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意性别歧视」的两性平权陷阱
从公众号等自媒体席卷我们的生活开始,每年一到三月八号妇女节这一天,总会重复出现某些类型文章:
一、认为妇女有权当仙女,有权当公主
二、从妇女的辛苦,谈到男性的种种压迫
三、表面是谈妇女,实际上是做某些商品行销的软文
这三种文章综合在一起,形成现代对于妇女的某些片面认识,反而在用另外一种方式伤害女性的自由,破坏两性平权的愿景。
下面就从第三点,那些「表面是谈妇女,实际上是做某些商品行销的软文」谈起。
我想比较没有争议,无论谈的是什么,目的都是为了卖产品。这类文章的文章标题通常比较有创意,特别吸人眼球,毕竟文章内容等同广告,如果民众连点击、阅读的欲望都没有,就没办法达成广告行销的效果。
所以这类文章的内容到底好不好,已经不是重点,即使牛头不对马嘴,只要能够让民众读到最后,愿意买单就足够。
这类文章的作者,他们对妇女显然没有足够的敬意,他们的敬意放在妇女的钱包上。
比如前两年流行过的「口红」,已经成为一个神话学的符码。
什么叫神话,人们看见某个事件,穿凿附会出某个故事,这个故事形成一种内在的信仰,这种信仰就是神话的雏形。
早期人类,他们把理性无法解答的自然现象,通过编造一套神话,形成原初的信仰。
比如太阳有太阳神、月亮有月亮神、石头有石头神……连动物的阳具也能成为神,被人们崇拜。
崇拜,在于我们看见自己的缺失,并且我们把缺失当成一种弱点,甚至当成一种错误。
比如对于女性的生育能力,有些人和我一样,认为生育能力是女性的优势。因为男性不具备这个能力,女性即使不结婚,即使不发生性行为,如果想要孩子,可以通过生殖医学产下有自己DNA的后代。
然而,也有女性认为生育能力是劣势。因为女性拥有这项能力,所以她们在某些关系中被剥削。确实有的女性在家庭中,因为怀孕生子,错失良好的工作机会。
这是事实,先看看国外数据,2019年,美国密西根大学社会学家ErinCech公布的一项研究指出,有40%的女性科学家在产子后离开科研单位,或从正职科研岗位转为兼职。
因为女性结婚及怀孕离职率,并不是每个国家都有提供,同为华人社会,不妨参考台湾数据。
台湾行政院主计处在2016年做的统计显示,台湾女性结婚离职率是36.01%,怀第一胎离职率是23.76%。
2017年,台湾劳动部劳动力发展署的统计显示,因结婚或怀孕而离职的女性(15-64岁),平均要6到7年才会重返职场。
也就是说,每三位女性,就有一位因为结婚而离开职场;每四位女性就有一位因为怀孕而停止工作,成为家庭主妇。并且大概要等到小孩上小学,这些女性才会重返工作岗位。
尽管跟另一个人的结合,大多来自合意,也就是男女双方的共识下步入礼堂,但婚姻后续的怀孕生子过程,确实对女性来说,在时间和生涯的考量上都有莫大影响。
虽然政府有针对女性给予产假、育婴假等措施,但这些措施到底是辅助、补偿,还是一种变相的「善意性别歧视」,其实很难说。
有些人在给予女各种优待、好处,并不是她们觉得女性在这些部分需要帮助,而是她们从头到尾都觉得女性在生理,以及过去社会的劣势,所以始终把女性当成弱者。
这等于变相放大女性相对男性比较弱势的特质,有意无意忽略女性跟男性没有差异的智商、思维能力,以及男性缺失的生育能力。
此外,某些男性还对两性应该负担的家庭责任、社会责任,还抱持过往的看法,使得自己明明苦不堪言,却把这些责任视为彰显男性自尊的必要条件,使他们摆脱不了女性就是比男性差的印象,不敢承认女性其实也能很好的共同承担起家庭的经济责任。
另一方面,男性也应该要学习养育孩子、照顾家庭的情感。从这个角度来说,在一个男性本位主义的社会,男性许多感性层面的能力、养育孩子的能力被阉割。久而久之,某些男性甚至忘了如何流泪。
§ 把女性推向神坛,对女性是好事吗?
