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佛法无边
说话四种境界与 四口戒

说话四种境界与 四口戒

作者: 十年一井 | 来源:发表于2019-02-05 17:28 被阅读3次

古人云:“一言可以兴邦,一言也可以误国。”,开口说话,看似简单,实则不容易,会说不会说大不一样。

传说古代有一位国王,一天晚上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满嘴的牙都掉了。

于是,他就找了两位解梦的人。国王问他们:“为什么我会梦见自己满口的牙全掉了呢?”

第一个解梦的人就说: “皇上,梦的意思是,在你所有的亲属都死去以后,你才能死,一个都不剩。”

皇上一听,龙颜大怒,杖打了他一百大棍。第二个解梦人说:“至高无上的皇上,梦的意思是,您将是您所有亲属当中最长寿的一位呀!”

皇上听了很高兴,便拿出了一百枚金币,赏给了第二位解梦的人。

同样的事情,同样的内容,说不同的话,却能让一个人生,也可能让另一个人死;一个挨打,另一个却受到嘉奖。两种完全不同的结果,像征着是两种不同的人生轨迹和命运。

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说话的方式,然而失败的人生可以有千万种,成功的人生却都不尽相同。

如果说,“相由心生”说的是一个人的面相可以看出性格。那么,一个人只要一张嘴说话,往往就能听这出个人的处事能力与做人的境界。

第一种境界:开口就杀人

所谓开口就杀人,就是一开口就会伤人。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人说话直来直去、嘴上毫无遮拦,我们称这种人为炮筒子。

这种炮筒子的人说话往往不进行认真的思考,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嘴上虽然痛快,却在有意无意中伤了许多人的感情。

他们信口开河,不负责任地攻击别人,不顾及影响。这种人说话只顾嘴痛快乐,不顾他人内心痛苦。

在炮筒子说话伤人的时候,遇到不同的对像有两种结果。

如果被伤害的对方是位修养很好的人,一般是对他不予理睬,不会跟其一般见识。但在之后的相处中,往往采取避而远之的态度。

但被伤害的对方如果是个较真的或是个脾气不好的人,往往要和放炮的人针锋相对地理论了,也会变成冤家。

所谓冤家宜解不宜结,而这种开口就杀人的说话方式,一开口只会有两种结果:要么错过了一个真正的朋友,要么会凭白无故的多了一个敌人。

第二种境界:开口就烦人

有一则笑话是这样说的:有一位长得略胖的妇人一进服装店,售货小姐就对她说:大娘,你太肥了,我们没有您可以穿的衣服。

这位太太正想反驳,小姐又加了一句: 其实老了还是胖一点好。

这位妇人气得不知如何发作才好,此时老板娘从后面走出来,这位太太马上告状: 我今天是招谁惹谁了,怎么才进店,就被你们店员说我又胖又老。

老板娘很不好意思地赶紧赔不是,却是二度伤害,因为她说: 我们这店员是从乡下来的,特别不会说话,但说的都是真话。

说话直来直往的人说自己是说真话没有坏意,但也容易伤人。现实生活中,很多人的性格是心直口快,没有城府,从不拐弯抹角。

也许你会说,我本来就性格直爽,实在讨厌拐着弯说话。如果你平时说话太直,那么现在教给你一个办法:开口之前试着先问自己三个问题:这是真的吗,这是善意的吗,这是有必要的吗?

这三个问题就是佛教中所说的开口的三扇门。提出这些问题作用,至少能在开口之前给自己一点思考的时间,而这短暂的时间足以给你省掉很多麻烦。

第三种境界:开口就服人

《战国策》里有一个《触龙说赵太后》的故事。说的是赵太后刚刚执政,秦国就急攻赵国,危急关头,赵国不得不求救于齐,而齐国却提出救援条件,是让长安君到齐国做人质。

溺爱孩子、缺乏政治远见的赵太后不肯答应这个条件,于是大臣竭力劝阻,惹的太后暴怒,“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

