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家的孩子去年刚上的小学,常常担心孩子在学校的情况,不知道孩子在学校开不开心,有没有交到什么好朋友,有没有被人欺负,总想要联系孩子的老师打听一下。
我问:为什么不直接问问孩子呢?孩子的感受不是最直接的吗?
同事愣了一下,说道:我刚在想,我好像一天到晚和孩子说了很多,但还真的没聊过这些。我仔细回忆了一下,只记得我们说话不少,却也并不记得到底说了啥。
我们应该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吧。
不只是我们和孩子之间,我们和伴侣之间,也常会如此。仿佛我们一直在说话,有时甚至是一天到晚的喋喋不休,可是真正有效的交流却很少。
我们不知道孩子今天在学校过得如何,有没有遇到麻烦,有没有什么困扰,有没有值得分享的新鲜事;
我们也不知道先生今天的工作如何,有没有什么收获,有没有什么烦恼,有没有什么想和你商量的事。
但我们确实又说了很多,我们说了什么呢?
也许是催孩子完成作业,也许是安排先生下楼买瓶酱油,也许是晚饭的菜色咸了淡了,这些都是很重要的事,但是只聊这些,显然是不够的。
所谓交谈,除了“谈”之外,更重要的是“交”。是要交换信息、交换意见、交换看法,才能算得上交谈。
所谓交谈,自然不是单方面的输出,更不是指令式的话语,而是友好、平等地对话。
那如何才能和孩子有更多的交谈呢?
一、创造交谈的氛围
当你和朋友聊天的时候,你会想要在哪里呢?
也许是咖啡馆的卡座,放着舒缓的音乐,配着氤氲的咖啡香;也许是花坛边的长椅,鸟鸣清悦,草木飘香。
这些地方的共同点就是让你觉得放松,放松下来了,才能敞开心扉。
你自然不会想和朋友在嘈杂的地铁上,在喧嚣的厨房里,去进行深聊。
你不会疾言厉色要求朋友说出他的想法,更不会你坐着却要求他站着坦诚今天的感受。
我们其实都会交谈,只是有时,因为和孩子见面的机会太多,因为没有把孩子当成和我们平等的朋友,而忽略了和孩子交谈,也需要氛围。
我们喜欢在什么样的环境和朋友交谈,习惯用什么样的语气去鼓励朋友敞开心扉,就应该用同样的方式去对待我们的孩子。
选择一个我们和孩子都感到心平气和的地点,选择一个我们都可以认真倾听和回应彼此的时间,可以是回家的汽车上,可以是晚饭的餐桌上,只要你们都感到放松舒适就可以。
准备好了,再开始。
二、如何从“你说”到“孩子说”
有的孩子很爱和家长说话,一回到家,就竹筒倒豆子般噼里啪啦地把学校里的各种大事小事播报一遍,从同桌今天换了新的头绳到老师上课又瞪了小明,事无巨细。
这是个很好的开始,不过,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孩子说的更多的是和“我”有关的事,还是和“我”并没有什么关系的事。我们要鼓励孩子多关注自己,自己的感受,自己的成长,自己的烦恼。
毕竟我们和孩子的交谈是想要更多地了解孩子,而不是培养一个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八卦小报记者嘛。
如果你的孩子没有这种习惯,那我们可能就需要更多地引导孩子说。
首先,学会抛问题。
要抛出那些孩子愿意说,有内容可以说的问题,比如今天有什么有趣的事情可以和我分享吗?
不要只询问那些“有用”的东西,比如,今天学了什么新知识啊,今天有没有被老师批评呀。
毕竟这是交谈,而不是考试,先让孩子开始说才是最重要的。
既然我们抛出了问题,自然也就有被冷遇的可能。
有时候,我们兴致勃勃地问孩子:今天和小伙伴玩了什么呀?
孩子说:没什么有意思的。
我们问:今天有没有发生什么有趣的事啊?
