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人们天生喜欢归因并习惯于接受原因,因而总受到自己和他人欺骗

人们天生喜欢归因并习惯于接受原因,因而总受到自己和他人欺骗

作者: 大卫和保罗 | 来源:发表于2018-12-21 23:16 被阅读201次

     

     

    “不好意思,可以让我插个队吗?“

    “不好意思,可以让我插个队吗?因为我的班车马上就要开了。”

    “不好意思,可以让我插个队吗?因为我赶时间。”

     

    当你正在排队进站,碰到有人插队的情况,哪一种说辞更能让你接受?很显然是第二种,但真实的情况是,当人们为他们的行为做出的解释看起来并不是那么容易让对方接受时,对方也会本能地去思考甚至接受。这是因为对人而言,第一反应是站在自己的角度为自己的行为寻找原因,所以在上述的场景中其实插队的那个人是在为自己插队的行为寻找原因,而被插队的人是为自己接受别人插队这样的行为寻找原因:

    我为什么不生气,因为那个人的列车就要开了,我需要帮助他。

    我为什么不生气,因为那个人赶时间,而我并不赶时间。

    我为什么不生气,因为那个人赶时间,虽然我也很赶时间。

    我为什么不生气,因为他告诉我他插队的原因了。

    ……

    人类天生就是寻找原因的动物,习惯于认为一切事情都有确定的原因,这便是重视理由倾向:

     

    重视理由倾向

     

    人,尤其是生活在发达文化中的人,天生就热爱准确的认知,以及获取准确认知过程中得到的快乐。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填字游戏、桥牌、象棋、其他智力游戏和所有需要思维技巧的游戏才会如此广受欢迎。

    这种倾向给人们的启发不言而喻。老师在传授知识时讲明正确的原因,而非不给任何原因,只是高高在上地把知识罗列出来,学生往往会学得更好。人们在工作中接受一项任务的时候也是如此,好的企业在管理上非常注重5W原则(何人何时何地因何故做何事)。如果是下达一项指令, 必须交待原因,因为他人们只有一丝不苟地把某个想法的原因都摆出来,这个想法才最容易被接受。

    重视理由倾向是如此强大,乃至一个人给出的理由哪怕是毫无意义的或者是不准确的,也能使他的命令和要求更容易得到遵从。重视理由倾向这种不幸的副作用其实是一种条件反射,不幸的是,人们也习惯于为自己的愚蠢行为寻找原因,人们不仅会基于自己的学识”简单归因成功,也倾向于将自己”偶尔的成功“归因于判断和努力,在这部分人看来运气是一个贬义词,但事实却是,再没有任何一种事物比运气更值得敬畏,存在博弈的领域总是会放大人们这种心理误判所造成的严重后果,这种倾向从某种角度上来说甚至可以看成是人们所有”lollapalooza 效应“的根源,它与避免怀疑、受简单联想影响的倾向、避免不一致性倾向相结合就会导致新的受权威误判倾向。

    权威—错误影响倾向

    和其所有祖先相同,人类也生活在等级分明的权力结构中,所以大多数人生下来就要跟随领袖,能够成为领袖的则只有少数人。因此,人类社会被正式组织成等级分明的权力结构,这些结构的文化则增强了人类天生就有的追随领袖的倾向。

    但由于人类的反应大多数是自动的,追随领袖的倾向也并不例外,所以当领袖犯错的时候,或者当领袖的想法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传达、被大众所误解的时候,追随领袖的人就难免会遭受极大的痛苦。所以我们看到的许多例子都表明,人类的权威—错误影响倾向会造成认知错误,在这一点上是人们喜爱/讨厌倾向和避免不一致倾向的放大。

    有些错误影响是很可笑的,就好像西奥迪尼(《影响力》的作者)讲过的一个故事:

    ”美国有个医生给护士留了手写的字条,吩咐她如何治疗病人的耳痛。纸条上写着“Two drops, twice a day, r.ear。”(“每天两滴,右耳。”)护士把r.ear(右耳)看成了 rear(屁股),于是让病人翻过身,把滴耳液滴进了病人的肛门。“

     

    这种倾向最常发生在商界,对权威人物不应该的尊敬造成了这种情况:这位总裁和许多甚至比他更糟糕的管理人员明明早就该被革除职务,却继续担任一些重要商业组织的领导人,内中蕴含的意义不言自明。选择将权力交给谁时要很谨慎,因为权威人物一旦上台,将会得到权威—错误影响倾向的帮助,那就很难被推翻。因此某些“被认定、被宣传”的”西装革履“的“专家”、“老板”和“xx经理”似乎总能预测市场走势,而那些“衣衫褴褛”、”没有头衔“的凡人所说的话听上去总是一文不值。人们不愿意承认这世上根本就不存在绝对的“预测专家”(特别是在长时间的维度里),变化意味着新知,与未来相关,并且其研究是基于不可重复的过去的行业的领域通常不会有真正的“专家”。所有不是从自身出发的选择其实都是陷入了这种权威-错误的误判当中,人们天生的归因倾向在受到权威影响是被无限的放大,导致人们总是受骗上当甚至自欺欺人。