面对此情此景,深谙说话艺术的左师触龙并没有像别的朝臣那样一味地犯颜直谏,而是察言观色,相机行事。

他知道,赵太后刚刚执政,缺乏政治经验,目光短浅,加之女性特有的溺爱孩子的心理,盛怒之下,任何谈及人质的问题都会让太后难以接受,使得结果适得其反。

所以触龙避其锋芒,对让长安君到齐国做人质的事只字不提,而是转移话题。先问太后饮食住行,继之论及疼爱子女的事情,最后大谈王位继承问题。

不知不觉之中,太后怒气全消,幡然悔悟,明白了怎样才是疼爱孩子的道理,高兴地安排长安君到齐国做人质。

其实说话技巧再高,它高不过“理”字。言论一定要合理,要让别人能接纳领受,要有信用,要令人无懈可击。

触龙的话之最终所以能够让赵太后欣然信服,愿意安排长安君到齐国做人质,关键在于他能够在动之以情的基础上,以理服人。

谁不疼爱自己的孩子,爱孩子就要为孩子考虑的长远一些,就要让孩子有立身之本,不要仅仅依靠权势、父母。

站在客观事实的角度,触龙步步诱导,旁敲侧击,明之以实,晓之以理,全部对话无一字涉及人质,但又句句不离人质。迂回曲折之中尽显语言奥妙,循循善诱之余凸现事情必然。

第四种境界:开口就乐人

这种境界的人很少说,也不需要说什么。你只在他身边停留片刻,他什么也没有说,一点声音也没有发出来。可是在你今后的日子里你会一点一点的发现其实他说了很多。

其实他离以理服人并不远,只是前者是搭售强卖,而后者是免费赠送,并且当你拿到了东西还不知道。等你知道自己受益了,想去感谢他的时候,他只已经飘然远去。

甚至他都不是刻意的要给你什么,甚至也不知道自己给了你什么,所以说你大可以把这一切都当作是你自己的感悟所得。

这就像是部好的电影,每个人看完都会有不同的感悟与心得,但电影里却没有把这些感悟与做人的道理强加给你。

说话的最高境界就是“天人合一”,真正的大师应该是从深层的心灵的角度与你交流,是一种情感的沟通,这时的语言可能是最普通、最不起眼的,却也是最朴实、最能打动人的,正所谓真水无香,真爱无痕。

这像是一种返朴归真的境界,或许他的语言,明明说起来一点都不花哨,却能直直的渗入人的心坎里,能够恰如其分的表达,而没有多余的赘述。

他们阅历丰富,且极有涵养、极有悟性,能够推己及人,他们的话是出于自身的一种积累,一种提升,能让周围的人都听得进去并且无比信服。简而言之,说什么话别人都愿意听。

相关文章

  • 说话四种境界与 四口戒

    古人云:“一言可以兴邦,一言也可以误国。”,开口说话,看似简单,实则不容易,会说不会说大不一样。 传说古代有一位国...

  • 天地境界

    天地境界 冯友兰认为人生方面表现为四种不同的人生境界,即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自然境界是与生俱...

  • 人生境界有四种

    人生境界有四种: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这四种人生境界之中,自然境界、功利境界的人,是人现在就是的...

  • 四种境界,放大人生格局

    王维曾有治学三境界,三种境界代表三种成就。而我们这平凡而真实的一生,大约也有四种境界,四种境界亦是四种心态,四种人...

  • 看懂这4重境界,放大你的人生格局!

    王国维曾有治学三境界,三种境界代表三种成就。而我们这平凡而真实的一生,大约也有四种境界,四种境界亦是四种心态,四种...

  • 2018-03-28 生命的四种境界

    生命的四种境界 ...

  • 审美

    美学家张世英说过:“人生有四种境界:欲求境界、求知境界、道德境界、审美境界。审美为最高境界。”而这最高境界...

  • 审美为最高境界

    美学家张世英说:“人生有四种境界:欲求境界、求知境界、道德境界、审美境界。审美为最高境界。”深以为然。...

  • 2017-04-05

    人生四种境界:欲求境界、求知境界、道德境界、审美境界。审美为最高境界。所谓审美境界,就是要识得美,活得美。所以我认...

  • 八十一:比文盲更可怕的,是美盲

    人生四种境界:欲求境界、求知境界、道德境界、审美境界。审美为最高境界。生活不是简单地过日子,还要有诗和远方...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说话四种境界与 四口戒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tyvs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