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1387051/85f0f4799aca6360.jpeg)
《怎么瘦都不满足——神经性厌食症》
近年来,“瘦”文化逐渐成为我国大众审美的新风向,越来越多的女孩追求骨感美,“好女不过百”、“筷子腿”、“A4腰”等,成为了很多爱美女生追求的目标。为了追求所谓符合潮流的“完美身材”,女孩们无所不用其极地采用各种方法来减肥,一天吃一餐,数着米粒计算卡路里,吃完后运动把能量消耗掉,已经骨瘦如柴仍不满足……
然而,随着减肥的“成功”,各种各样的副作用也随之而来,不仅有生理上的,还有心理上的,“神经性厌食症”就是其中的一种。
一、“神经性厌食症”的概念和概况
神经性厌食症(AN)是以持续性的能量摄取限制、强烈害怕体质量增加或变胖或持续性妨碍体质量增加的行为、对自我的体质量或体形产生感知紊乱为临床特征的一类进食障碍,患者有意造成体质量明显减轻,导致营养不良,进而造成累及全身各大系统的并发症,严重者造成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
AN的终生患病率为0.6%,常见于青少年女性和年轻女性,男性患者相对少见,男女比例约为1∶11。
该病发病年龄早,为13~20岁,中位数为16岁,发病的两个高峰年龄分别是13~14岁和17~18岁。绝大多数患者在25岁前发病,25岁以后发病率仅为5%。
AN在高社会阶层中较低社会阶层中更普遍,发达国家高于发展中国家,城市高于农村。
在鼓励消瘦的特定人群如芭蕾舞演员、模特中,AN有着较高的发病率。
目前认为,AN的发病因素与生物学、心理学、家庭和社会因素均有关。
AN的死亡率高达5%~15%,在所有精神障碍中死亡率最高,对于患者个体来说,死亡率每10年增加5.6%。
二、“神经性厌食症”的特征
1.心理和行为特征
(1)行为特征
刻意的减少摄入量和增加消耗,表现为:
①限制饮食,包括对食物总量和食物种类的限制,常尝试精确计算热量,回避高热量的“发胖”食物,如甜食、主食类、含油脂较高的肉类、油炸食品等;
②过度运动,除过度锻炼外还可表现为大量做家务劳动、长时间站立等;
③催吐,包括进食量较大后催吐和进食量不多仍催吐,后期可不需诱导自然呕吐;
④导泻,包括口服各种缓泻剂、使用灌肠剂等方法;
⑤滥用药物,包括利尿剂、食欲抑制剂、各种减肥药等。
(2)心理特征
“迷恋”低体重,抗拒体重增加,拒绝维持健康体重。很多患者存在体像障碍,对自身体形的感知异常,如明明已经很消瘦了,仍觉得自己很胖。
2.一般精神症状
一般精神症状包括焦虑、抑郁、强迫、情绪不稳定、易激惹、失眠等。通常随着病程进展,体重下降越严重,上述问题越凸显。
3.躯体症状
神经性厌食的生理特征为显著的低体重,同时常伴随其他躯体症状,主要为营养不良相关,涉及全身多个系统。
外表:消瘦、虚弱、苍白、毛发稀疏。
消化系统:腹胀、便秘最多见,也可见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
内分泌系统:女性闭经,第二性征消退最多见,也可见甲状腺功能减退的症状如怕冷、雄激素水平增高的症状如毳毛、痤疮。
心血管系统:如皮温低、肢端发绀,晚期和再喂养阶段可有心力衰竭表现(如呼吸困难)。
血液系统:三系均可减少,红系减少可见贫血表现,白系减少可增加感染概率,血小板减见皮下出血紫癜现象。
泌尿系统:肾衰竭表现可见浓缩功能下降的多尿现象,脱水表现,后期有少尿和水肿。
骨骼系统: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导致骨痛和骨折风险增加。
生殖系统:子宫幼稚化、不孕不育等。
呕吐、过度运动、药物滥用也会带来相应的躯体问题,可表现为电解质紊乱造成的虚弱无力、抽搐、心慌、心律失常,过度运动的运动损伤,不同药物滥用的相应症状,多见心慌、多尿、腹泻、兴奋,甚至出现精神病性症状。
三、“神经性厌食症”的预防
1.合理膳食,保持正常体重。
平时要养成饮食规律、膳食合理的习惯,不暴饮暴食,成年人每日的食谱应包括奶类、肉类、蔬菜水果和谷类等,体重应当维持在18.5≤BMI≤24。
2.科学运动,培养良好习惯。
选择并培养适合自己的运动爱好,积极发挥运动对情绪的调节作用,在出现轻度情绪困扰时,可结合运动促进情绪缓解。起居有常,注意睡眠质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3.调整心态,有效缓解压力。
保持乐观、开朗、豁达的生活态度,合理设定自己的目标。正确认识生活、学习变故等事件对人的心理造成的影响,找出不良情绪背后的消极想法,根据客观现实进行调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积极寻求人际支持,适当倾诉与求助;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看书、听音乐、做瑜伽等)。
4.及时求助,避免严重影响。
当本人出现明显的体重下降、情绪不稳、不愿与人交往等情况,要及时向医院的相关科室、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和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等寻求专业帮助,也可以拨打心理援助热线进行咨询,避免长期低体重给身心健康造成损害。
四、“神经性厌食症”的治疗
(1)支持治疗
目的是挽救生命,维持生命体征的稳定。主要包括纠正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和酸碱平衡失常,给予足够维持生命的能量,消除水肿,解除对生命的威胁。
(2)营养治疗
目的是恢复正常的体重。营养治疗特别是饮食的摄入应从小量开始,随着生理功能的适应和恢复,有计划、有步骤地增加。初始阶段给予易消化、无刺激性的食物,根据不同的病情也可选用流质、半流质或软食等。保证足够能量、蛋白质、维生素和无机盐的摄入,促使机体功能恢复,体重逐渐增加,恢复其正常的体重水平。
(3)药物治疗
在AN疾病的不同阶段对药物的要求不同,急性治疗期主要强调快速而有效的体重增加,而维持治疗期的作用是防止疾病复发。目前的药物治疗手段主要通过缓解强迫(如舍曲林)、改善抑郁心境(各种抗抑郁药)、减轻某些躯体症状如胃排空延迟(西沙必利和甲氧氯普胺)及治疗对自身体重和体形的超价观念或近妄想性信念(选用抗精神病药)达到进食和增重的目的。近年来发现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SSRI),如舍曲林,可预防AN复发。
(4)心理治疗
如认知行为疗法(CBT)、心理教育、家庭治疗、心理分析疗法、动机访谈等,帮助患者认识并改变不健康的思维和行为模式,矫正患者对食物、体重、和体型相关的功能失调。
丁俊贵
2024年8月7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