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悄悄地走了,正如同她静悄悄地来。我通过网络认识她,她出生于宁夏固原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凭借自己的努力考上北京某211高校,原本前途光明的她,却选择在33岁这一年结束自己的生命。
到底是怎样的绝望和痛苦让她丧失了生的希望呢?
女孩毕业多年一直考公,且多次笔试第一,但均在面试环节被刷,这说明她是有实力的,但奈何面试却屡屡失败。
多年来,她未外出工作,一直在家备考,父母给予了她物质上的支持,且承担了她在西安一万多的房租,名校毕业,却由父母供养十多年,她的父母堪称伟大。
但是依照她父母的见识和眼界,无法为她提供更多助力,无法在她陷入绝望时给她精神上的安慰,无法告诉她怎样融入社会,无法教她人情世故,他们很辛苦,很累,为了子女辛勤大半辈子,这是每一个农村家庭的缩影,这样的父母很伟大,我们不能否认他们的付出,但是他们能做的也仅仅是供养子女到大学毕业,至于往后的人生全靠子女自己去摸索。
因此,农村家庭的孩子试错成本更高,很多时候,并没有重来的机会,生活充满坎坷,再加上从小的高压教育,以及压抑的家庭环境,往往导致其性格敏感又自卑,而这样的性格注定是要走很多弯路的。
她在公考中屡次笔试第一,可想而知付出了很多努力,但努力并不一定能得到回报,梦想在现实面前不堪一击,在33岁这一年,她终于幡然醒悟,决定到西安找一份工作养活自己。
但对于未婚未育的她来说,33岁是一个很尴尬的年纪,在与众多求职者一起竞争时她没有任何优势,因此,她在职场也屡屡碰壁,一直找不到满意的工作。
有人说她心高气傲,即使去送外卖,做服务员也可以养活自己,但这些工作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的,常年的伏案学习,可能使她的身体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损伤,那些体力活也未必是她能承受的。
从小学习优异的她,承受了太多来自父母,来自周围人的期待,而她的能力却不足以满足这些期待,过于单一的社会评价体系将拥有一份体制内的工作作为评判一个人尤其是一个女孩子价值的唯一标准,她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不只是她,很多人都承受着这样的压力。
“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这样孤僻自傲的性格,这样一贫如洗的家庭,这样充满压抑的评价体系,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将她逼上了绝路。
人类的悲欢从来不相通,在同一片天空下,人们吃饭、散步、刷手机,欣赏美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他们不会想象到在一栋楼的三十层有人经历着怎样的绝望和挣扎。
在异乡的孤独中,她没有可以倾诉的朋友,没有温暖的怀抱可以依靠,她屏蔽了朋友圈,与外界隔绝,将父母亲戚都拉黑,唯一的联系人就是房东,在那个狭小逼仄的出租屋里,她人生中的光在一点一点熄灭,直到完全陷入黑暗。
对于自己三十多岁一事无成的现状她感到悲哀和无奈,对于父母十多年的供养而自己却无以为报深感愧疚,对于屡次考公屡次失败深感绝望,对于多次面试多次碰壁深感无力。
亲情是压抑的,友情是匮乏的,爱情是没有的,社会是残酷的,理想是骨感的,努力是没有回报的,金钱是缺少的,所有支撑一个人活下去的重大系统,在她那里都在不断崩塌,那么她以极端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也就可以理解了。
她走了,世上少了一个郁郁不得志的人,天堂多了一个苦苦求索的灵魂,愿她在另一个世界生活幸福,愿今生无法实现的遗憾可以在来世得到弥补。
愿每一个像她一样的普通人能够学会自洽,学会与自我和解,努力地活下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