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中庸》与价值观

《中庸》与价值观

作者: 徐兴荣 | 来源:发表于2022-01-21 10:11 被阅读0次

《中庸》与价值观

几天前对自己所理解的儒学做了一个小结,发现如果将“儒”字解释为“人之所需”,其目的解释为“以利天下”(《庄子|渔夫》所言),那么,儒学应该包括九方面的内容,暂且戏称之为“九观”,而《中庸》对应的就是“价值观”。

对于中国人来讲,价值观其实不是“中庸”,而是“和”。“家和万事兴”、“天时地利人和”、“和合美满”、“和谐社会”,都是中国人过去、现在、将来所追求的东西,因而“和”就是中国人追求的“最高价值”。而“中庸”,它不是价值观,而是追求这些价值观的途径,也就是方法。“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这里的“中”,是追求的第一步,这里的“和”,是追求最后达到的理想状态。

理想的状态是什么?“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人不能创造世界,但人可以改造世界。我们追求“和”的结果,就是改造世界,让世界的天地,按我们的需要去运行,让世界的万物,按我们需要的秩序去成长,我们创造了新的“世界”和“万物”,新的“世界”和“万物”也将为我们人类服务。

然而,过去以往,我国的学者,对于“中庸”的概念一直不明白,认为“中庸”是要压制本性,去答应一些妥协的要求,去做一些经过妥协的事务。其实,这是对《中庸》里的一些解释,进入了一个误区。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上面这句话是对“中”和“和”做的解释。“和”的解释,大部分人都能懂,而“中”的解释,却有些迷蒙。“喜、怒、哀、乐之未发”,许多人的解释都是“不要发”“没有发”,认为喜怒哀乐“藏于中”,就是这里的“中”字。其实,“未”的解释不是“不要”、“没有”,而是“还没有”。增加一个“还”字,否定的不是“发”字,而是时间次序上还没有轮到,这之间还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才是“中”。

听到一个好消息,我们会高兴,听到一个坏消息,我们会发怒,听到悲惨的故事,我们会由衷地哀伤,听到成功经过,我们也分享着快乐。这些高兴、发怒、哀伤、快乐,我们是凭着本能发生的“条件反射”吗?不是,我们将这些信息引进了大脑,大脑经过判断才产生了行为。这个判断的过程,我们现在称之为思考,而《中庸》的作者,则称之为“中”。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中”对于我们人类的“天下”,其实很重要。不“中”,我们就是野蛮,“中”了,我们就会走向文明。持续地“中”,我们的文明就会发展,走向繁荣。所以,“中”是“天下大本”,是社会走向文明的根本。

“庸”或许不需解释,前文讲“未发”,那么“庸”,就是“发”了。听到消息,我们“发”的是情感,找到目标,也就是“道”时,我们“发”的就是行为。

“君子之道费而隐。夫妇之愚,可以与知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知焉。夫妇之不肖,可以能行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能焉。天地之大也,人犹有所憾。故君子语大,天下莫能载焉;语小,天下莫能破焉。”

对于“中庸”的道理,《中庸》的作者认为,其起始需求是极其低下的,普通的“夫妇”,也能懂得这些道理;但当“中庸”的道理变得高深时,哪怕是“圣人”,也搞不明白,做不到。因而,“中庸”不要因为其“难”而不敢去尝试,也不要因为其“简单”而轻言放弃。“中庸”是从普通价值观,通向更高价值观的唯一途径。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里使用了《论语》“九思”中的“五思”,来讲述“中庸”,而“中”明显的就是前面的“四思”,“庸”就是最后的“一思”,此“一思”就是“笃行”,也就是实践。

《中庸》里还有许多思想,都与“实践”有关,这里就不多说。但“中庸”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儒家的“价值观”,那就是“和”!

相关文章

  • 《中庸》与价值观

    《中庸》与价值观 几天前对自己所理解的儒学做了一个小结,发现如果将“儒”字解释为“人之所需”,其目的解释为“以利天...

  • 《中庸》与《大学》(五)

    十五、“诚者自成也” 与 “诚意” 《中庸》25章与《中庸》首章呼应,是《中庸》这部经典最重要也是最难读的两章。且...

  • 这些高段位的大咖,让我燃起满满的文化自信

    今天下午参加了非常精彩的培训。 CBT分别与儒家价值观,道家,佛学结合在一起。 儒家为中庸,道家道可道非常道,佛学...

  • 仁爱与中庸

    仁爱与中庸 仁爱与中庸是孔子儒家思想的核心,也是中国文化的主流核心思想之一。在孔子看来,做到仁爱与中庸是很难的,然...

  • 万物有度成长之道 道法自然可得中也——学习《价值观与幸福专题论

    学习了校长时间《价值观与幸福专题论坛》之后获益匪浅。在听完五位主任的精彩发言和韦校长的点评和中庸之道的讲解后,我头...

  • 中庸之道(2)

    何谓中庸之道? 儒家认为,中庸为人生之大道,是与事业、生活乃至健康息息相关的根本道理。 要理解中庸之道,先...

  • “中庸”

    “中庸”被推断源自《尚书》,而被孔子推崇致胜。宋学者将相传子思创作的《礼记》三十一篇抽出为《中庸》,此后《中庸》与...

  • 读《中国思想史》日记六

    昨日读秦汉时代、易传与中庸、大学与礼运、邹衍与董仲舒、王充。描述最引人入胜的当是易传与中庸,几令人抽离,看到平凡如...

  • 《大学》与《中庸》

    朱子认为读《四书》应“先读大学,以定其规模;次读论语,以立其根本;次读孟子,以观其发越;次读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处...

  • 《中庸》与《大学》

    一、“率性之谓道” 与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大学》开篇三句话,开门见山,点出三纲领:“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庸》与价值观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uqsh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