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王子的领悟》序 & 第一章 《梦想可以飞多远》
文章既成,回首来时路,我有昨我非我之感。我的心境、我对写作的理解,以至我对生命的感悟,都有了许多转变。最好的证明,是我为了准备出书而修订最早一批文章时,竟不得不重写一次,因为许多想法已不再一样。
「昨我非我」——是一种变化和成长吧,回首过去很多的理解能够更深一层。这是一种值得追求的状态(是发生了变化的)。同样的,回首时若能发现过去留下的作品 / 记录,在当下依然适用,那未尝不可夸赞一下过去的自己。
在写作过程中,我见到自己还在乎:在乎能否好好理解玫瑰、狐狸和小王子,在乎文字可否愈写愈明澈,在乎自己是否还有童心,在乎这个世界该否变得更加公平公正。
我也知道,一如爱,人愈在乎,便愈容易受伤。许多人明白这个道理,于是为了不受伤,宁愿不在乎。因为不在乎,所有事情遂无可无不可,遂变得轻飘飘无重量。问题是,什么都不在乎的生活,是好的生活吗?不在乎人的存在,不在乎生的尊严,不在乎社会是否公正,不在乎爱,这样的生活还剩下什么?!在乎,是善待自己、关心世界的起点。
「在乎」的程度。
或者到某一天,你不再想做这个梦,没关系,那就将它放下,顺着你的心去追寻另一个。至于梦想有没有前途,有固然好,没有……也没啥大不了。
所谓“梦想”,通常有两重意思。第一,它对当事人十分重要,因此绝非可有可无、随时可弃之物,而是他十分在乎且视之为极有价值的目标。正因为这样,梦想才能给人以方向,并鼓励人们努力向上。第二,梦想一定和现实有相当距离,故需要当事人抱有很大的决心和付出很多的汗水,梦想才有机会成真。
创作是什么?试想想,这个世界本来没有这样一幅画,但因为我,它遂存在。它的存在,灌注了我的技艺、思想、情感和想象力。当我将眼中所见、脑里所思、心内所感用笔画下来时,我是在自由地表达自己。这个自由表达的过程,让我得到难以言喻的满足。这份满足本身,就已经是最好的回报。
故事真的就此完结了吗?一个一个年轻的心灵在这个“去梦化”的过程中,会不会承受许多看不见、说不出的伤痛?又会不会失去一些珍贵之物?会的。小孩会失去童真,失去想象力,失去好奇心,失去对事物那份最亲近最温柔最良善的感悟和热爱,甚至失去快乐。
第一次看到“去梦化”。
大人或会慨叹说,没办法啊,我们都是制度的囚徒。但如果真的如此,那我们是不是应该一起去想想,如何打破这些扼杀人做梦的观念和制度,而不是毫无保留地服从,甚至强化既有的游戏规则?又或者,如果这个太难,个体又是否完全没有空间和能力,在个人层面做出某些突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