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的最高境界:平衡天性和方法
布鲁斯.潘道菲尼是著名的国际象棋大师和象棋老师,他在教授有极具潜力的六岁神童乔希.维茨金时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平衡天性和方法。我们来看看他是怎么教学生的:
乔希.维茨金下棋的套路是在公园里跟一群胡子花白的老人学到的,几乎都是些“野路子”,作为专业的象棋老师,想要教这样一个小孩儿是不容易的。他首先在充分的交流、沟通之后得到乔希.维茨金父母的同意和认可,才开始缓慢的、几乎是有预谋地接近年幼的维茨金。他很清楚,他得先降服这个聪明又自负的小孩儿。一开始的课程几乎不能算是上课,因为时间不固定、地点很随意、方法是漫不经心地聊天,内容都是维茨金感兴趣的东西,潘菲道尼成功地扮演了一个老小孩儿。他们需要彼此熟悉、彼此了解,直至彼此接纳和信任。
真正的象棋课程的开始也不是在课堂上一个大人和一个天才小孩儿讲规则和作战技术。潘道菲尼会和维茨金商量参加各种活动,在活动中静静地观察、思考,之后他们像好朋友一样交流,潘道菲尼会让维茨金说出自己所有的想法,然后一边听一边思考,再复盘,并提出更好的建议,甚至用实际的战略演示维茨金擅长的“野路子”优势和不足。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维茨金已经战无不胜了,甚至他才出场,对手就会神情沮丧,直至嚎啕大哭。维茨金说:“我不理解他们为什么这样,毕竟我还只是一个小孩儿。”事实上,维茨金经过学习,已经拥有天赋+野路子+规范训练之后形成的成熟的思维,是绝大多数选手望尘莫及的。
布鲁斯.潘道菲尼对乔希.维茨金的教学方法对于更普适的班级授课制可能是难以实施的,不可复制的,但其中的一些理念我觉得还是值得分享和借鉴的。今天我们讨论的“平衡天性和方法”,与教育学中的“教学相长”、“因材施教”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可惜,我们在现实的教学环境中,能做到的把多。
这个话题我还想继续:
后来,天才小孩儿乔希.维茨金遇到了另一个天才小孩儿,他狠辣无比,而且早有预谋。一场万众瞩目的失败让维茨金失去了动力和热爱。跌入低谷的他需要陪伴和疗愈。是大海,是乔希.维茨金的父母,在陪伴中让他获得灵感,重燃获得胜利的信心。
维茨金说:大海是美妙的地方,妈妈是他心目中的英雄,没有她,所有的事情都不会成为可能。还有他的爸爸,性格跟妈妈完全不同,他非常忠诚、感情丰富、有点古怪,从小就和维茨金做好朋友。乔希.维茨金是幸运的,他以更睿智、成熟的心态重返赛场,并成功战胜对手,拿下全国决赛总冠军。
这个过程里,也不能完全用幸运来定义维茨金的成功。从教育的角度来说,任何人都需要面对失败、练习失败,最终在练习中战胜失败。这就像一个淬炼的过程,有了它,才能真正成长为顶级棋手。
愿我们不失败中成长,在压力中蜕变,将终身学习当作一个项目执行到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