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一篇公号的推文,心里一直在犯嘀咕:我之前做的到底对不对?
什么事?又什么对不对呢?
我和室友处的并不愉快,呆在宿舍更多的时候是沉默,我为了避免这种尴尬的气氛和压抑自己的天性,我大多数会在自习室呆到很晚,寝室与我来说,真的就是睡觉休息的地方。甚至有时候,我连觉都不愿意在寝室睡,为什么?太吵了。而且我还不知道自己怎么去制止。害怕话说的太重撕破脸皮。
沟通:想要的想知道的,至少要先说出来。舍友爱玩爱闹,和我喜欢的玩闹不一样,至少我很尊重别人,不会因为自己而去打扰别人。她们的嗓门很大,说笑起来声音直抵耳膜,别说睡觉了,很令人心烦。再一方面,我们的三观不太一致。我是那种三观很正,喜欢干干净净的,喜欢读书,并且性格温和包容,连脏话都不说的人。她们的话,就会放浪不羁些了,喜欢八卦,热爱煲剧抖音,出门取个快递都要化好妆,天天想着逃课睡觉,每天最担心的是就是下一顿吃什么。我一直在避免我们之间有交涉,说不好听,就是摩擦然后搞得很尴尬,所以能不呆寝室就不呆寝室,尽量去自习室,或者出去浪。
看似是问题就这样解决了,两两不相厌是吗?
那以后呢?你在工作场合遇到了不上进不志同道合的人,你也能一直躲吗?躲不了的。出了校门,进了社会,到哪里都需要合作。一个人可以走的很快,但是只有一群人才能走的远。
大学是让你干嘛的地方呢?读书学习?尽情的玩享受青春?从来都不是单方面的。在我看来,大学是一个过渡的时间胶囊,一头连接着中学时期的单纯知识学习,另一头连接着社会的实践重于书本,你不能在大学还是只一味的埋头读书学习,更不能说从此丢了书本,该玩玩,染习着社会的各种风气,却没有一点人生该有的沉淀累积。我的大学,我要求自己首先要玩的开心,尽量去尝试自己感兴趣的东西,然后多读书,学好专业课,找到自己真正想走的路,并为之付出努力。大部分,我做的还是比较满意,但是在人际交往上,我深知自己有所欠缺。
人际交往,靠的是什么?交流。沟通。
我有的时候会很容易通过一些事就给别人下定义,这也就固化了我对人际交往的认知。这样真的会有很大的后遗症,你会因为一件事就不喜欢一个人,虽然你并没有看到事情的全部,可是心里已经开始对那个人疏而远之,虽然你表面上依旧面带微笑招呼。感情是相互的,这会让别人对你也存在误解,看着好像双方都一片表面和谐,谁都不招惹谁,可事实上,双方都从底子里互相抗拒着对方,等着你出错时安静地看你出丑,甚至偷偷地落井下石,反正你也只能气,而不能具体的报复谁。这时候差不多还会觉得很委屈:“我对谁都安静和气,为什么她们要这么对待我?”你说呢?姑娘。
你不喜欢别人,别人也会因为你的不喜欢而不喜欢你。这种感情是连锁的。人心都是肉长的。而且往往很多时候,我们自以为没有对某一个人表现出不喜欢看不起,可是面由心生,大多数的时候,我们的情感总是很容易就被对方轻易捕捉。
就比如说:“你因为撞见某个同学在宿舍走廊里大声地对电话里的父母吼,让他们打生活费,你心里会给这个女孩下定义:不孝顺,粗鲁,太任性。 然后你再和她接触的时候,你就会下意识的离她远一点,因为通过那件事,你已经给她贴上了不好的标签。虽然表面上还是会微笑打招呼,可是笑完就会立马收回嘴角。而遇见另一个玩的一般的同学,你却会热情的打招呼,攀上她的手臂,你在心里还会暗暗松了口气,刚才装的应该还不错吧,我都笑了。可是这两个差距,难道是傻子吗?看不出来!突然一下子你对待别人的态度就冷了,长久下来,你也就被别人成功的疏离了。
有的时候,眼见也不一定为实。
沟通:想要的想知道的,至少要先说出来。我们需要沟通,而不是自己去猜,凭着自己的认知去下结论。我们没有经历别人的人生,又怎么能凭自己的经验去给别人下结论呢?这就是沟通的作用,将两个不同的思想再碰撞交融变为两个全新的思想。
所有的矛盾和误会都源于缺乏沟通,彼此之间的生活一旦我行我素惯了,心与心的距离便会慢慢搁浅,但生存的空间却一直都始终不变的。你疏远了,自然而然会引起其他人旁坐在一起,讨论猜忌着你的一切,就像你一个人轻易给她们下结论一样。矛盾就会慢慢蔓延,影响着我们现行的生活学习以及以后的处理人际关系能力。
我们无法控制对方让她们去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和理想追求,毕竟每个人想要走的路都不相同。但好在我们可以改变自己,让自己变得灵活通透。不要轻易的去下定义,人和其他固定性事物是不一样的,人有太多种可能,试着去理解,去沟通,往好的方面去想,而不是一见到有些恶的苗头,就把人排除在外。你排外的不是别人,而是狭隘自傲的自己呀。
宿舍那么暖和,为什么要呆在冻得要死的自习室学习?不是你没有权利,而是你懒得为自己争取该有的权利。沟通是一门艺术,但是只要心够真诚,你就会得到你该有的尊重与理解。学着维持好一段感情,做一个高情商的人。别瞎想了,嘴巴不说该说的话,就会说废话的。
愿你有人一起开心呀。
沟通:想要的想知道的,至少要先说出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