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个题目,读者们的第一个念头,大概是标题党再一次加快了占领世界的脚步?恭喜你,这个想法不成立,这篇文章带着我满满的诚意,从灵光一现的那一刻开始,经过了两天时间的思考,我才敢落笔。在此感谢陈缃眠,没有你的批评,我也不会思考那么多。
一开始,我先叙述一下我的思考过程。这并不是凑字数的废话,仔细思考一下,你很有可能发现你日常生活中从未注意过的错误思维。自我反思是适用于所有人的提升方法,不过因为它称不上简单,所以在今天的文章里只起一个辅助的作用。
3月24号看钱穆先生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看了一半有了灵感,就写了一篇文章。发表之前挣扎了一会,因为察举制那块的史料不太清晰。不过,在群里问了一下没有人能说清,抱着大家跟我一个水平,也就图个乐呵的心态,得过且过也就那么发了。事实证明,小看读者的智慧是要遭受惩罚的,错误很快被指出。
当时我的感觉,大概是五雷轰顶,无颜面对江东父老?那一刻,我突然清晰的认知到自己的身份,历史系的学生。虽然转专业成功已经一个月,我的心态一直没有转换过来,始终对历史抱着一种玩乐的心态。在你本应该做出成绩的领域却出现了重大的失误,简直是给学校和老师丢人。我下定决心,在我把历史弄透之前,绝不再写任何有关历史的文章。
可不写历史,我又能写什么呢?大言不惭的说,讲述历史是我与生俱来的天赋,没有任何一个方面能比历史更让我感到得心应手。而且,历史那般广博,我什么时候才能到达“透”的境界?我现在那微薄的热情,能支撑我到“透”的时候吗?到底该怎么做,才能鱼和熊掌兼得?
方法其实很简单,如果有不会的问题,向你的老师请教,就可以获得完美的答案。
从小到大,每一个学习好的人总结经验,都会讲这样一句话:经常与老师交流,不会的问题要及时提问。可惜,我们大多数人都把这句话当做是一句废话,所以,我们没有办法上去分享经验。中国的师生之间仿佛有一层无形的屏障,让这两个群体无法沟通,可那只是仿佛,交流其实非常简单。
多跟老师交流,比你上某某培训班,上网找一些所谓的干货要有用许多。举个例子:如果那天我在写文前,给老师发这样一条短信:”老师,我看了某某书,上面对于察举制的描述不并不全面,东汉时期的变化我全然不知,老师能给我讲一下么?”只要老师回复,我就会获得有关察举制的知识,而这个知识我如果想自己获取,我需要看几本大部头的《汉书》、《后汉书》等等,花费上百个小时。
再举个例子:比如说你想提高你的写作水平,去找你大学语文的老师啊。简书常见的一种吐槽叫做“你以为我是你的语文老师么?”这句话我加上一个字“你以为我不是你的语文老师么?”有关写作的课程,知乎上有一门课卖到99,而那门课程,正是我们上周大学语文学习的课程。
还有其他各个专业,金融类课程价格299-1999+贵的我想想都牙痛,艺术类外加附带产业链美容化妆更是想让我这个女人剁手……仔细回想一下,我亲爱的同学们,你们浪费了多少钱?
十几位专家大拿免费给你传授适合你的知识、人生经验,耐心的回答你提出的每一个问题,这是只有大学生才能享受的福利。即使你提的问题很弱智,你也不用担心留下不好的印象。老师喜欢好学的孩子,是无论什么时候都不会改变的。没有了中高考的压力,大学的老师比初高中的老师可亲的多。
或许,你是二本或者三本的学生,担心自己的老师不够优秀。我可以明确的告诉你,你的担心纯属多余。一个大学肯定有几个有着极高的专业素养的老师,我是二本院校,可我的专业也有许多厉害的教授讲课,他们学识渊博,经常外出讲学。
从功利性角度来说,多跟老师交流,加深了在老师那里的印象,对你的平时分增加有一定的帮助,大学平时分的重要性不用我多说。老师关注你,你平时上课的质量也会上升,不敢开小差嘛。一本万利的事情,那利润还具有可持续性,何乐而不为呢?
与老师交流有以下两种方法:
1.短信网络交流 优点:不容易紧张,有时间遣词造句表达自己的想法。
2.当面提问 优点:锻炼临场应变能力,交流效果更好,更容易混个脸熟。
提个小建议:可以请老师给你们开书单哦,绝对有很高的价值。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绝对省时省力,希望大家都能有收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