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往常一样,男主人或女主人开车送我们到学校门口后直接去上班,由我送俩娃儿进校园,拥抱say goodbye. 然后我会步行到学校附近唯一的一家印度人开的小超市买些必需品,或者到唯一那家咖啡馆坐一上午。
更多的时候,我会独自从学校散步回家。
这是一段约一公里的路,路上几乎遇不到一个人,偶尔有急驰的车从我右边经过。一些房子零星隐在右边山坡的树丛中,左边是一大片草场,散落在草场上的是一些穿着雨衣的马,草地上歇着几只鸟儿,清晨的空气中弥漫着北岸温润又清甜气息,我的影子和我相互追随。太阳慢慢升起,草尖上的露珠晶莹透亮,天空更加明朗辽阔。走在这样的天空下,感觉到我的呼吸是深沉的,步子轻快而踏实,内心会升起莫名的感动来。
图片来自Maria zheng这样的独处我是喜欢的,或者说是享受的。
寄宿的是一个六口之家,祖籍英格兰,九年前从南非开普敦移民到新西兰。男主人Wels是一名电器工程师,女主人Lisa是一位小学老师,45岁左右年龄。都是全职工作,每天早出晚归,下班回家,夫妻行拥抱热吻见面礼,外出时,即便是开车,也会腾出一只手,俩人十指相扣。
这个家庭保留着一些传统的英式风格,开放式的厨房和餐桌是一家人互相交流的地方,下午三点至五点,家人们陆续回家,相互问候,询问彼此一天的发生。表达和倾听在这个家庭里做得非常自然。父母和孩子们共同分担家务,我女儿也学会了用一块干净的布擦拭餐具。
我惊叹于这家人的感恩教育,餐前饭后,每个人都会表达对做饭者的感谢,父母带孩子们去海滩、去超市或者看场电影,孩子们都会表达对父母的感谢,父母也随时对孩子做的每一点小事,哪怕是帮妈妈递一杯水也会表达感谢。“谢谢你”、“你今天过得怎么样?” 说话的神态认真又专注。
一般晚上七点半左右,会有一个人问大家想喝什么,有人准备好甜点,然后去有柔软沙发的起居室,或看电视,或处理各自的事情,大点的孩子会回自己房间做功课,我女儿与家里最小的姐姐一起玩游戏。这时我会礼貌地道晚安,回到我自己的房间。
图片来自Maria zheng这个家庭是健康和谐又充满生机的。
大女儿凯特伦,18岁,上大二,学的是救护(Ambulance)专业,非常独立。从大一开始,不再花父母的一分钱。自己用的车、电脑和手机都是由自己打工赚来。去年全家人回南非过圣诞节,她不仅负责自己来回的机票,还承担了另一个妹妹的机票费用。
二女儿米卡拉16岁,正在上高中,是家里最贴心的那一个。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做家务,准备晚餐食材,爸爸妈妈回家后,亲昵地陪在厨房边说话边打下手,家里每天饭后小甜点、小蛋糕、小饼干全出自于二姑娘的巧手,两个妹妹的头发都是她帮日常修剪打理。简直典型“别人家的孩子”。
老三沙娃,长得非常美,脸蛋与贝嫂维多利亚很像似。喜欢无板篮球,尽管已经十四岁,放学后和我女儿粘在一起玩得不可开交。有时候会独自待在自己的房间很久,画画、看书。她其实是一个内心敏感,性格内向的孩子,话不多,却把自己的日常管理得非常好。
最小的丽兹,八月底十岁生日,正好比我女儿大一岁,个子比我女儿大多了。俩人在同一所小学,放学后,在操场上玩一会儿再回家。她像个小大人,教我女儿读英文,打球,照料家里的猫狗兔子们,她会将自己喂养的小动物打理得干干净净,周六全家一起做家务时,她是我女儿的老师,教她如何给兔子屋垫上干草。她也是这个家里最敢于表达自己的主张和需要的孩子,在家里很有存在感。
