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于书评中觅一知己

于书评中觅一知己

作者: 烟火里的诗和远方 | 来源:发表于2018-12-15 21:08 被阅读15次

《红楼梦》,一部经典,不知看了多少遍。每次看时,或热泪盈眶,或遗憾叹气,或颔首欣慰。就像一个人莽莽撞撞地走进大森林,有欣喜,有迷茫,各种滋味,独自品赏。

近日,看《蒋勋说红楼》。蒋老师读红楼品评很细致,大致有几类。

1、深情。

以宝玉为主线,交织其他人物表现人物的情。以贾宝玉为代表的痴和以贾琏为代表的贪。其中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贾瑞竟也归到痴一类。自己读的时候,只是觉得他可悲,现在细想,他何尝不是像宝玉等人一样痴呢?现在,对贾瑞也会产生一些同情了。

2、宿命。

蒋老师在讲人物命运时,不断提到宿命,当然依据是小说在开始就用诗词交代人物命运结局,而后的人物活动语言等,也在不断暗示人物命运。他认为这是作者经历了人生由繁华转向潦倒后,对世间繁华名利的看破。这是作者的经历决定的,读者自己有一样经历的不多,但是可以从历史中得出一样的结论。人赤条条的来,也必将赤条条的去,不带走一片云彩。

3、人性。

蒋老师认为,曹雪芹的伟大也在于他对自己笔下每一个人物——无论高贵还是卑微——都是客观的,尊重的。他们有自己的个性,也有自己的无奈,更重要的是读者可以探究出他们之所以如此的社会原因。这一点确实开阔了我的眼界,自己读的时候,并没有考虑这么深。比如对王熙凤,不仅强调她的精明,还有她的委屈,她的世故,她的小儿女姿态。自己读的时候,只是看山是山,并没有想过这些个性是一体的,此时也才恍然大悟王熙凤这个形象鲜明的原因。如此再回头看贾府的芸芸众生,每个人竟都成了三维形象,他们鲜活地演绎世间百态。

总之,看了书评,就像有人与自己一起聊《红楼梦》,有同感时会心一笑,解开疑惑时茅塞顿开,有异议时才知还有人有那样不同的看法,原来有人一起讨论是一件美妙的事。与书中寻一知己,万幸!

相关文章

  • 于书评中觅一知己

    《红楼梦》,一部经典,不知看了多少遍。每次看时,或热泪盈眶,或遗憾叹气,或颔首欣慰。就像一个人莽莽撞撞地走进大森林...

  • 觅知己

    闲时与你立黄昏, 灶前笑问粥可温。 这是古人所喜的爱情, 良人在身畔,可共赏美景, 知音在家中,可同食美味。 即便...

  • 觅知己

    花开花谢终有时,人生无奈自不知。 风景优美看得见,人心太深难发现。 心地不要太善良,密密麻麻全是伤。 沟沟坎坎容易...

  • 何处觅知己

    一叶知秋意,几枝相连倚。默默不作言,谁能知我心?

  • 何处觅知己

    。。。

  • 水调歌头 觅知己

    断壁插云霄,白狼啸明月。不知月下孤影,心中何所念?细数风风雨雨,独品残残点点,轻拂芭蕉叶。待到春君至,白雪染尘世。...

  • 何处觅知己

    悠然自得觅知音,春日漫步百花丛。 知己天涯何处寻,五湖四海知己来。 志趣相投话衷肠,君子学问达文章。 三两探讨诗词...

  • 于书香中觅智慧

    于书香中觅智慧 记得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一句名言:“读书对一所学校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这是不是一所真正的...

  • 无你处,无江湖

    放我于江湖兮,寻我女神; 女神不见兮,秋雨纷纷。 置我于山林兮,觅我知己; 知己不见兮,风云再起。 山苍苍兮水茫茫...

  • 看《于成龙》:周瑞和,觅一个知己,浪迹天涯

    人生,说到底是一场流浪。江湖凶险,天涯路远,知己飘零。而电视剧《于成龙》中的周瑞和便有幸在有生之年,觅到于成龙这个...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于书评中觅一知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uhzh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