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很喜欢获奖的作品,经过大众筛选出来的,当然很好了。但是,一本好书,不同的人读就有不同的感受,因为角度和理解不同,当然感受会不同了。
白鹿原的大名早有耳闻,但一直没有读过。前些时候,偶然看了几集拍摄的电视剧白鹿原,开始应该还不错。但看了几集后,心里就有了 好奇,这原著和电视剧的情节内容一样吗。
有了好奇心就想着真正读一读,从网上买了书后,拿在手,沉甸甸的很是厚实,就像作者陈忠实的大名一样。翻开书页,就聚精会神的读了起来。
因为看电视了解了一些情节,但是和原著的内容差距却很大。一边读一边对照,感觉还时原著写的好。电视剧有些情节的改编有些太大了。怎么说呢,也许编剧和导演的角度更是不同吧。
这么厚的书,如果按部就班的读,好像有些坐不住。如果走马观花的浏览,又觉得对不起作者的辛勤付出。于是就先挑选一些章节细致地读,开始一些人物的心理和命运安排,还不能完全体会。读者会想,他会那样吗,如果这样安排情节,又会是个什么样的结果呢。
对于书中的个别人物命运的安排,又有些不同的见解,比如白嘉轩作为主要人物的刻画,有些情节,如果不当到时代背景,就无法理解。直到读到最后作者的创作是手记,才明白人物情节这样安排的根由。
白鹿原是一个特殊的空间背景,白嘉轩和白鹿原从本质上是一体的。地域空间的 厚重,乡土文化,时代背景复合到主要人物身上。小说想告诉读者的又是什么呢。
一部小说,人物很多,无论是大人物还时小人物,离开了白鹿原这篇热土,也就没有了深厚的韵味。而时代则为人物的鲜活又涂抹了不同的色彩。书中的人物性格,有些和我们现实中,身边的同事朋友都很相似。但因为时代的不同,人物的命运发展也迥然。从这个角度来说,陈忠实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作家。因为很多都是他没有经历过的,写作超越了时代背景后,更需要高超的创作。
但是,创作又绝不是凭空想象的,有生活的积淀,有历史资料的查找,也有乡土人情的调查。但这一切如何能够完美的结合,从一个事情,一个人物构思创作出一部长篇小说,这又是让人钦佩的。
对比现代短视频和信息时代,长篇小说也不在令人期待。精神快餐代替了对时代历史的思考。每天看过的视频,很快就忘记了。但是一本厚实的白鹿原,读后,很多情节却无法忘记。或者说,即使现在忘记了,将来还会再记起。
网友评论