女儿一直与小姐姐丽兹形影不离,从上周是开始有了更多的语言交流,小学的孩子家庭作业极少,回到家十几分钟可以完成,整理好自已的书包,然后在一起玩各种游戏。偶尔闹小脾气也很快和好,亲密时一起洗澡一起睡觉,闹别扭时各自待一会,用她们这个年龄特有的互动方式保持着情感联结。
图片来自Maria zheng昨晚,两人不知道为什么又各自回房郁闷地呆着,十分钟不到,丽兹就过来问我女儿是否愿意跟她一起玩芭比,女儿马上笑咪咪地跟着去了。约半小时后,女儿回来在我身边躺下,不吭声,过了一会儿,用哭兮兮地声音说:“妈妈,Wale 和Lisa(丽兹的爸妈)有问题!很大的问题”!我好奇:“怎么回事”?接下来她向我讲述:丽兹和她的二姐米卡拉不知为什么事吵了起来,还互相推了一把,然后丽兹和二姐都委屈地哭了,丽兹哭着去楼下找在起居室看电视的爸爸妈妈投诉,她妈妈用手托着下巴听她哭诉完,只说了一句话就不管了,爸爸却说:time to bed!然后丽兹又哭着跑上了楼,抽泣着抱着芭比睡了。我听完问到:“这对你有什么影响呢?”女儿说让她生气的是丽兹妈妈的回应,居然只说一句话!她爸爸还让她赶快去睡觉。对此她表示很生气,为丽兹难过。我抱着她,肯定了她对这件事细致的观察,欣赏她对小姐姐的关爱。我问她,如果是你,你希望妈妈怎样回应你?她说:“我希望你找个安静的地方听我把话说完,然后抱着我安慰一下。”我说:妈妈听到了,在你表达生气和委屈时希望妈妈这样回应你。她说:“是的,你会用英语做咨询吗?给她妈妈做个咨询,让她知道怎么跟孩子说话”。我听了又惊讶又好笑,惊讶的是她对人有很深的同理心,还有对妈妈的认可。好笑的是,她不知道,在我和她之间有分歧时,有时候我也会不知道怎样的回应既增进关系,同时又满足彼此的期待。
今天早上,我在厨房准备早餐时和Lisa聊起了昨晚的事,她说:“家里四个孩子之间有很多爱,同时也有争吵和斗争,当小女儿过来哭诉时我的回应是:看到你伤心我也很难过,但这是你和她之间的事情,还是由你们自己解决比较好!”多么智慧的妈妈!
这让我想到当我女儿有情绪时,我是否可以如此清晰地表达同理和界限?或许Lisa这样的表达,对培养她女儿独立自主的能力是极大的帮助,对一个养育四个孩子的职场妈妈来说,是最好的彼此关爱和成长的方式。然而对我的女儿,她如此的敏感,作为妈妈,如果我以同样的回应方式,对她是否意味着不够?明显的她需要的更多一些,我如何看待自己的孩子不一样的反应?会不会这个“不一样”就是我与她共谋的结果?继续探索中......。
某个周日的下午,我曾经跟lisa聊天,问她是怎样将自己的孩子们培养成会自我管理、自我负责、又懂感恩的(我真会聊天^_^), 她想了想说,其实就是因为自己太忙没时间照顾她们,她们就这样自己学会了照顾自己。关于家庭作业,她认为孩子在学校六个小时已经很累了,回到家就是学习整理自己,还需要时间自由玩耍,这个年龄的孩子会在家庭生活和游戏中学习到如何与人建立关系和解决问题。关于感恩,她说,他们从小生活的环境一直以来就是这样的,他们的父母也是这样对他们自己的父母和孩子,不用特地去教而是很自然地这么做,一代代传承下来了。
是的,她说到了家庭教育的核心:价值平等、尊重、信任、放手、身教大于言传、感恩。
图片来自Mariazheng在这里,我打开我所有的感官, 自由地去听、去看、去想、去触摸、去感受。
世界如此之大,人类如此丰富,个体生命之间如此不同又如此的相似。
感谢我的家人和朋友,因为你们的爱与支持,让我得以机会展开更多的空间,体验不同的生活。
图片发自Maria zhen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