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家庭教育心得青少年教育亲子教育
心理学家告诉你:家庭教育一定要重视这两点!

心理学家告诉你:家庭教育一定要重视这两点!

作者: 二加教育 | 来源:发表于2017-09-25 10:22 被阅读21次

    重视儿童的人格教育

    人格教育常常被认为是由人的心理、气质、生活习惯等展现出的一种个性心理特质。它与人的先天性关联不大,主要靠后天的教育培养才形成的。

    它与后天的生活环境、习惯养成和接受的教育紧密相关,正是孩子的心理发展走向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作为家长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孩子的人格形成。

    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曾在书上谈到这样一件事情:一次幼儿园组织班上小朋友去纪念馆参观。

    在进去参观前,教师让小朋友们站成一列,并且规定每个孩子都必须看着前一个孩子的后脑勺。孩子们参观完回到家,家长问他们今天都参观了什么,孩子回答道:“前面小朋友的后脑勺”。

    长期以来,人们对这种简单又模式化的东西已经习以为常了,忽视了它的危害性,从而扼杀了众多孩子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这些年,大家慢慢接受了一些国外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模式,不难发现,与国外的孩子相比,虽然中国孩子的成绩明显优异很多,但在运动及动手能力方面却远远落后于外国的孩子。

    之所以产生这种情况,与中国家长重成绩、轻个性、轻创作性的培养方式脱不开干系。人格教育的薄弱和缺失不可避免地会使孩子的独立性和主体意识匮乏。

    日常生活中,家长们常常用宠溺的方式来疼爱自己的孩子。然而,在孩子们犯错误时,家长又采取粗暴的方式来对待他们,对孩子造成深深的伤害。

    父母和老师总是习惯责备孩子的缺点,让孩子觉得自己一无是处;父母把孩子看作是自己的私有财产,老师把孩子看成是必须服从的小绵羊,这些做法必然导致孩子从小就失去独立的人格和尊严。

    阿德勒的观点里,在孩子人格形成的过程中,有两点是可以重点开发的:智力开发与行为塑造

    然而,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往往只强调智力的开发,却忽视了行为的塑造;或者只是塑造了行为,却忽视了智力的开发。

    孩子人格的形成,往往是在孩子不自知的情况下,各种行为习惯趋于固定,此时孩子的意识已经可以主导其心理活动,并且拥有了独立的思想,也就拥有了独立的人格。

    谈到如何塑造孩子的独立人格,阿德勒提出了几点家长尤其需要注意的地方。

    家长一定要尊重孩子的习惯,一种是无意识条件下养成的习惯;另一种是通过学习知识与技能而形成的有意识的习惯。无意识习惯往往在孩子七、八岁时已经基本定型,而有意识习惯的培养往往从少年时期才正式开始。

    孩子的无意识习惯起始于孩童时期,且往往在他们没有察觉时已悄然形成。但不管孩子的习惯好坏与否,父母都不应该责备孩子。相反,父母应该反思自己对孩子的教育与培养。

    孩子小时候形成的一些不良习惯,长到七八岁时往往已经基本定型很难纠正了,家长应当接受这个事实。

    可是一部分家长,针对孩子养成的一些不良习惯,把责任全部推到孩子身上,却从不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动不动就打骂孩子,却从不专注于引导孩子纠正和战胜不良习惯。

    家长这样的做法不仅是对孩子不负责任,更是纵容自己的错误。

    对于孩子在无意识状态下形成的习惯,家长要持宽容态度;对于孩子在成长过程里养成的新习惯,家长也要保持尊重的态度。

    孩子在有意识地条件下努力学习技能与知识,这样养成的习惯是建立意识心理模式形成的新习惯。

    这种习惯不仅可以延续无意识的习惯,还可以把现阶段的新习惯进行集成整合。只要父母在孩子形成无意识习惯的这个年龄阶段里,着重注意开发儿童智力,引导儿童进行观察与思考,这将不仅能够锻炼儿童的思维能力,又能培养儿童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通过让孩子学习知识与技能的方式来培养孩子良好的思维能力,从而在孩子智力开发上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重视心理学知识在家庭教育中的运用

