共有三部分:一是聚焦"科学教育",二是打造"科学的课堂",三是锤炼"科学思维"。

    第一部分围绕“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做”三个问题来聚焦“科学教育”。什么是科学?"科学"是日本学者西周时懋1874年用来翻译法文 science 时生造的一个词。随着西学东渐,这个词连同相应的知识、观念、制度一起传入中国。在现代汉语语境下,它主要指自然科学。

    科学教育,是以学生的学习与成长为对象,既传授科学知识、提升科学素养,培养科学精神,训练科学思维、激发好奇心和探索创新意识,培养科学的世界观,打下科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认识论方法论的基础。

    科学教育强,则教育强,国家更强。

    在讲座中,给我印象最深并引起共鸣的是第二部分:打造"科学的课堂”

    “科学的课堂”是什么样的课堂呢?

    李教授首先明确了"科学的课堂"与"科学课堂"的区别。一字之差,含义大相径庭。

    科学的课堂,以教师的课堂与专业发展为对象,以课堂的科学性与教师的科学素养作为价值导向和理想标杆。科学的课堂却与所有教师有关,无论执教什么学科,都需要上出"科学的课堂",让自己的课堂符合"科学"的理念与标准。

    科学的课堂,不是以"科学"为对象的课堂,而是以"科学"为标准,以"课堂"为对象的课堂。它由教师基于科学的教学标准和规范,以科学的教学规律的把握为目标,以科学的教育精神为灵魂,以科学的教育思维为核心,以科学的教学方法为基础,整体展现出教师的科学教学素养的课堂。

    对于"科学课堂"来说,科学是一门课,由专业的科学老师承担;对于"科学的课堂"而言,科学是一条路。不是所有的教师都需要上科学课堂这门课,但所有教师都需要走上这条路:让自己的课堂,走在科学的大路上。

    无论科学课堂,还是科学的课堂,都共享科学精神、科学知识、科学思维与科学方法,都需要教师有相应的科学素养。

    “科学的课堂”具备以下六个特征:

    1.要有科学的教学理念

    核心在于教学价值观或价值取向。人的发展和学生生命的主动健康发展,是科学的课堂价值取向的核心,同时还存在并立共生的多元价值取向:

    强调掌握基础知识;强调获取生活经验的价值取向;强调创造性思考能力培养;强调情感陶冶的价值取向……

    2.要有科学的教学目标

    科学的课堂应该按照科学的标准,通过科学研究的过程而来,也是基于科学精神与科学思维,通过科学方法而来,且可以被反复验证和重复使用的目标。

    典型代表如美国著名教育学家、心理学家布鲁姆所建构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从认知领域学习的角度,将目标划分为识记、领会、应用、分析、综合、评价等六个层次。

    3.要有科学的教学内容

    4.要有科学的教学环节

    体现环节的主体性:把时间、空间和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充分的时机自主思考、自主提问、自主互动、自主对话,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体现环节的特殊性:凸显不同环节的特殊目标、特殊功能和特殊问题;体现环节的关联性:不同环节之间首尾相连,环环相扣;体现环节的提升性:后继环节与前续环节相比,有推进和生长,展现出攀岩感和拔节感。

    5.要有科学的教学方法

    典型代表如新课程改革后盛行的探究式教学、合作式教学、项目化教学等,它们共同实现四个转向:

    转向1:从"外推"转向"内生"。促进学生从被动学习走向主动学习,包括主动认知探究、主动协作交流、主动运用转化;

    转向2:从对立走向互动。改变以教为中心与以学为中心的对立,走向教师与学生、教与学多元、全程的互动,真正让课堂变成动态生成和交互生成的课堂;

    转向3:从大致转向精准。"精准"是科学化的典型标志。改变以往教学方法的模糊性或含糊性,转而通过数据化或量化的方式,走向精准和精确;

    转向4:从割裂走向融合。不同教学方法,包括不同学科教学方法的融合,教学方法与信息技术的融合等。

    6.要有科学的教学评价。

    在评价导向上,是既促进学习的评价,也是促进教与学互动的评价,避免关注了学生的学,忽略了教师的教。

    在评价理念上,能够体现过程性评价和增值性评价的基本理念;在评价方法上,能够兼容质性评价,特别是数据化评价等多种评价方法,让不同评价方法取长补短。

    理念、目标、内容、环节、方法、评价这六个方面中,我觉得“科学的方法”最有冲击力,最能体现现在的前沿观点。

    新课程改革倡导的课堂,有几个重要的标志性变化:

    一是学生的学习内动力增强,从被动学习走向主动学习;二是互动性增强,教师与学生、教与学多元、全程的互动,让课堂变成动态生成和交互生成的课堂;三是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反馈针对性强,通过数据化或量化的方式,走向精准和精确,个性化的指导学习将得以实现;四是老师的教学方法与信息技术融合,产生新的人机双师教学模式。

    “科学的课堂”,我理解为遵循“规律”的课堂,符合“标准”的课堂。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科学的课堂"是怎样的课堂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tulx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