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看山仍是山,看水仍是水。
当我长时间盯着一个字的时候,就会发现对这个字有点陌生。摇了摇头再看一遍,还是那个字。
我拿起手中的小米中性笔,我一直以为我很熟悉这支小米中性笔,但是突然又觉得很陌生。熟悉不等于真的了解,熟悉只是我的主观想法。我以为我对这支伴随我一月的笔很熟悉。正如我对身边很多的人都感到熟悉。我甚至只通过远远的背影就知道那个人是谁,但是我真的了解他们吗?
![](https://img.haomeiwen.com/i8655056/4f5ad5e8e4b62c80.jpeg)
我又重新看着手中的笔,这是一支可以写字的笔。然后呢?这支笔是怎么来到我手里的?为什么笔是这样而不是别的样子?这支笔为什么这样设计,怎么制造?一支笔的成本是多少?为什么我刚好买了小米中性笔而不是晨光中性笔?
一件最普通的笔尚且不够了解,有时候想想,我真不知道哪里来的勇气去了解复杂的人与社会?
看着这支笔,我不知道我什么时候失去了对身边的好奇心,把一切新的事物都当做理所当然。仿佛手机、电脑、互联网这些跨时代的发明就是取代电视机,成为新的打发时间的娱乐工具。
真正的发掘之旅并不是寻找新的美景,而是寻得新的眼睛。——佚名
中性笔,又称水笔,起源于日本, 兼具自来水笔和圆珠笔的优点,书写手感舒适,油墨粘度较低,并增加容易润滑的物质,书写介质的粘度介于水性和油性之间,是油性圆珠笔的升级版。
外观造型:外观是纯白色。尺寸为XXX,子弹头笔尖尺寸0.5mm。
功能:通过笔尖将带有颜色的固体或液体在纸上或其他固体表面绘制符号或图画。
设计理念:极简设计和按压式设计,可以不用担心笔帽丢失。
结构组成:主要分为笔芯、笔壳以及按压弹簧机构。笔芯主要笔芯头和油墨以及油墨管组成。其中笔芯头和油墨是中性笔的核心技术。
材料:外壳主要是ABS,笔头为碳钨钢珠,弹簧为弹簧钢,中性笔芯尾部的油状物叫中性笔尾油锂基酯,油墨材质主要是颜料的水-低碳醇悬浮液,
主要加工工艺:整支笔涉及的加工工艺有切割,调配,罐装,装配,研磨等工序,其中笔尖的加工过程是用金属切削将一根原棒切削成一颗完整的笔头。油墨调配过程主要是先配色浆再配墨水。
成本:一般的笔芯大概为三分球起步,一支普通的笔大概一毛五起步。
生产标准:主要参照GB/T4306—92 比如能在0-40℃的国标要求的环境温度范围内使用,保质期国标要求为二年,标准书写角国标要求为47度。
销售渠道:传统企业晨光真彩把文具铺到了各种小店,这是它们最大的核心竞争力。也是小米中性笔不可能挑战成功的主要原因。我之所以能够用上这支笔是通过电商渠道,而电商渠道只占文具市场的一小部分。小米中性笔的主要推广渠道是小米之家和电商。其中打造爆款吸引顾客多次光临小米之家一直是小米的战略策略。
![](https://img.haomeiwen.com/i8655056/bbc439a9017c3db9.png)
市场观察:笔只是文具市场的一部分,全国文具市场总共就那么大,而且还是个红海市场。后入场的挑战者要想进去分蛋糕,需要面对晨光真彩两大巨头。即使打赢了,利润不算很高,笔本身不贵,主要需要维持渠道。所以小米推出中性笔只是烤红薯生意模式,进一步吸引流量和维持热度。
世事洞明皆学问
小小的一支笔都足以写出十本书了,涉及到历史、文化、设计、审美、生产、加工、包装、外贸、销售、渠道、供应链、成本管理、定价等等。
那么我为什么单单就买了这支笔呢?主要我对小米出品的笔有点好奇,想试一试。说实在话,如果苹果华为谷歌百度也出一支笔,那我也会试试,这也许是品牌效应吧。
小米目前已经有3亿用户,其中活跃用户2.5亿。他们除了需要小米手机、充电宝、手环等科技产品,也需要日用品。与其让这些流量白白耗散,不如利用起来转化一些营业额。就像一个火热的炉子,热气散就散了,不如借助余热顺便来烤一些红薯。从这个角度你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小米卖毛巾、中性笔这类既不“高科技”也不“智能”的产品了。对小米来说,它们就是“烤红薯生意”。
![](https://img.haomeiwen.com/i8655056/b450b3810aa3a19f.jpg)
烤红薯生意模式为什么别的品牌很少采用?我们从来没听说过苹果、谷歌、华为也设计毛巾、牙刷、中性笔、雨伞等等。说到底就是没有核心技术来赚取额外的利润,只能像百货店一样。这也是资本市场不看好小米集团的发展前景。
小米产品研发模式分析:用性比价切入成熟的传统产业链,利用互联网思维的营销手段,其中成功的有小米充电宝小米手环和小米电视等,而失败的有小米无人机,小米平衡车等。
格物致知
以前读到王阳明格竹子失败转而致良知的时候,我总是搞不懂格物致知到底如何入手。后来读到了朱熹的文章,朱熹认为:"致知在格物者,言欲尽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我的理解是格物就是找出事物的规律和本质。凡事都要弄个明白,探个究竟。这样才能真正的说我明白了。这就是我所理解的格物致知。
![](https://img.haomeiwen.com/i8655056/3d18ce318a92a12a.jpg)
这篇文章就是我对这句理解的实践,具体的操作手段就是把所学所知联系在事物上,比如我通过格一支笔,把一连串的知识完整的联系在一起。
结语
其实古人早就把道理说完了,就是没有留下如何操作的过程。无论是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还是老毛的实践出真知,都强调了行动。
写作就是倒逼自己输出的一种行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