三八妇女节,更详细的说是「國際勞動婦女節」,强调妇女的人权不应该因为性别而受到损害。
过去某个时期,也许更需要夫妻二人中,女性专职在家负担更多家务,养儿育女的重担。但社会结构改变,过去那一套,已经不是那么适用于现代社会的夫妻关系与家庭。
比如当房价、物价和养育子女的费用节节攀升,光靠男性一个人恐怕很难承担全家家计。另一方面,不分男女都有资格追求自己的梦想,延后婚姻、生育,成为母亲或妻子等角色,甚至拒绝进入这些角色。
然而,每到妇女节,我们就会看见妇女的地位在这一天陡然提高。就像母亲节,明明一个家庭,平时先生不怎么尊重妻子在家做为母亲的付出,白天跟妻子一起在外工作,回到家先生翘起二郎腿,妻子却要瞬间转换回母亲的角色,照顾孩子、承担家务,十分不公平。
妇女节这一天,女性往往在某些文章中被推向神坛,就像某些公众号成天说女性就是要成为「公主」、「仙女」。
难道女性就不能作自己吗?难道作自己很糟糕吗?为什么非得要变成公主、仙女。最吊诡的是,通常会说女性是公主、仙女的人,又会把某种公主、仙女的形象套在女性身上。但这些形象是什么呢?
不谙世事的白雪公主?被动等待英雄来救援的长发公主?无条件为王子牺牲的小美人鱼?还是一心就是找个王子嫁了的灰姑娘?
我想起鸡汤始祖,美国人卡内基。
在自媒体催生一堆鸡汤写手,让人们认识到切中人心的报款文章之前。卡内基谈成功、谈事业、谈人生等等著作,是不少人年轻时汲取鸡汤的来源之一。
据说卡内基曾经做过一件事,有次他在钢铁厂看见工人在工作,他希望工人更加勤奋,提高生产效率。没有像某些管理者,用训斥工人或其他打击自尊的方式,去督促那些工人。
卡内基在工厂的地上,用粉笔写下一个数字,工人见了都不明白卡内基的意思。当中有个工人看出数字的意思,这个数字是换班后,另外一组工人生产钢铁的数量。
工人们想:「好啊!卡内基的意思是我们不如另外一组工人。我们就让他看看,我们之前只是没发挥实力,真要认真工作,我们才不会被比下去。」
于是工人这天特别认真工作,在换班前把地上的数字杠了一条斜线,然后把他们完工的数字写在旁边。
等这组工人离开,下一组工人看到地上的数字,感觉自己受到的挑战,于是更加认真工作,把完工数字推高,好用同样的方式,回敬前面一组工人。
就在卡内基的煽风点火下,两组工人展开竞争,竞争激发他们的斗志,帮助他们看见自己的潜能。
在你品味这个故事的同时,我有一个问题想问你:「當你阅读这个卡内基的故事,你代入的视角是由谁出发?大老板卡内基,还是工人?」
2018年的Me Too运动,让人们看见女性的团结,以及多年来女性在职场屡屡受到的性骚扰和性别歧视。问题是,某些男性不觉得自己在骚扰,也不觉得自己有歧视。一方面工人确实更加认真工作,为卡内基卖命。另一方面,工人在拼命工作下,逐渐失去人性,变成生产线上的人肉工具。
如果你是工人,当你有天发现自己因为过度工作,又老又病。每天累得像狗,回家除了休息,什么也干不了。回想这一生,你会想到什么?
