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小宛,秦淮八艳之一,十一二岁时就已神姿艳发,窈窕婵娟。她生性喜欢幽林远壑,讨厌男男女女聚在一起喧闹并作的场面。
常常宅在家里,照着镜子,看着自己美丽的容颜说道:“我如此美貌聪慧,怎么甘心当庸人的妻子呢?”
她眼光很高,一心想要找到颜值和才华都能与之相匹配的郎君。
冒辟疆正好符合她的要求,他姿仪天出,神清彻肤,凡是他居住的地方,只要有女子看到他,甚至宁愿不当权贵的妻子,而甘心成为他的妾室。而他亦是生性孤傲,对那些庸脂俗粉不屑一顾。
冒辟疆参加乡试的地点,就在董小宛所在的秦淮地区,当时如侯朝宗等有名的文雅之士都评价董小宛的出众之处,而冒辟疆却说没亲眼见到此人,不怎么相信他们的评价。
这时董小宛也从名流宴会上听说冒辟疆这个人,听闻他是当今有名的才子,有气节,又孤高自傲。董小宛也就暗自记下这个人。
他们第一次相见是在曲栏花下。
那天,董小宛喝醉了酒正准备休息。忽闻冒辟疆造访,母亲便赶忙扶着董小宛出来见客。
初次见面,便觉一眼万年。
冒辟疆心想:这是见过的女子中最令我心动的一个,这正是我想娶的姑娘!
董小宛心想:只是静静地看着他,便被他的神韵气质所折服,令人想死心塌地跟随的男人!
于是他们如同“故欢旧戚”,“两意相融,莫可举似”。
董小宛当时就想嫁给冒辟疆,但又担心操之过急,便作罢。
可惜后来冒辟疆因它事与董小宛分别,直到几年后两人才再次重逢。
再次重逢时,董小宛的母亲已经病逝,自己也抱病在床,只觉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然而就在此时冒辟疆突然来了,董小宛睁眼看到意中人,顿觉精神大振,病全好了。
这次董小宛再也不想错过了,她大胆、郑重地向冒辟疆告白:“今吾不见子,则神废,一见子,则神立。愿以此刻委终身于君,君万勿辞!”
冒辟疆沉吟许久,最终还是拒绝了董小宛的深情告白。
他推辞说:“上次见到你,你喝醉了,今天见到你,你才大病初愈,你如何了解我呢?就这样轻易以身相伴怎么行呢?”
拒绝之后,冒辟疆便告辞,却没想到董小宛第二天盛装华衣,将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地,带好行李,一再要求与冒辟疆一起登船离去,冒辟疆无奈只好答应了。
从这时开始,董小宛陪着冒辟疆在各地游历,有次在大江上赏龙舟时,有上千人簇拥着尾随在他们身后。
原来是董小宛一身薄如蝉纱、洁比雪艳的轻衫,引得众人都说是神女带着伴于江间踏波而行。
他们前后游历共有二十七天,冒辟疆却二十七次向董小宛道别,想离开她。董小宛再一次痛哭流涕地问冒辟疆心意如何,冒辟疆才说:“等我考完试回来,定当娶你。你先回家等我吧!”
嫁入冒家后,董小宛与冒辟疆彼此情投意合,过了一段幸福快乐的时光。
后值社会动乱,冒辟疆为了避难,举家渡江,一路上九死一生,董小宛也不愿意独自离开,而宁愿与大家共赴艰险。
冒辟疆虽没有死于兵乱,却生了重病,董小宛废寝忘食的侍奉着,前后历时一百多天,不曾废离。
董小宛和冒辟疆一共相处了九年,二十七岁的时候,董小宛因劳累过度而病死。
这篇《冒姬董小宛传》被张山来选进了《虞初新志》里,张山来在文末感慨冒辟疆有这样的福气,又来看到冒辟疆写给董小宛的悼文,才知道才智高俊的文人原本就应该有如此的福气。因此张山来叹息自己命薄,不能遇到这样的奇缘。
最后张山来的评价可谓是说尽了我读此篇文章的感受了,像董小宛这样多才多艺、窈窕婵娟的女子,我自是不敢有半分奢想,并且常感慨自己能力实在低弱,就连与一女共度平淡的余生的念想也不太敢萌生。
读书、读书,读书有时候会给人精神力量,有时候又令人自惭形秽。
了解完董小宛的故事,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想法,有些人则说董小宛是万千少男心中的梦想,有些人则觉得冒辟疆辜负了董小宛,有些人则说董小宛是巾帼英雄,十分有气节,每个人都读出了属于自己的那份想法,或许大多是自身没有的东西。
我读出的是董小宛大胆追求爱情的勇气。
遇见了自己想要陪伴一生的人,便矢志不渝,勇敢又深情地表露心迹,即使遭到拒绝,又努力尝试。
正如王介甫所写的:“尽吾志者而不能至也,可以无悔矣。”
我想,我就是太缺这份勇气了。
我想,在追求爱
情这方面上,我实不如四百年前的这位女子。
可我,又该怎么说?又该怎么做?
我也应当清醒一点,我缺的不仅仅是那份勇气而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