    废话倾向

    作为一种拥有语言天赋的社会动物,人类天生就有本事啰里啰唆,说出一大堆会给正在专心做正经事的人造成许多麻烦的废话。有些人会制造大量的废话,有些人则废话很少。

    芒格先生曾经在《穷查理宝典》中将这种倾向与蜜蜂跳舞相对比,结果非常的类似:

    在正常的情况下,蜜蜂会飞出去找蜜源,然后飞回蜂巢,跳起一种舞蹈,以此来告诉其他蜜蜂蜜源的位置。然后其他蜜蜂就会飞出去,找到蜜源。某个科学家—— 他像B.F.斯金纳那么聪明——决定要看看蜜蜂遇到麻烦之后会怎么办。他把蜜源放得很高。非常高。大自然中并没有那么高的蜜源,可怜的蜜蜂缺乏一种足以传达这个信息的基因程序。你也许认为蜜蜂将会飞回蜂巢,然后缩到角落里,什么也不做。但情况不是这样的。蜜蜂回到蜂巢,开始跳起一种莫名其妙的舞来。

    许多人就像那只蜜蜂。他们试图以那种方式回答问题,那是一种巨大的错误。没有人期望你什么都懂。有些人总是很自信地回答他们其实并不了解的问题,但他们却没有意识到他们所做的只是像那只乱跳舞的蜜蜂,只会把整个蜂窝搞得乱哄哄的。

    衰老—错误影响倾向

    年龄的增长自然会造成认知衰退,虽然每个人认知衰退的时间早晚和速度快慢不尽相同。但基本上没有人年纪非常大还善于学习复杂的新技能。

    崇老文化正在瓦解,现代化的进程和快速迭代的认知使得那些能够随着时间沉淀的“知识“越来越少,罔顾事实有害而无益,任何人都应该承认我们一定会随着衰老而逐渐落后于社会的迭代速度,刻意掩饰衰老的痕迹无可厚非,但从根本上减缓我们与社会脱节的速度仍然需要依靠不断的学习,刻意的练习,学习并拥有那些”普世的智慧“。

    lollapalooza 效应

    这种效应在任何一部心理学书籍中都找不到,lollapalooza 效应是芒格先生为那些相互强化并极大地放大彼此效应的因素而发明的词组,简单来说就是1+1大于2,当两种、三种或四种力量共同作用于同一个方向,我们得到的通常不仅仅是几种力量之和。就像物理学里面的临界质量,当你达到一定程度的质量,你就能引发核爆炸——而如果你没有达到那种质量,你将什么也得不到。就像是“沸水效应”一样,当水温达到100摄氏度时,水就会沸腾,随后你只需要维持小火加热的状态就能够维持水的沸腾,但当水温没有达到100摄氏度时,即使火再大,也无法沸腾。


    想象与记忆非常抽象但是将你所知道的列出来之后你会发现很多联系,就好比人们重视理由的倾向会和避免不一致倾向、喜欢/厌恶倾向相结合致使人们愿意为爱一个人无条件付出,重视理由倾向和避免不一致倾向及社会认同倾向相结合会导致人们盲目跟风做出那些不可思议的“蠢事”。这个过程当然也是双向的,知道并承认你会受到这种来自生物本能的误判倾向影响将会让你刻意地去规避这种倾向,虽然结果并不总是会成功,但至少能够证明学习并掌握心理学的重要性和普适性,为什么,因为社会本身就是一个协作网络,社会现象是人类心理倾向的放大镜。


    至此来自芒格先生在《穷查理宝典》中”原创“的二十四条人类心理误判学便摘录完毕了,在我的认知中知识是无限的,因为知识随时在变,我很认同也认为我们应当向芒格先生所说的那样先要明白什么是普适的知识,这些知识又是如何的组成思维模型,这个思维模型又是如何帮助你去判断在你生活中发生的事物的,及早掌握这种本领是”不落后“的重要因素,因为人生很短,受到不用就忘倾向的影响,留给我们”练习“的时间少之又少,所以避开信息爆炸的误区,让复利的魔力同样发生在我们的认知和处理事物的能力中才是所谓“普世的智慧”,一起努力“练习”,共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人们天生喜欢归因并习惯于接受原因,因而总受到自己和他人欺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wrbk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