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了粽子,心头突然冒出一个疑问:同样都是忠君爱国,为什么介子推所代表的寒食节只是存在于日历本上?
跟屈原一样,介子推也是东周时期的政治人物,还都是自己活腻歪的那一类思想消极的人物。有区别的是,一个住在南方的楚国,一个住在北方的晋国;水土不同,死法也不一样,屈原跳进了汩罗江,死在水里,介子推钻进了绵山深处,被烧死在山上;另外,纪念屈原时都兴高采烈啃着粽子,纪念介子推时都得愁眉苦脸吃着生冷的原生态食材,临时客串山顶洞人。
都知道屈原是具有高尚的爱国情操,报国无门,不愿意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国家遭受秦国大军的践踏和蹂躏跳汩罗江的。那介子推呢,也是东周国际社会爱国战线上的杰出人物?
介子推不同于身居高位的楚国公族屈原,他出身于草莽,别说喝美酒、撩美女这种贵族闲汉的奢侈生活了,连口饱饭都吃不上,走上工作岗位没多久,两腿上的泥还没掉干净,就跟着重耳公子浪迹天涯了,后头是武艺高强要人命的杀手,前头是未知的风险、茫然的前途,还有饥饿。
他们流浪到卫国时,不知道是卫国自己也在拉饥荒,还是觉得重耳公子实在没什么投资价值,卫文公直接给他们端上了一碗闭门羹,连城门都没让进。重耳公子一行只得灰溜溜走了,饿得前心贴后背,连大小便都断流了,外带省了方便所需要的力气和纸张。
实在抗不住,重耳公子低下往日高昂的头颅,问一个田里干活的老农民讨食吃。结果,老农民从地里面双手捧了一堆黄土出来。这能吃吗?能吃,还有免费的汤,三两天后就能喝碗孟婆汤,走上奈何桥了。继续灰溜溜往前走,重耳公子感叹说好想喝碗肉汤啊。
老天爷给面子,没曾想还真喝上肉汤了,野菜汤里漂着好几片肉,虽然味道有点怪怪的。重新出发时,重耳公子发现随从介子推突然走路一拐一拐的,好像受伤了。原来,那几片肉就是介子推的,为了让重耳公子喝上一口肉汤,他从自己大腿上割了一块下来。
重耳公子既伤感,又感动,强忍住已经跑到喉咙口的肉汤,发誓说等荣华富贵后一定要好好报答介子推。
多年以后,受尽折磨的重耳公子杀回晋国当上了国家最高领导人,重赏功臣,一起流过浪、泡过妞的,给他牵过马、擦过鞋的都重重有赏,就连当年追杀过他的杀手,和偷过他流浪资金害的他身无分文的下人都得到了好处,唯独就落下了给他割过肉的介子推。
老实人介子推回到了绵山里面的老家,上山砍柴,下地种田,跟老娘饥一顿饱一顿的,似乎从来就没离开过,更没有跟当年的重耳公子一起流浪过。介子推淡泊名利,但他隔壁邻居解张看不过去了,跑到首都找到当年的重耳公子打抱不平,顺便给自己捞了份好处。
当年的重耳公子,已经摇身变成了国家最高领导人晋文公,不知道他是真的不小心忘了,还是实在不想天天面对介子推,被逼着回忆起当年的那碗肉汤,选择性的失忆了。但解张这么一闹,这事就被放台面上了,不能不承认,更不能没个合理的说法。
但是,介子推躲起来了,继续往绵山深处钻,他不愿意再见当年的重耳公子,更不愿意接受那种高高在上,没有诚意的赏赐,跟乞丐似的。
介子推越不想要,晋文公就越要给,听从解张的馊主意,让士兵们放火烧山,逼介子推下山。然而,绵山上的树木烧完后,晋文公发现介子推跟他老娘抱在一起,已经被烧成了黑乎乎的肉干,忍不住想起了当年那碗酸酸爽爽的肉汤,当场就吐得昏天黑地的。
解张为什么要出这个馊主意,恶趣味的揣测一下,作为多年的邻居,他很有可能是了解介子推性格的,知道他宁可被烧死也不会下山。正好,没了介子推,解张就可以安心享受那部分原本属于介子推的荣华富贵了。
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制定了一个节日,要求晋国的人民群众在介子推被烧死的那天,都返璞归真,享用没经过热加工处理的原生态食材。
多年以后,晋文公真的还会记得当年那碗肉汤,当年绵山上那具黑乎乎的尸体吗?他会心怀愧疚吗?
多年以后,人民群众估计是早把介子推送到西伯利亚去冰封起来了。毕竟,直接享用原生态食材,不是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纪念方式。
这个故事里,还埋着一道思考题:如果出于好意,是不是就有权力强迫别人接受?对方有没有拒绝的权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