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会是什么?
杨二车娜姆说,机会就是秃子头上一根毛,你抓住了也就抓住了。
很多人不是没有抓住机会的时机,而是没有慧眼。以至于很多小说描述回到过去当富翁,其实这是心理上一种弥补行为。
因为错过了,因为没抓住,所以在心里过过这种瘾也是好的。
聪明的人是有着野兽一般的警觉,敏感。对于周遭环境,身处时代,所以当机会来临时他们能勇敢抓住,不仅判断力要绝对准确,更需要魄力。
很多鸡汤教会我们一个道理,在一个行业做到极致,再去跨界。
其实我想说,在没有做到极致的时候,同样可以跨界,贪多嚼不烂对应的是,艺多不压身。
你看韩寒,他是作家,导演,塞车手,哪一种职业间也没彼此掣肘,相反相得益彰。
人随时要有离开的勇气和资本。
很多人害怕变故,害怕失去稳定,在熟悉的舒适区,等到变故横生时,连自保的能力都没有。
所以人除了本职工作外,不怕多几门技能,在关键时真的能救命。
早上刷到一条视频,某东裁员,那些人哭诉数十年兄弟情竟然如此无情冷血。
我曾经认识的一个姐姐也是,在一个有名的电子厂,兢兢业业干了十几年,最后一夜回到解放前。
这中间有数次机会提升自己,可她贪图安逸,想着在这个厂干到退休那天。没想到自己会遇上裁员。
无一技之长的她开始疯狂学习起以前自己丢下的各种技能。终于,在一家新企业招聘时,她学的技能正好对口。
这算是很幸运了,多数人到了一定年龄以后,重新找工作都不会被友好对待。
任何行业都有明着暗着的潜规则。
而离开一个单位,一个行业最大的底气和自信就是来自自己多种技能,就像蓝心湄,她不做艺人,开餐厅依然风生水起。周杰不演戏,去种地,进入另一个领域,仍然不落于人后。
这两年写作培训行业喜欢称针对某平台的训练,这种训练一时有效,假如有天这平台不行了,而你的能力只能应付平台这种类型的,其他的机会摆在眼前,你仍然接不了。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什么才是核心竞争力?
就是你的基本功很扎实,无论去哪个平台都能混下去,而不是离开一个平台就不行了。
我见过很多培训,开始讲针对公号写作的,这两年公号不行了,很多课程又开始关于其他平台的培训,比如tou条,zhi乎这种,这些都是昙花一现的。假如过两年又流行别的平台,是不是大家要一直这样追着报不同的课?
频繁报课是种焦虑,背后是对自己深深的不自信导致。
有效的训练是什么呢?
你适合写什么就写什么,永远不要为了迎合平台改变自己,这种只能吃一时红利,却走不长远。
抓住机会,不是让你完全改变自己,而是找寻适合自己的风格,持续不断进行下去。
只有准备充分,蓄势待发,只等东风来,一击即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