    在阿德勒的理论里,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不仅要保证他们衣食无忧,更重要的是要照顾好孩子的心理,尤其是对孩子成长过程中表现出的社会情感的发展程度要更为重视。

    从孩子出生的那刻起,很多家长往往都会在心中规划一下孩子的将来:我的孩子将来要从事什么样的职业,成为什么样的人,我要把孩子培养得如何优秀。这种想法是无意识中产生的,却又一直存在。

    一些孩子在家里一直受到很多的关注与重视,可一旦进入学校后,因为这种关注和重视会减弱,孩子因为不习惯会形成自卑心理,希望超越现实,让自己在学校也能受到在家庭里一样多的关爱。

    于是,孩子的行为慢慢会发生一些改变。这种变化的形成更多是因为孩子期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提高在学校的认可度,包括优异的成绩、调皮捣蛋、恶作剧等。

    这时,家长不能一味地指责孩子捣蛋犯罪,而应该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留心孩子细微的变化,观察孩子在家的表现,以此来判断孩子的行为动机,不能只纠结于问题表面,不然,就不能对症下药地解决孩子的教育问题了。

    与此同时,这也充分说明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孩子产生的很多问题其根源来自于家庭,只是在学校这个环境里暴露出来而已。

    阿德勒认为,家庭教育和心理学教育是密切相关的。家庭教育的对象是人,知识的教学是通过内因发挥作用,学习过程是一种心理现象的某些心理特征或人格改变。

    在家庭教育当中的引导、培养、熏陶、教育等方面都是对孩子心理的影响或者塑造。人的学习和接受阶段其实都是一种心理的变化过程。

    因此,在家庭教育中,教育者如果能够了解一些心理学知识,并将其运用到家庭教育中,就可以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得心应手、驾轻就熟。

    通过把两者相融合,使教育和指导趋于平等化和人性化,清除父母和孩子之间的隔膜,有助于他们之间的交流和信息互换。

    家庭教育的成效由教育者的思想和水平来决定。一名合格的教育者,必须了解孩子心理形成、发展和变化的特征和规律,才能真正有效地开展教育措施,才能让孩子进行自我教育。因此,教育者自身首先要去学习心理学,把心理学知识消化和吸收为自己的东西。

    如果一个教育者期望他的孩子有健康的情感、高尚的灵魂、顽强的意志、优异的人格、科学的学习方法、正确的自我意识,那么他首先也要具备这些品质。 否则,没有言传身教的引导,他的教育只会流于教条。

    阿德勒指出,如果父母的教育不到位,学校的教育也不会起很大的作用,因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缺一不可、彼此互补的,尽管学校里有许多优秀的学生,但仍然充斥着许多问题学生,因此它并不是一个完美的环境。

    所以,如果孩子在家里没有学会与他人友好相处,那么在他去了学校以后,也可能会感到孤单。很多家长会把孩子的性格缺陷怪罪到学校身上,其实,问题的根源就在于家长自身。

    因此,作为教育者,只有首先认清心理教育的重要性,具备对孩子进行心理教育的理念,具备心理教育的相关知识,那么教育教学工作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这是素质教育得以顺利开展的先决条件,不然,素质教育就只能沦为夸夸其谈。

    来源于学术堂 图片引于|picjumbo


    2+APP是依托于互联网技术打造的青少年校内外活动发起、追踪、分享、互动的平台。同时提供专业的教育知识和最新最热的教育资讯,发掘行业意见领袖与达人好物,分享个人经验、共享资源平台。让万千家庭与社会、学校彼此连接,让家长教育之路不再孤单。搜索“2+”进行下载解码教育动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心理学家告诉你:家庭教育一定要重视这两点!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uure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