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三的时候,我们寝室和对面寝室的女孩子们关系很僵,起因是一件琐碎到我都不愿意花时间再去回想的事。当时我很喜欢住在我们隔壁的一位同班同学,她告诉我那件事“好像”是对面寝室的某个女孩子做的,我就相信了,结果对面寝有个女孩子脾气特别大,不屈不挠地非要讨说法,堵在我们寝室门口说些非常难听的话,闹得楼道里沸沸扬扬。之后的事情对我来说不重要,重要的是这段难堪经历的关键起点 - 我选择了相信隔壁同学说的话,却没有自己的判断。事后我隔壁室友告诉我”好像不是她们寝室的人做的,我记错了”(我们和对面寝室的女生不是一个班,所以彼此之间并不熟络);
- 半个月前,我的情绪非常不好,看到的也都是不好的事,加上刚刚调到财务轮岗,工作任务不明确,和同事相处打不开局面,每天对账对到怀疑人生总是麻烦主管却还是没什么结果,想做的事都没有做,睡眠不好,饮食质量也很低,觉得前途无望,工作没有意义。在我和上司沟通,和朋友同事聊过之后,一方面工作任务更加明确,我非常清楚自己要做的事情了,另一方面郁结在心里的这股情绪也慢慢散掉了,所以工作生活回归正轨,我找回了对自己的觉察。只是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某一位同事说的话对我产生了非常非常大的影响,事实是,她的言论造成了我的恐慌。这让我一度有些懊恼,有些气她,但现在我意识到,重点在于,是我自己,而不是别人对她的观点选择相信,选择‘被影响’。
除此之外我还做过很多愚蠢无知的事,源于我的偏听偏信。
我发现,我非常容易受到别人的观点的影响,尤其是对方对第三方(人或事,尤其是人)的评价。我很少会主动评价人或事,所以当对方在我面前给出评价的时候,我不太愿意听,因为觉得这样比较像在judge别人,难以客观,甚至人多的时候,这种讨论会变成集体性的抱团取暖,演变成对另外某个人或集体的敌意。但是,我不去评价不代表我没有被别人妄断式的言论(尤其是负面言论)影响,我一直以来都忽略的实际情况是,我完全被这些言论影响,导致我之后在面对当时被大家judge的人的时候,我会产生偏见,甚至会有隐藏的敌意。
我不去主动评价别人是因为我以前就没有这个习惯,加上受到《能断金刚》里面观点的影响,我知道这些都是“空”,所以我倾向于用中性的视角去观察,不带主观色彩,也试着不让我以往的认知影响我的客观观察,相比于判断,我更擅长观察。于是,看过之后,我对当时人不会有任何评价,对方在我这里还是“空”,然而,我的这种评价空白却轻易被别人的评价填满。
我的愚蠢真是害惨了我。
但是,为什么别人的judge可以影响到我呢?
首先,我承认,大家对某A的不太好的认识,我隐隐也有同样的感觉,只是我不去评价A,所以我的这种认识没有浮现出来,但没有浮现不代表不存在;其次,对方的表达方式也对我有很大的影响,这甚至是更关键的部分,神情严肃或愤怒,怒目圆睁,语气笃定,这种气势一下子就把我抓住了;最后,我想,我一直以来秉持的“不去评价”也有问题,它本身值得执行,错就错在,既然我决定不评价,那我就应该做到真的不评价,心理上和语言上都要做到。另外,在和对方共事的时候,对方的性格是很重要,但对我来说,关键在于“事”,我的关注点是做事而不是对方的性格怎样,可能一个人看起来非常难搞,工作起来却雷厉风行可以迅速解决问题,或者看着很好说话,解决问题也非常高效或是看着好相处做起事情来却拖泥带水,那我应该怎么应对?花时间去一个一个了解吗?去相信别人的判断然后让自己的工作更加吃力棘手吗?我是时候把关注点真正放在“事”上了。
我越发感觉到,观察得越多,看得越多,就越难以做出评价,因为没有长达数年的持续接触观察,任何一个人,仅在某个场合下表现出的某一个面,以这一面为出发点对这个人的评价,没有任何说服力。所以,对我来说,在任何情况下,人都是重要因素,甚至在最后环节,人是主导因素,但我的关注点,必须是对事,只有这样我才有可能知道该如何“对人”。
我不太擅长去判断,也不懂得如何处理外来影响,所以我就不判断也不主动施加影响,但这二者都是非常重要的能力。我不能再对自己说谎,骗自己一切安好别太犀利,我还是会认真倾听观察,同时也继续修炼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