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业这么多年来,经常被家长问到关于孩子的问题,在学龄前,问题五花八门,天马行空,但是到了学龄阶段,家长们的问题就几乎统一到了学习上。我的孩子不爱学习,总想着玩,看到书就烦,每次做作业磨磨蹭蹭,要么就不会做,要么就各种的拖延,学习成绩老是上不去,有的时候甚至越补习成绩还越差劲。而且孩子好像自己在学习上根本就没有什么目标感,总是你催他一下,他走一下,你催他一下,他走一下,你不催,他就不动了。他在学习上也好像感觉不到任何兴趣,对其他事情好像倒是挺有兴趣的。真是应了那句“不谈学习,母慈子孝,一谈学习,鸡飞狗跳”。如何才能让孩子爱上学习,主动学习,恐怕是所有父母非常关心的话题。我想先邀请父母们思考一下,请问,学习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如果是体力劳动,那么我们是可以强制性要求他做到的,因为体力劳动做还是没做、有没有完成是可以看得到的,但是学习这件事本质上讲却是脑力劳动,脑力劳动是必须要由当事人自己有内在主动性和积极性才可以完成的,你就算是把孩子24小时绑在桌子前,跟盯贼一样盯着他看书学习,他也可以完全没学进去的。脑力劳动它特有的规律就是劳动者必须处于主动的状态,才能学好。主动学习的孩子和被动学习的孩子,效率相差五倍之多。哲学大师尼采曾用三种动物比喻人的精神状态。一种是沙漠里的骆驼。骆驼自己并不想走,是被人拽着走,是被动的,用语言表述讲是——你必须!第二种是草原上的狮子,狮子在追赶羚羊的时候拼命奔跑。它的心理状态是主动的,用语言表达是——我想要!第三种状态就是婴儿,顺其自然,本能反应。用语言表达就是—随心所欲。那么骆驼、狮子和婴儿这三种状态,在学习上你的孩子现在是什么状态呢?平心而论,中国的孩子在学习上,太多情况下是被家长老师逼着去做,他们的心理状态是被动的,像沙漠里的骆驼一样艰难前行。还有一部分的小孩子是婴儿状态,有一搭没一搭的学;而我们家长想要的是什么呢?是想让自己的孩子真正能够学好,激发出他自己想要学习的意愿,进入狮子状态,追逐知识的羚羊。好,刚才我们讲到了学习是脑力劳动,它必须调动人的内在动力才行,那么现在我想问各位父母,你们觉得一个小学生或者初中生学习的真正动力是什么?一个人做任何事是需要充足的理由的,而且学习这件事,更需要充足的理由,为什么,因为第一,学习时间太长,不是学一年两年,是从小学开始一直到大学到研究生博士生要学20年,20年,前半辈子最重要的时间都得用在这件事上,如果一个人要把一件事情坚持做20年,那他一定要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第二,学习这件事并不完全快乐,虽然大家都在谈快乐学习,要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爱好,这样才能学好,仿佛让孩子爱上学习单凭兴趣就可以了,但坦白讲,在应试教育下,我们所面临的真相是,学习直接与中考高考分数持钩,压力非常大,而且并不是所有科目孩子都会喜欢和有兴趣,简单讲,学习这件事,并不那么快乐,它需要坚持,刻苦,努力,勤奋,所以大家想想一件事,如果它带给我很多的快乐,那我坚持20年好做到,但如果一件事,并不完全是快乐,基至还有很多苦在里面,而我还得要持续做20年,请问我为什么要这样做。所以,学习必须解决内在动力问题。比如你跟孩子说,宝贝你一定要好好学习,你的孩子问你,那妈妈
我为什么要学习?学习的目的是什么?你会怎么回答呢。大多数父母是这么回答的,一,你好好学习,就能考个好分数,分数高成绩好,就能考个好大学,考个好大学,将来就能找个好工作,找个好工作就能赚到更多钱,更有地位,以后人生就更美好。OK,假如你现在是一个10岁左右的小孩子,20年之后,你才需要面对什么工作、金钱、人生之类的重大问题,你有没有可能为了20年之后的一个尚不清楚的人生目标而在现在努力学习?而且还要持续学很多年。坦白讲,孩子恐怕压根就不知道工作意味着什么,美好的人生又是个啥意思。有时候,我们会讲一些自认为很正确的空话废话,为什么是废话,因为对孩子而言,他搞不明白也不会为之去奋斗。我有一次在餐厅听一个爸爸跟他12岁的孩子对话,孩子问爸爸我为什么好好读书,爸爸说,因为读书可以改变命运,孩子说,我觉得我命挺好的,干嘛要改变?那个爸爸当时就蒙了,无言以对。我们那一代人很多生在农村,家境贫寒,少吃少穿,读书可能是唯一一条可以改变命运的路径,可是今天的孩子,一生下来就不愁吃穿,没有生存压力,这些话压根就无法成为他们的动力,甚至很多家庭房子几套,存款一堆,这一辈子他啥也不干也衣食无忧,你说他干嘛要改变命运。好,回到我们的问题,孩子,尤其是小学生,让他好好学习的真正动力是什么?为什么有的孩子就比较努力用功,而有的孩子看起来懒惰拖延,不喜欢学习甚至厌倦去学校呢?在讲学习动力之前,我们先来讲阻力,不喜欢学习的孩子一定是遇到阻力了。阻力是四条高压线。