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天天学《论语》第187天——至德无形,让位于贤

天天学《论语》第187天——至德无形,让位于贤

作者: 紫罗兰悦笔记 | 来源:发表于2021-08-18 21:54 被阅读0次

泰伯篇

8.1 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翻译】

泰伯,又叫太伯,周朝祖先古公亶父的长子。古公有三个儿子、泰伯、仲雍、季历。季历的儿子就是姬昌(周文王)。

孔子说:“泰伯,那可以说是道德最崇高的人了。他多次把社稷辞让给季历,人民简直都找不出恰当的词语来称颂他。”

【解读】

泰伯是周文王姬昌的伯父。为了让才大德高的姬昌有机会治理国家,他多次让出自己应得的王位。

这种只为天下苍生计,而不为个人功名富贵的让贤之举,堪称至德。孔子对这种美德非常推崇,在多个场合予以赞美。

禅让之礼古已有之,但在不同的时代却有着不同的意义。在尧舜之时,由于生产水平极其低下,君主并没有太多的权力和利益,禅让可能是要将更重的责任交出去。

但是,当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君主位高权重,掌握着巨大的权力和财富,禅让的事情基本上就不存在了。

综观中国历史,从春秋时期诸侯国的内部兄弟之争,到后来封建社会为争夺皇位时的父子相残,历朝历代充斥着灭绝人伦的惨剧。

争夺权力失败者,不仅自己性命不保,全家乃至全族都会被灭。不去争权夺利,已经是罕见的高尚了,哪里还会有泰伯这样的让国之举?由此可见,孔子对泰伯的高度赞美,确实是有的放矢。

泰伯让国所成就的周朝,周文王积善行仁,政化大行。武王去世后,周公任劳任怨,一饭三吐哺,天下归心。

天子之家的高风美仪,不仅感化了贵族阶层,而且赢得了天下民众的拥戴。因此,周朝的国运绵延800余年。

由此可见,孔子对泰伯的赞美,不仅仅着眼于他个人,而是有更广阔的视野。

这种美德,对整个社会风气起着引导作用,有利于形成良风美俗。特别是对于天子之家,其意义更是重大。有没有这种美德,意味着这个政权是否会得到民众的拥戴和认同。

礼让是一种高尚的品德,这样做不仅是为了别人,同样也是为了一个政府乃至一个国家的健康发展。

相关文章

  • 天天学《论语》第187天——至德无形,让位于贤

    泰伯篇 8.1 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翻译】 泰伯,又叫太伯,周朝祖先古...

  • 学习《论语》第3⃣️4⃣️天

    学习《论语》第️️34 天 学习内容: 《论语》第八章 8.1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

  • 天天学论语

    天天读论语02: 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就是仁的根本。 一个人奉行什么,就会做什么。 03 巧言令色,很少有仁的。 以...

  • 《论语》日日谈 第103期

    《论语》日日谈 第103期 本章为《论语》:泰伯篇第八篇第一章 【原文】 子曰:“泰伯①,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

  • 跟《论语》学做人

    一部《论语》说透了中国人的做人之道。所以,跟《论语》学做人。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出自《论语·里仁》...

  • 185、贤亲王(《论语》泰伯

    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论语》泰伯第1节。依旧是开篇明意,以第一节来统领这...

  • 2022论语分享第193篇:不管被命运带到哪里,都能进行创造与开

    【论语原文】 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8.1) 【释义】 泰伯三让天下的举动...

  • 《论语》学习第242天,11.16过犹不及

    弘毅乐学书院之学妹读经 一字一句读《论语》,第242天 原文阅读: 11.16 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

  • #整理D31#杂物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孔子(论语·里仁)吾日三省吾身。——曾子(论语·学而) 整理目标:杂物 整理时长...

  • 三让天下的泰伯

    【原文】 子曰:“泰伯(1),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2)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3)。”(《论语·泰伯第八》)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天天学《论语》第187天——至德无形,让位于贤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tunb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