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今天我们看汪涵已是知名主持人,无论是“天天向上”还是“我们来了”,他的主持风格荣获大家的一致好评。前几天听了他的《不要轻视行动的力量》这篇演讲,觉得是一篇发人深省且有力量的演讲;汪涵做主持人18年了,96年中专毕业于湖南电视播音专科学校,打了很多次报告都没有留到湖南卫视,进了湖南经济电视台开始做剧务,每天往剧场抗椅子,后来当现场导演,需要带领大家鼓掌,他自己是鼓掌最厉害的。再后来当了导演,可以让台里的主持人按照自己的想法主持节目,直到有机会成为主持人,便在一次次的节目中虏获了大量观众的心。正是在每一次机遇与挑战面前,汪涵都能做到最好,才有了今日之成就。
2
我们很多人缺少“开始行动”这一步骤,也就是把“未完成”的做事习惯往前一步,变成“已完成”的做事习惯。
生活中我们很多人逃不脱这三种思维模式及行为习惯
第一:想达成一个目标,但是觉得难如登天,所以干脆不做
我的一个女性朋友,体重160多斤,不到30岁就被查出高血压,还天天游走于酒桌饭盏,我们经常劝她要减肥戒酒,可热爱美食重视友情的她根本做不到,她总说你们说的容易,可减肥对于我来说根本是办不到的事情。我从来不觉得有什么事情是办不到的,关键是你对于做一件事情的决心有多大,完成这件事情对于你的重要程度,如果你能坦然接受生命随时有危险,不想参与你孩子的未来,那么你尽可以随心所欲,可如果你还想同身边人一样有无限美好的未来,那么减肥是一定可以做到的。所以就算个人觉得难如登天的目标,找一个自己非做不可的理由,开始行动后你就成功的迈出了第一步。
第二:做好充足的准备,再行动
“先准备好再上场”是很多人的观念,事实是我们永远都无法做好完全的准备。总有我们还未顾及的问题,总有我们能力上的短板,总有我们未搜罗完全的信息,可因此我们就要一直准备下去吗?当然不是,只有你开始行动了,思路才会在事件中更加清晰,才能得以切实的锻炼,视野才能更加开阔,对自己的短板才能有针对性的弥补。
仔细想想,我们有多少想法中途荒废,因为我们总是想先准备好再开始,这样我们的预期目标将会完成的更好,可我们高估了自己行动的能力,不立即开始也许就意味着永不开始。所以,让我们先上场再适应,也许会摔得鼻青脸肿,但进步反而会更快。
第三:刚开始行动,觉得难于预期,就放弃了
成功的人之所以是少数,是因为能坚守初心的人太少,现实社会阻力重重,没有任何人可以一帆风顺的达成自己的预期,我们需要的是行动、行动、立即行动。
王凯在演讲中曾说我在等待中变得更好!
《伪装者》与《琅琊榜》让王凯从无人知晓一越成为大家心中的男神。
他说做演员这个职业,其实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等待,光是入行这条路就等了很久,而他经历了出道之后更漫长的等待。
演员的一生都是在等待一个属于自己的角色,戏杀青了等后期制作,制作后等播出,播出后还要等观众的反应,这都是等待的过程。
我在34岁等到了我的角色,一切来的不早不晚,刚刚好。没有努力与拼命就等不到;没有在等戏拍的日子坚守住自己的内心,可能体会不到这种被孕育的回报,也遇不到领路人侯鸿亮先生。
天赋和运气不会眷顾所有的人,但是坚持与行动可以让我们在时间的历练中成为更好的自己。
永远不要相信自己的毅力,放弃只是一瞬间的事情,我们需要做的是针对个人特性找到一切可以让行动继续的方法,适合的就是最好的。
3
科学家研究认为:“人是唯一能接受暗示的动物。”
让自己置身于一个积极上进的圈子,与智者同行,与高人为伍。当我们身边都是大咖牛人,我们会不自觉的去效仿,调频为“成长型思维模式”,行动的概率就会大大增加,因为我们渴望有一天可以取得同样的成绩,而行动就是最好的老师。
做自己想做的任何一件你认为值得的事情,如果你希望这一生当中你往前往后你停下来的每一个脚印,当你有一天回过头希望不枉此生,就踏踏实实的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