我想首先请家长们检视一下自己在教育孩子学习上,是否触碰了以下四条“高压线”?第一,强迫,破坏孩子学习意愿。只许孩子学习语数外,不能看课外书;双休作文英语舞蹈珠算等各种课程排得满满当当。孩子的感受是,好像一个失去自由的犯人,感觉很窒息。如果你的老板每天强迫你干事,而且有干不完的事,你会是什么感觉?第二,批评,破坏孩子学习兴趣。字怎么写的这么难看?做作业怎么这么慢?这么简单的题目怎么也做错?我跟你说了多少遍了,你怎么就是改不了?你就是个没出息的孩子,一点都不动脑筋,你是个猪脑子吗?诸如此类的,这些全部是语言暴力,有用吗?除了让孩子更加不自信,更加不爱孩子之外,一点用都没有。孩子的感受是,我得到的永远都是批评,没有认可,干脆自抱自弃不学了。第三,比较,破坏孩子学习自信心。考试回到家,劈头盖脸就是考了多少分,班上排第几名,你同桌考多少分?有个4年级学生的妈妈,她孩子考了98分,兴高彩烈地回来给妈妈看,结果妈妈问,嗯,满分有多少个,99分有多少个?孩子说有几个几个,然后妈妈说,你看,98分有什么好高兴的,有本事给我考第一名。孩子的感受是,我无论怎么努力也达不到父母的要求,我的努力妈妈看不到,我永远不够好。第四,拔高,破坏孩子学习能力。给孩子报名各种奥数班,各种补习课,恨不能小学三年级就开始学习初中的课程,提前往前赶功课。我们知道,孩子的学习要符合他这个年龄的大脑的思维和接收程度,提前学,超纲学,孩子学得很辛苦,效果还不明显,孩子的感受是,学习是一件毫无乐趣,困难辛苦的事情。而且,常常在培优班学过之后,孩子在学校听讲反而会不太认真,觉得自己已经学过了。以上四种破坏孩子学习动力的四大阻力,强迫,批评,比较,拔高,你有这样做吗?阻力不坦没有帮助到孩子,反而是朝相反的主向在伤害孩子,其实,所有的孩子,他们就是具有向上的生命力的,都是非常希望能够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都是希望自己成绩优秀,受到父母老师喜欢的。可我们家长常常因为错误的方法阻碍了孩子的学习和成长,然后我们还返过来觉得孩子不够好。
下面,我们再来具体分析一下,孩子缺乏学习动力的原因到底有哪些?第一,错误的自我观念。自我观念是指一个人对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的综合稳定的评价。自我观念控制着人大脑潜能的输出,而且一旦形成会根深蒂固,很难改变。有这样一个故事,训象师在小象刚出生时就把一条铁链子拴在它右腿上,小象发现无法挣脱,于是乖乖回到棚子里,等它成年后,完全可以挣脱四倍粗的铁链,它也不会尝试。后来象棚失火了,它只能困在原地被砸死。大象死于什么?死于错误的自我观念。如果一个孩子对自我评价都是负面的——我很笨,我不够聪明,我学不好某一门功课。那么孩子大脑潜能的大门就被关上了,无法输出。第二,缺乏学习兴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一件事,如果要让孩子特别是小学阶段的孩子爱学习,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学习变的像玩耍,像游戏一样。乐趣会使大脑释放出“内啡肽”,让孩子处于一种极为放松、无压力的状态,并且想要重复这种体验,因此孩子就能自发动自觉地学习。可是当学习没有乐趣时,家长和老师往往没有在增添乐趣上下功夫,而是用压迫、否定、斥责、惩罚等方法趋使孩子回到书本或者作业上,这些方法就启动了“痛苦—恐惧—逃避”的机制,孩子一想到学习就是负面感受,比如成绩不好受到责骂,忘记带作业受罚,做得好得不到肯定而做得不足一定受批评等,于是孩子产生很大的抗拒力,会想尽办发避开这些感受的来源——学习。第三,学习信念和价值不清晰。信念是关于“事情应该怎样”的想法。很多孩子上学的理由只是“家长逼我”,即顺应家长的要求,这点当然无法让孩子乐于上学和体会到上学读书的意义。如果家长的信念是读书学习本来就是枯燥无味的,比如“头悬梁锥刺股”,比如“学海无涯苦作舟”,孩子自然也会接受这种信念,把学习当做不得不完成的苦差事。还有的家长喜欢对孩子讲大道理,将读书的价值解释为一些未来长远而渺茫的价值,比如现在好好学习,将来可以考上好大学,找到好工作,住好房子,开好车等等。对于小孩子来说,这些都是几十年以后的事情,是难以让孩子产生推动力的。反倒不如孩子体验每天和同学在一起的乐趣,学习新知识得到家长的肯定,有机会运用学到的知识做出成就,得到嘉许感到成就感。第四,情绪问题困扰。如果把孩子比喻成一辆正在奔跑的汽车,方向盘是理智,发动机是情绪,只有心情愉快的孩子才有动力往前跑的。但是孩子因为心智不够成熟稳定,常常会受到负面情绪的干扰。比如这辆车每百公里耗油10升,加了100升汽油应该是可以跑1000公里的。可是孩子和家长闹情绪,会漏油,和老师对着干,会漏油,和同学起争执,又漏油,试问这辆车能跑多远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