喔!而且你拼命工作转化的收益,绝大多数都进了老板的口袋,而不是给你加薪。
同样地,当某些人把女人捧成公主、仙女,可别急著认定这个人就是尊重女性。
他们可能是暗黑版的卡内基,表面捧著女人,实际上他定义了公主和仙女的内涵。
比如公主应该是傲娇的、受人捧著的,而男性就该这样对待自己。仙女有权力不食人间烟火,所以柴米油盐醋这些东西,不关小仙女的事,就让那些世俗的男女负责。
表面上,这是尊宠女性,骨子里活脱脱是要女人变成自己想要的样子。一个柔弱、愚昧、长不大的小孩。
于是某些女性为了成为少数人定义的公主、仙女,于是花了不少精力和金钱去购买那些少数人希望女性购买的产品。
一些女人在微信朋友圈像是作业绩一样,比拼著谁旅游去国外、谁在国内;谁的孩子上国际幼儿园;谁的情人节礼物更奢华……就像卡内基手下的工人在拼命竞争,但真正爽到的却可能只是打造「女性就该如此」的商人。
商人赚得盆满钵满,而女性「成就自己,比成为公主、仙女更重要」的人生价值,却可能在那些花言巧语中,天天因为朋友圈那些不知真假的发文和照片,活在竞争的压力,「觉得自己不够好」的焦虑中,葬送寻找自己真实潜能的机会。
以色列,不分男女都要服兵役。保卫国家这件事,或许按照每个人的专长、意愿,有岗位和工作的区别,但爱国的心岂有性别之分。§三八妇女节,比起关心女性在做什么,不如关心男性在做什么
妇女节这天,男性可以送给心爱的女性礼物,可以转发尊重女性的文章,这些作法都很棒。但如果男性在这一天之外,同样可以善待身边的女性,而不是偶一为之,在节日的时候凑个热闹,可以让妇女节更有意义。
那么男性到底该做些什么,才能真正贴近两性平权的理想,善待女性,使男女之间更加平等与和谐?
光是送某些媒体炒作的口红、发红包,或是打肿脸充胖子的扮演一位金主爸爸,从存在主义心理学的观点,恐怕只是在加剧男女之间的紧张关系。让女性除了成为媒体打造出来的公主、仙女等少数刻板形象,无助于她们更自由的自我探索,使她们成为她们自己。
我想起在谘询中,有个颇令人玩味的情况。
一般年轻女性都不喜欢妈宝男,觉得这种男人不成熟,性格不够独立,也没有担当,就像长不大的小孩。
然而,多数男性一生中第一个亲近的女性,就是母亲。
有些年轻妈妈,她们讨厌妈宝男,但如果刚好老公是妈宝男,她们却因为把更多的心力和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反而成了妈宝男的制造机。
从这个角度,也许某些妈宝男的背后,站在一位在夫妻关系中缺爱的女性。如果她们得到足够多的爱,她们就不会把所有的自我都压在孩子身上。
对此,我们可以参考存在主义心理学家罗洛‧梅(Rollo May)的看法。如果我们真正爱一个人,我们就要让对方真实的呈现自己,好让我们去爱真正的她。
很多时候,无分男女,在缺爱的时候,心理上会产生一种反作用力,对爱更加饥渴,无法在爱中游刃有馀,整个人被饥渴的感受绑住。可是有些人却以为,他是被爱绑住,其实根本不是。
就像一个很久没吃饭的人,他渴望能吃到食物,他吃得很多,并不是他很爱吃,而是他的大脑被「可能饿死」的危机感塞满。
所以男性如果要好好尊重女性,唯一要做的,就是尽心尽力的爱我们生命中的女人。爱我们的母亲、爱我们的女友、爱我们的妻子、爱我们的女儿、爱我们的女同事、爱我们接触的女性。
尊重她们不同的样貌,让她们自己定义自己。不把她们当作仙女,但也不是奴婢;不把她们捧上神坛,也不把她们贬低成绝对的弱者,使她们以她们自己的方式,向我们呈现她们的样子,然后接受我们看见的每个她。
就像死亡教育跟性教育,我们用真实的、客观的方式去接受更多关于女性的故事,而不是用男性本位的想向、主观的猜测,去诠释女性的价值。
最终,男人能带著爱,和女人一同老去。在生命的每次相遇,能充分相信自己眼中的她确实是她原生的样子。我想到这一刻,我们才能说,男性真的和女性臻至另一个阶段的平等处境。
到那一天,世界上也许不再有专属妇女的节日,因为每天、每个节日都是专属每个人的好日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