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一部经典,不知看了多少遍。每次看时,或热泪盈眶,或遗憾叹气,或颔首欣慰。就像一个人莽莽撞撞地走进大森林,有欣喜,有迷茫,各种滋味,独自品赏。
近日,看《蒋勋说红楼》。蒋老师读红楼品评很细致,大致有几类。
1、深情。
以宝玉为主线,交织其他人物表现人物的情。以贾宝玉为代表的痴和以贾琏为代表的贪。其中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贾瑞竟也归到痴一类。自己读的时候,只是觉得他可悲,现在细想,他何尝不是像宝玉等人一样痴呢?现在,对贾瑞也会产生一些同情了。
2、宿命。
蒋老师在讲人物命运时,不断提到宿命,当然依据是小说在开始就用诗词交代人物命运结局,而后的人物活动语言等,也在不断暗示人物命运。他认为这是作者经历了人生由繁华转向潦倒后,对世间繁华名利的看破。这是作者的经历决定的,读者自己有一样经历的不多,但是可以从历史中得出一样的结论。人赤条条的来,也必将赤条条的去,不带走一片云彩。
3、人性。
蒋老师认为,曹雪芹的伟大也在于他对自己笔下每一个人物——无论高贵还是卑微——都是客观的,尊重的。他们有自己的个性,也有自己的无奈,更重要的是读者可以探究出他们之所以如此的社会原因。这一点确实开阔了我的眼界,自己读的时候,并没有考虑这么深。比如对王熙凤,不仅强调她的精明,还有她的委屈,她的世故,她的小儿女姿态。自己读的时候,只是看山是山,并没有想过这些个性是一体的,此时也才恍然大悟王熙凤这个形象鲜明的原因。如此再回头看贾府的芸芸众生,每个人竟都成了三维形象,他们鲜活地演绎世间百态。
总之,看了书评,就像有人与自己一起聊《红楼梦》,有同感时会心一笑,解开疑惑时茅塞顿开,有异议时才知还有人有那样不同的看法,原来有人一起讨论是一件美妙的事。与书中寻一知己,万幸!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