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毅乐学书院之学妹读经
一字一句读《论语》第399天
原文阅读:
17.3 子曰:“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译文讲解:
孔子说:“只有上等的智者与下等的愚者是不会改变的。”
启发思考:
对“上知”与“下愚”,历来解释不同,争论也很大。有人觉得孔子的话前后有矛盾。前边刚说过“性相近,习相远”,意思是“人可习而上下也”,这里又说“不移”。
不过,这里,孔子明白无误地说,上知和下愚这两种人,你是习染不了他的,他改变不了!至于,什么样是“上知”和“下愚”,确实有诸多不同的理解。
孔安国注:“上知不可使为恶;下愚不可使强贤。”朱熹注:“人之气质相近之中,又有美恶一定,而非习之所能移者。”程颐则曰:“人性本善,有不可移者何也?语其性则皆善也,语其才则有下愚之不移。所谓下愚有二焉: 自暴自弃也。人苟以善自治,则无不可移,虽昏愚之至,皆可渐磨而进也。惟自暴者拒之以不信,自弃者绝之以不为,虽圣人与居,不能化而入也,仲尼之所谓下愚也。”
朱熹把“上知”与“下愚”看做是气质之性的同中之异,断言非后天习染所能移;程颐把“上知”与“下愚”仅仅看作人们才能上的差别,只是由于主观上的懈怠才不能移、不能化。这就肯定了,这种才能上的差异,在客观上是有“移”的可能。
南怀瑾在《论语别裁》中说,“唯上智与下愚不移”,意思是,只有上智,第一等智慧的人,与下愚,最笨的人,不会受环境影响。最聪明人自己有思想,有见解,有中心主张;最笨的人,影响不了他。除此以外,世界上都是像我们一样的人,最糟了,说聪明也笨,说笨也聪明,聪明又笨,这一类人最易受环境和他人的影响。
韩愈说过,“生而知之”是上,“困而不学”是下。个人比较赞同这样的理解,上知是生而知之者。生而知之,安而行之,这样的人不会改变,学不坏,因为他一偏离自己的标准,想让他干点坏事,内心马上就不安,他会自动就调整回来。这样的人不会移。
生而知之为上,困而学之为次。困,就是愚。其中,困而不学的,就是“下愚”了。生知安行,学知利行,困知勉行,只要知道该学习,去学习,都是好同学。真正的“下愚”,不是智商不够,是他拒绝学习,那就改变不了,进步不了。
下愚的人,可能智商还特别高,比如商纣王,雄才大略,文武双全,但是——智足以拒谏,言足以饰非——他的智慧之高,足以拒绝你的谏劝;他的口才之好,足以把他干的坏事全说成正能量。《史记・殷本纪》说纣王,“帝纣资辩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知足以距谏,言足以饰非;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声,以为皆出己之下。” 可见的下愚不是智商低,是不学习。
上智与下愚这两种极端的情况,可能的确是不变的,到哪里、什么时候你都能看得见。但我们普通人,大多数都属于中人,而中人可上可下,就看你的日常习染、努力的方向是什么。因此,后天的环境习然和个人努力就尤为重要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