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因果录》
明代浙江会稽人陶石梁、张芝亭,一起参访大善寺时,见有渔夫卖鳝鱼数万条。
陶石梁对张芝亭说:“我不忍这么多生命被宰杀,我想把这些鳝鱼买下来放生,奈何力量单薄,想请兄台一起募资,劝化大家共成此事,不知如何?”
张芝亭欣然答应,并先出一两银子,随后众人又凑了八两,买下鳝鱼沿河放生。
当年秋天,陶石梁梦见有人对他说:“你本来不该科举高中,因你放生有功,得早一科中试。”
陶石梁秘而不说,等放榜时果然高中。于是笑着说:“当时我虽然发心,但实际上却是张芝亭出钱募集的,功德怎会独归于我呢?”
几天后南京传来捷报,张芝亭同样高中!
这个故事从上下文看,陶石梁只是第一个发心倡议者,并未出资或出资较少,但功德却同样很大!
所以我们想做善事积功累德,不必考虑自己有钱没钱,但问自己有心无心!
如果囊中羞涩,可以真诚发心,劝人行善、扬人之善、共同行善,所得功德,同样巨大!
出自:清·刘沅《太上感应篇注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