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孩子耍脾气了,可以采取冷处理的方式,冷处理,也是令一种惩戒,随他哭,随他打滚闹,不用劝不用心疼,一看此方法无效,他自然也就无趣了。
前一段时间,我班一个孩子,(成绩差到五科考60分,属于被边缘化的孩子),不让吃糖非得吃,怎么批评都不管用,还故意拿出来跟同学招摇,他一显摆自己有糖,同学发现就告老师,然后我再发脾气,三来二去成了恶性循环。在一般人看来,这孩子实在是过分,一而再再而三的挑战老师的权威。后来想起“所有孩子的行为都是在寻求价值感与归属感”这句话,我突然明白,这孩子是在想方设法的引起老师和同学的关注,他是极度缺爱的孩子,想要得到爱而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来取得,潜意识里只能违纪,因为只有这样他才能受到老师和全体同学的关注。糖——代表的是一种甜蜜,代表的是一种幸福,吃糖——代表的是对幸福的渴望。
于是,我采取了两步走的管理措施。第一步,冷处理。跟班干部和同学说好,他再带糖来,不要告诉我了,让他们也全当没看见,同时告诉大家都不要理他,让他冷静几天。这孩子又带了几次,一看起不到任何作用就不再带了,两周后主动找班长道歉。
第二步,及时了解,抓紧肯定。表面上是不管不问他,其实背地里随时向班长询问他的变化,得知不再带糖,我喜在心里,在他道歉以前我想给他多留点自我反省的时间,也在寻找恰当的教育时机,上课的时候他看我我依然不看他。后来听他道了歉,时机来了,在全班同学面前大加表扬。慢慢的,他违纪的行为渐渐少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