孩子说:没有。
三个来回下来,我们可能就绷不住了,毕竟热脸贴着冷屁股,谁还没点脾气呢。
但是啊,既然想要引导孩子说,吼孩子一顿肯定不是解决方案。孩子可能还挺委屈呢,我是没感觉有什么特别的呀,我也没乱说呀。
我们可以告诉孩子:
妈妈今天忙了一天了,见到你很高兴,就想跟你聊聊天,听你说说话,但是你这样回应我,我感觉有点受伤。其实你在学校里做的事情,玩的游戏,你可能觉得每天都玩,没有什么新鲜的,但是妈妈没有做过,在妈妈这里可能就很有趣,你要是愿意跟我分享一下,我会很高兴的。相对应的,如果你想听,我也可以给你分享一下我今天做了什么。
其实套路还是那个套路,交代事实,说明感受,提出需求。
不论孩子是不是愿意满足你的需求,起码我们表达了自己的感受,也让孩子明白,我们不是想要教育他,更不是想考他,我们只是想和他分享。
如果孩子实在不配合,不妨先和先生high起来。
如果是在餐桌上,我们可以先和队友商量好,找个大家都能参与的话题,先把聊天的气氛烘托起来。
比如,我的那些奇葩同事,我今天看到的搞笑瞬间。
你们俩聊得火热,孩子自然会想要参与进来。
这样聊的次数多了,孩子就会渐渐开始在学校有意识地搜集聊天的素材,开始发现身边有趣的小事。我小的时候,就很享受在餐桌上和爸爸妈妈聊天的时光,所以我甚至会把自己突然想到的可以分享的小事情记在笔记本上,就怕回家忘了分享这件有趣的事。
三、交谈,可不止用嘴这一种方式
小的时候,我也会和父母用书信的方式交流。那时候觉得,一些矫情兮兮的语言,一些“深刻”的自我思考,用嘴说实在困难,就会写在纸上,放在书桌上,等妈妈收拾桌子的时候,就自然会看到。
我爸爸也会以书信的方式回应我。
这样的交流,对我意义重大,我所记得的几次比较深入的自我展现,都是发生在纸上。
书写,会给人一个思考的过程,可以让你更全面、更有安全感地去表达。
书信,是一个很好的交谈方式,但是现在的小朋友可能已经不大适应这种方式了。
我们也不必抗拒那些让他们感觉更自在的方式,比如电子邮件、微信等等。交谈是两个人的事,你可以不喜欢对方选择的方式,对方自然也可以拒绝你的方式。记住,有效的沟通才是我们的目的,只要是能够帮助我们开展有效的沟通的方式,就是好的方式。
四、开放性地聊天,不预设答案,不强行教育
我弟弟青春期时,也常在餐桌上说一些略显偏激的言论,但我妈妈总是静静地听着,不附和也不反驳。
后来,妈妈告诉我,她觉得弟弟只要愿意把心里的想法说出来,就总能想法子应付,怕的就是他什么都不说,如果当场反驳他,他以后可能就不愿意说了,所以必须忍住了听着不反驳、不教育。
我想,这就是我妈妈的智慧吧。
她会认认真真地听着,给我弟弟充分的尊重和开放性的环境,让他可以尽情地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然后她会记着这些事,再找合适的时间合适的机会,和弟弟慢慢说开。
许多孩子不愿意跟家长说心里话,主要还是担心话一出口,不合家长心意,就迎来劈头盖脸一顿讥讽,那还不如索性闭口不谈呢。
所以,要让孩子愿意开口,愿意跟你分享心事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心要大,要能容得下那些并不十分符合我们心意的言论,要以开放性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的意见。
只有你能够接纳,能够听下去,孩子才会愿意说。也只有孩子说了,你才有机会去理解、去疏导、去影响。
交谈最美好的地方在于,我们每次认认真真去听、去理解、去体会对方言语中包含的信息、情绪和感受的时候,都能感觉到我们彼此的心又靠近了一点点。
我想,这就是人类拥有语言的意义吧。
让美好的语言成为我们心灵的桥梁,而不是射向彼此的利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